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三十六计古今谈(修订版)

2010-04-22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381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4月 ·ISBN:7501715377 ·条形码:9787501715374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三十六计古今谈(修订版) 去商家看看
三十六计古今谈(修订版) 去商家看看

 三十六计古今谈(修订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381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4月
·ISBN:7501715377
·条形码:9787501715374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书将我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由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并引申了每计的涵义,充实了古今中外的著名战例,并前所未有而又系统地列举了政治、经济、日常生活、乃至体坛角逐和炒股等方面如何妙用各计的生动事例,进行了解析,为加深读者理解,还分别编选了相关的历史故事,从而使这部古代兵书进而成为兵家之韬略、民间之智谋,具有更加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书的资料丰富翔实,故事生动,实用价值大,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军地两用的好书,无论青少年或成年人阅读它,都可以增长知识和才干,尤其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学习和运用其中某些策略和方法,对于从事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工作,定能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孔干,原名孔洋麟,四川寿人,四川大学毕业。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多年,现就职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高级编辑,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员其个人传略收往入《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第三集)。著作有:《哲学辅导材料》、《家庭实用法律全书》、《秘书工作手册》、《当代青年生活大世界》、《名人清正铁事》、《笑林撷英》所著:“中国智谋古今妙用”军地两用丛书之第一卷《孙子兵法古今谈》,曾在中国台湾地区用繁全字出版发行。以上著作有的是与人合著,此外,在报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郭贞安,原名郭嗣荣。四川云阳人,大专毕业,1944年起在中小学任教学及行政职务。1958年调入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后到区人大常委会工作,现任东城区书画协会秘书长等职,参加过中小学教材编写,在书刊上发表过文章多篇,获《北京日报》征文赛三等奖,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海峡两岸及中日书法艺术博览会展出并获奖,收入书画集,艺术辞条编进《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二卷)、《中国当代老年书画家大辞典》。
目录
总说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斗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姑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蟑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
序言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的概括,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其说由来甚早,但为之创立名目分类编撰成书却为时较晚。现传《三十六计》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按语”部分,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子、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此书集中了古代兵家不少奇谋方略。其分类与某些论述,在今天看来,不一定完全合乎科学,但所阐述的一些策略原则,对于探讨战争的一般规律,以及处理某些政治、经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仍然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因此,亚洲各国很早就对此书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究,日本人称为“运筹帷幄的诀窍”,欧美的一些政治家称之为“成功之路的钥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上干戈不息,战事频仍,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斗争也很激烈。至于资本主义世界中,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更是无时无地不在进行,所谓“商场即战场”、“竞争即战争”,即为此种情况的鲜明写照。由此可见,商业竞争与军事战争同样是十分尖锐激烈、你死我活的。在这场“战争”中。消费者在选择市场,竞争者在争夺市场,斗争是错综复杂的。为了适应这场“战争”,资本主义国家及大大小小的资本家都在纷纷寻找制胜之术,例如,在日本,不仅搞军事的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作为必修课,就是一些运动员对其中的警句也能脱口而出。特别是在工商界,它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文摘 “借刀杀人”适用于政治
战争中用“借刀杀人”作为一种军事、政治兼用的间谍阴谋手段,制造和利用敌垒中的矛盾,实现自己的目的,早被古今中外各国经常使用。
三国时,曹操为了挑起刘备、袁术、吕布三者间的矛盾,采纳了谋士荀或的计谋:一方面派人密向袁术通报,说刘备上表,欲夺袁术的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另一方面假天子之诏,传令刘备讨伐袁术,促其“两边相拼”。这样,争利忘义的吕布“必生异心”。曹操依计而行,果然引起刘备和袁术之间的一场大战。吕布趁着张飞酒醉时与曹豹里应外合,袭取了徐州。从中可以看出曹操采纳良策,利用矛盾把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自己不出兵而令三家互相残杀,体现了“上兵伐谋”的作用。
南北朝时北周大将韦孝宽,镇守玉壁(今山西省稷县南),派间谍入北齐,不断搜集并传回情报,使之对北齐动向了如指掌。北齐左丞相斛律光,智勇过人,孝宽非常忌恨,便令其参军曲严编写歌谣:“百升(即斛)飞上天,明月(斛律光字明月)照长安。”另一首为:“高山(北齐帝姓高)不摧自崩,槲树(影射斛)不扶自竖。”令间谍将歌谣传单,带到北齐都城散发。北齐尚书左仆射诅孝徵同斛早有矛盾,他得知后,便借题发挥,斛律光终被北齐后主处死。周武帝得此消息,乘机举兵灭齐,统一中国北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希特勒制造假情报、假证据,诬陷屠哈切夫斯基等苏军将领谋叛,并设法传到原苏联统帅部,结果苏中计,误将屠哈切夫斯基等八名能征惯战的将领处决,使希特勒削弱苏军指挥力量的阴谋得逞。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