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美食 >

茶学概论

2010-04-2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802312951 ·条形码:97878023129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茶学概论 去商家看看
茶学概论 去商家看看

 茶学概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9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8月
·ISBN:9787802312951
·条形码:97878023129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茶学全面知识的综合性著作。主要涉及以下内容:茶的起源与传播,中国茶区的分布,茶产业概况,茶树的基本特性与茶树良种,茶树的栽培技术,茶的加工与贮藏保鲜方法,茶的品质特征与分类,茶的品质审评及各种茶的鉴别方法,茶的营养成分与保健功能,各地的饮茶习俗与茶的冲泡艺术,客来敬茶的技巧与科学饮茶的方法等茶学学科的各个方面。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非茶学专业学生学习茶学知识的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学习茶学知识的专用教材。对于有志于茶学事业的各类人士,本书也可作为学习茶学知识的快速入门用书。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茶学全面知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以简练的语言和浅显的表述,介绍了茶学各主要方面的知识。通过对该书的学习,既可拓展知识面,提高读者的科技素养,又能初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为择业就业、学科交叉开拓新领域。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茶学的发展及范畴
一、茶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茶学的范畴
第二节 课程目的与教学方法
一、课程目的
二、教学方法
第二章 茶的起源与传播
第一节 茶的起源
一、云贵高原是山茶科植物的分布中心
二、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三、云贵高原野生茶树的生化特性属于原始类型
四、云贵高原发现茶籽化石
五、茶树学名及一些国家对茶的称呼都与中国有关
六、迄今考古发现的最早茶具在中国
第二节 茶的传播
一、茶在国内的传播
二、茶向国外的传播
第三章 茶产业概况
第一节 国内茶叶产销概况
一、产地
二、销路
第二节 国外茶叶产销概况
一、产地
二、销路
第三节 茶的延伸产业概况
一、茶馆业
二、茶保健品和食品
三、茶(即饮)饮料及其他深加工产品
第四章 茶树的生育、品种及栽培
第一节 茶树的生育特性
一、茶树的一生
二、茶树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第二节 茶树的品种资源
一、良种的作用
二、茶树良种的标准
三、茶树良种的特征与特性
四、茶树育种的方法和途径
五、中国主要茶树良种
第三节 茶树的种植与管理
一、茶园的建立
二、幼龄茶树培养
三、成龄茶园管理
第五章 茶叶加工与贮藏
第一节 茶叶加工的基本原理
一、去水
二、酶的抑制与促进
三、叶组织细胞的破碎
第二节 绿茶初制工艺
一、杀青
二、揉捻
三、干燥
第三节 红茶初制工艺
一、萎凋
二、揉捻
三、发酵
四、干燥
第四节 乌龙茶初制工艺
一、萎凋
二、做青
三、杀青
四、揉捻
五、干燥
第五节 茶叶贮藏
一、茶叶品质在贮藏中的变化
二、引起茶叶品质劣变的主要因素
三、茶叶贮藏方法
第六章 茶叶分类
第一节 茶类起源与演化
一、从生吃鲜叶到生煮羹饮
二、蒸青造型:加工茶类的开始
三、从蒸青茶发展到炒青茶
四、从绿茶到其他茶类
五、从素茶到花香茶
六、现代茶饮料的出现
第二节 茶叶分类的依据
一、茶叶命名的方法
二、茶叶分类的依据
第三节 各大茶类的分类及品质特征
一、基本茶类
二、再加工茶类
第七章 茶叶品质审评
……
第八章 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
第九章 饮茶习俗与茶艺
第十章 科学饮茶
附录
附录1 我国的重要茶叶院校(专业)
附录2 我国的茶叶学会、协会
附录3 我国的茶叶科研机构
附录4 我国公开出版的茶叶期刊
主要参考文献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