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801379640 ·条形码:97878013796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2:红二方面军征战记 |
 |
|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2:红二方面军征战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23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5月
·ISBN:7801379640
·条形码:97878013796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编辑推荐 本书本着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历史资料为基础,参考了大量当事人的回忆和多年来在长征研究中形成的一些有价值的成果,还选用了一些历经岁月洗礼而保存下来的老照片,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红二方面军长征途中每一次重大行动,尽力展现红二方面军长征的真实画卷,以便读者从中领悟到红军长征胜利的真谛。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红3军千里转战,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
一、 “左”倾错误的推行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
二、红3军转战7000里,由鄂北到达湘鄂边
三、恢复湘鄂边根据地的斗争和“左”倾错误
……
文摘 书摘
中国工农红军自创建后,始终处于优势国民党军的不断进攻与“围剿”
之中。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红军能否生存与发展,除了客观因素之外,领
导者的主观指导正确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战
略战术运用得当,红军就能以弱胜强,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部队和革
命根据地就能得到壮大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
据地红军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反之
,主观指导脱离客观实际,战略战术运用错误,就会给红军造成灾难性的后
果。红3军之所以离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前往黔东。就是因为错误的战略指
导,导致湘鄂西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的浪潮在全国不断掀起。“枪口对外、一
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呼声。可是,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
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甘心于第一
、第二、第三次“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失败,积极调集兵力,部署新
的“围剿”。
1932年夏,蒋介石亲任豫鄂皖3省“剿匪”总司令,调集40余万兵力,
向湘鄂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四次“围剿”。其
中,“围剿”军左路军的11个师、7个多旅共10万余人,重点进攻湘鄂西革
命根据地。
当时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大体包括湖南、湖北两省所属的京广铁路以
西,洞庭湖、沅江、酉水以北的广大区域。大革命失败后。根据中国共产党
在“八七”会议上确立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方针,中
共鄂中特委、鄂西特委先后领导了沔阳、公安、石首、枣阳、汉川、华容、
当阳、荆门等县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多支游击队。并先后成立了以贺龙为书
记的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和以周逸群为书记的中共鄂西特委,创建了湘鄂
边红军第4军和鄂西红军中央独立师(后扩编为红军第6军)。在此期间,中共
鄂北特委和巴东县委,分别领导创建了红军第26师和红军第49师。上述革命
武装经艰苦斗争,先后在湘鄂边、洪湖、襄(阳)枣(阳)宜(城)、巴(东)兴(
山)(秭)归及鄂西北等地创建了多块根据地。因为这些根据地(包括红军)统
一由中共湘鄂西特委和后来成立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领导,所以被统称为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其中,由于洪湖根据地规模最大,又是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