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怒江印象

2010-04-2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03225181 ·条形码:97875032251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怒江印象 去商家看看
怒江印象 去商家看看

 怒江印象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03225181
·条形码:978750322518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中国秘境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怒江峡谷的游览观光为主,兼及民俗风情、逸闻传说、社会文化、风土掌故、历史地理等为一体的旅游、民俗、文化、休闲类图书。本书以流畅优美的笔触、以生动风趣的见闻实感、以有稽可考的方志史料、以靓丽精美的摄影图片、以简洁实用的旅游资讯,全面形象地揭示了怒江峡谷作为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神秘、神奇和神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趣味性和参考性,尤其适于旅游、探险、文化、民俗、社会学人士参考,也适于普通的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凭借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八次深入怒江大峡谷,对那儿的景观、民俗、社会、生活,有密切的接触和感受;搜阅了大量方成、史料、期刊、对当地历史、掌故和社会现象有一定把握,避免了一般游记、体验、实录类书刊的平庸和浮浅;对当地人士的大量访问,对当地出版物的充分阅览,不仅搜集了一些风土、民俗、传闻、逸事,也收到了立足前人、扬长避短之效。
  迄今为止有关怒江峡谷的最具观赏性、文化性、知识性的高品位图书之一。
作者简介 高舜礼,1964年6月生于山东。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94年调入国家旅游局,2004年初被选派云南省挂职。现为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政策研究处副处长。 198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宏观发展问题的政策研究,系该部门重要文稿的执笔人之一。专门参与了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中国加入WTO谈判中的旅游业政策的研究等工作。


媒体推荐 序言
怒江在哪里?怒江大峡谷在何方?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答案的人并不多,因为那里很遥远,因为那里很闭塞!但如稍加提示,它在滇缅、滇藏的交界,它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它在横断山脉之间,它在大香格里拉旅游圈,它在三江并流世界遗产腹地,那你很可能就意识到了它的地理方位。那儿确实是一片过于神奇的土地!
大凡踏上这片土地的人,无论是世袭罔替的历代土司,还是近代纷至沓来的百位洋教士,无论是解放之初的中央民族访问团,还是文学艺术、影视创作人员,以及当今的商务、探险、科考、旅游者,无不赞叹怒江峡谷的特别与非凡!有人以野陆与神秘来比喻,有人以人类生态园来形容,有人以东方大峡谷来称谓,都难以说尽它的风流与雄奇!
怒江峡谷美在哪里?魅在何处?恩之再三,莫过于其神秘、其神奇、其神圣!
怒江峡谷的神秘,在那扑朔迷离、高深莫测。关山重重、边陲迢迢、峡谷阻隔、瘴气病疬,使解放前的怒江峡谷几乎与世隔绝,它1/2的地盘为土司统治,1/2的地盘为无政府的自由状态。有学者感慨。
“没有哪一个地方比怒江峡谷被外界误解得那样深”,原因就是缺乏人们的了解和认知。就在云南省内,也常遇到谈论怒江之士,看那侃侃而谈的风度,还以为他对怒江多么熟悉,其实他却从未到过怒江,只不过是道听途说而已。由于对怒江缺乏了解,加上它突出的地域特色,如那凶险无舟的怒江水、三百里沿江一条路、90%以上的少数民族、遍布村村寨寨的洋教堂,更使怒江充满了神秘之气。
怒江峡谷的神奇,在那超乎寻常的奇妙、神乎其神的魅力。长时间的与外界隔绝,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自然风物、民俗凤晴,闻之怪异,观之神奇。那冬春时节碧绿如蓝的江水,大声喧闹可惊扰降雨的听命湖,高黎贡山的亚热带雪原林海,庞大如屋的峡谷滚石;那延续千占的干脚屋、石板房、木楞房,峡谷江畔集体沐浴的澡堂会,四声部唱响的傈僳古歌;那人类起源创世的神活,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谈蛊色变的怪异传说;那已是历史活化石的茶马古道,风水宝地的老母登,“废城”知子罗,四季桶的“响水别墅”,丙中洛尽头的仙境翁里;那风情浓郁的民族节日,傈僳族的阔时节、怒族的仙女节、生殖崇拜的桃花节;那令人神往的美女村,登上互联网的丁大妈,馥郁飘香的峡谷幽兰,深受世人关注怒江鱼,追咬车轮的怒江犬,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在无尽的时空隧道里,怒江峡谷拥有了太多的回平常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神奇!
怒江峡谷的神圣,在那崇高而庄严的精神华彩,在那不可亵渎的诚敬情怀。神圣的评价不是笼统的对怒江峡谷,不是商旅游客走马观花的空感,而是透彻体验的内心灵动,是格物致知的禅悟体验。只要潜心深入怒江峡谷,就不乏神圣灵感的萌发和激动。那从青藏高原断然南折的横断山脉,缔造的不仅是三江并流的大地奇观,也显示了大自然雄奇不朽的创造力;那高高耸立的片马抗英纪念碑,不仅是纪念守七卫国的英烈之举,也昭显着脚下每一寸土地的神圣与庄严;那峡谷百姓对大自然的敬畏尊崇,不仅源于数千年原始宗教的教义,也显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籁之音;那世居民族虔诚的信仰信念、淳朴的民风民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虽不等同于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但与信仰危机、追逐名利、物欲横流相比,这种人生哲学也不乏神圣之气!
神秘、神奇、神圣,是怒江的三个特色,是观察怒江的三个阶段,也是体悟怒江的三个层次。这是一个逐步递进、演化、腾跃的过程。未接触怒江之前,怒江是神秘的;接触怒江以后,怒江是神奇的;深入接触或感悟怒江以后,怒江又是神圣的。或许有人会说,神秘、神奇、神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可以随意套用到每个地方,其实很不然。凡是有过最起码旅游阅历的人,只要他神智健全和感悟常态,就会深有体会:一些足迹未及之地,是陌生的,但不神秘;当亲自踏上那片土地,可能是司空见惯、似曾相识的,但并不神奇;当深入了解以后,不仅难以产生美好的体验,反而后悔到此一游。因此,不少人戏谑,旅游是“不去遗憾,去了后悔”。这正说明,神秘、神奇、神圣之难得与可贵!
朋友们,请到怒江来!唯有到此一游,方能领略神秘、神奇、神圣之真谛!
编辑推荐   本书是以怒江峡谷的游览观光为主,兼及民俗风情、逸闻传说、社会文化、风土掌故、历史地理等为一体的旅游、民俗、文化、休闲类图书。本书以流畅优美的笔触、以生动风趣的见闻实感、以有稽可考的方志史料、以靓丽精美的摄影图片、以简洁实用的旅游资讯,全面形象地揭示了怒江峡谷作为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的神秘、神奇和神圣,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趣味性和参考性,尤其适于旅游、探险、文化、民俗、社会学人士参考,也适于普通的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凭借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八次深入怒江大峡谷,对那儿的景观、民俗、社会、生活,有密切的接触和感受;搜阅了大量方成、史料、期刊、对当地历史、掌故和社会现象有一定把握,避免了一般游记、体验、实录类书刊的平庸和浮浅;对当地人士的大量访问,对当地出版物的充分阅览,不仅搜集了一些风土、民俗、传闻、逸事,也收到了立足前人、扬长避短之效。
  迄今为止有关怒江峡谷的最具观赏性、文化性、知识性的高品位图书之一。
目录
怒江第
三江并流的大地
怒江无舟
人背马驮
民族少数为多数
六库篇
……
文摘 书摘
薪火燃起的希望之光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近年来在中国大地常可看到、极富人情味的标语。这在怒江大峡谷的简陋校舍上,也是频频出现、屡见不鲜的文字。但是这里的教育依然很穷、求学的孩子依然很苦,它穷得让人心寒,苦得令人伤悲。
山高水险、居住分散、经济贫困,使怒江孩子受教育遇到很多困难。为了使地处偏远的孩子都能享受义务教育,全州兴建了600多所“一师一校”,这类学校只有一位老师,这位老师负责教所有年级的学生,当然,学生的数量不多,据说最少的只有3个。为了保障离家较远的学生上学,很多学校都设有学生厨房和宿舍。其中,属于教育部门认可的寄宿制学校,由公家出钱请人为学生做饭;未经认可的非寄宿制学校,则由学生自己在课间做饭。2004年5月16日,我在老窝乡银坡完小目睹了小学生自炊自餐的情景。
银坡完小坐落在老窝乡韦办瀑布附近,学校建在远离公路约5公里的半山腰,也是一条乡间公路的尽头,站在校门口可以看到山半腰的农田和山脚下的村落。登上10多级台阶,就进入了学校的大门,四边排列着校舍,中间是活动场地,还有见缝插针的绿化,给人简朴中透出整洁、贫寒中露出有序的印象。学校有1—6年级的7个班128名学生,包括少量学前班的孩子,他们来自附近数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最远的回家一趟需要爬山越岭几个小时,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需要住校,需要在学校自己做饭。
我们到这里的时间是10点半,正好是上了早自习和两节课以后,学生开始做饭、吃饭的时候。据老师讲,这一带的老百姓一天吃两顿饭,学校也是按照这个节奏开饭,上午是10点至11点半做饭吃饭,12点钟开始再上4节课,然后学生再做第二顿饭,饭后要上晚自习。在一个水泥砌成的水池旁,几个孩子正在择菜和洗菜,各人忙各人的;登上几级台阶,来到孩子们做饭的食堂区域,三个一堆、几个一伙的孩子正在忙碌着,或蹲着,或站着,有的择菜、有的洗菜、有的切菜、有的淘米,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见不到这个年龄段孩子通常应有的追逐、打闹、嬉戏。供学生们烧火做饭的是一间约40平方米的“大厨房”,靠两面的墙和房屋中间砌了几排简易炉灶,共有57个灶膛,供128个学生使用。孩子们有的单独“作业”,有的三两
人分工协作,全都烧着木柴,冒出很大的烟。我间合伙做饭的小孩,她们(她们)或是邻居,或是亲戚,也有一些大孩帮小孩的。一位6年级的女孩说,从3年级就开始独立做饭了,弄一顿
饭约需要半个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