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地理 >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2010-04-21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4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105086658 ·条形码:97871050866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去商家看看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去商家看看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4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9787105086658
·条形码:97871050866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内容简介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内容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编辑推荐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
二、山脉
三、河流
四、气候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农牧资源
二、森林资源
三、水利资源
四、矿藏资源
五、野生动物资源
六、野生植物和药材资源
七、风能资源
八、优势畜种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一、同仁县
二、尖扎县
三、泽库县
四、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黄南名胜
二、文化遗存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旧治沿革
第二节 政教制度
第三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一、迎接解放,建立政权
二、剿匪平叛,维稳维安
第四节 民主改革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三、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四、改造与反改造
第六节 拨乱反正
一、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二、加强统战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三、落实宗教政策,确保宗教信仰自由
第七节 改革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建立自治地方政权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一、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二、州人民政府
三、自治机关民族化
第三节 法制建设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扶助贫苦农牧民恢复和发展生产
二、调解历史纠纷,消除民族隔阂
三、团结教育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不堪回首的旧社会
二、万民称颂的新生活

第四章 农牧业
第一节 农业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农业状况
二、改革开放前的农业状况
三、改革开放后的农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畜牧业
一、畜牧业的发展
二、草场建设
三、饲养管理
四、畜种改良
五、畜疫防治
第三节 林业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保护
三、植树造林
第四节 水利
一、灌渠治理
二、水利水电工程
三、人畜饮水工程
四、防汛抗旱及水土保持工程
五、水利管理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地方工业
一、农牧机械修造业
二、建材工业和粮油副食品加工业
三、矿产工业
四、畜产品加工
第二节 电力工业
一、电力工业企业
二、水电站
三、电网建设
四、电气化建设
第三节 民族工业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交通
第二节 邮政电信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八章 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附录:大事记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文摘 插图:


四、民族艺术
(一)安多藏戏
藏戏,在我国少数民族的戏剧艺术中,是一个古老的剧种。
相传早在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笃信佛教,为了弘宣教义,从印度请高僧莲花生人藏,主持建成桑鸢寺。在落成典礼上采用了藏族的土风舞,依据佛经故事,编成舞蹈形式的哑剧,借以镇魔酬神,宣扬佛教教义,从而形成了藏戏的雏形。到了14世纪,噶举派高僧汤东杰布(1385—1464年)为了募化修桥,将哑剧性的酬神醮鬼的宗教仪式与民间歌舞结合,并加进佛教的故事情节,使之戏剧化,从而受到群众的欢迎。这种戏剧形式随即迅速流传开来,汤东杰布便称为藏戏的鼻祖。至17世纪时,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将藏戏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并写下了《云乘王子》等剧本,藏戏才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几百年来,藏戏除在其发祥地西藏普遍流传外,在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藏族地区亦广为流传。黄南同仁地区早在明末清初就有了藏戏。上演的主要剧目有《文成公主》、《曲结诺桑》、《朗萨姑娘》、《卓娃桑姆》、《智美更登》、《白马文巴》、《苏格尼玛》、《顿月顿珠》八大藏戏。
安多地区藏戏源于西藏,但与西藏藏戏不尽相同。长期以来,由于民间艺人的加工,当地一些民歌曲调运用到藏戏之中,这样就大大地丰富了藏戏的唱腔。在20世纪40年代,同仁隆务寺喇嘛觉让麻·班杰赫致力于同仁藏戏的改革,为了创造各种人物的造型,亲自带领表演者在月光下练习提炼人物的舞蹈动作。甘南与黄南同属藏语安多方言区,又是近邻,所以同仁、泽库和甘南夏河县拉卜楞寺在藏戏艺术上交流颇多。拉卜楞寺一位名叫朗仓的活佛喜爱藏戏,曾亲自撰写剧本,并借鉴、吸收了其他兄弟民族艺术的表现手段,使甘南地区的藏戏有了较大的发展。
后记 《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一书,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的一种。本书是遵照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在中共黄南州委的领导下,在青海省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办公室的关怀和帮助下编写的。
本书的编写工作,由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编写委员会组织,在州委常委、副州长庞宜生同志主持下进行的。参加编写工作的人员有:乔拉什加(第一章、第八章和第四章、第七章的一部分),杨孝贤(第二章和第四章的一部分),桑杰(第三章和第四章的一部分),赵清阳(第五章),杨一仁(第六章和第七章的一部分),多杰和万玛加同志参与了搜集资料的工作。庞宜生同志受州委委托对全稿进行了审查和修改。
本书的图片除署名者外,为赵清阳、杨秀等同志拍摄。
本书经省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委会审订,参加审订人员除编委外,还有李文实、吴均两位同志。
本书编写过程中,曾得到省和本州、县有关单位特别是省图书馆历史资料部和本州档案馆的热情支持和大力协助,在此谨致衷心的谢意!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