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6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117111569 ·条形码:97871171115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 |
 |
|
 |
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6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117111569
·条形码:97871171115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组织编写,旨在集中反映我国当代中医妇科学界有重要影晌的50位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旁及诸家传略、治学经验、医德风范等。《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内容翔实,特色鲜明,阐述精当,实用性强,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编辑推荐 《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对近现代中医妇科名家的遴选以1940年以前生人者为界,目录按出生年份由早至晚排序,囊括了全国50位中医妇科名家,地域覆盖东西南北中各地,均由其学术传人撰写其生平传略、学术思想、疑难病案乃至生活轶事,旨在浓缩诸位妇科大家的医德风范、学术特色,以授人以渔,传承后世。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中最具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之一。自古以来,诸多医家在中医妇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学科发展。在近代,中医妇科学发展更加蓬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群星璀璨,涌现出一大批医术与医德并茂的专家,推动着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临床经验不断提高。
目录 肖龙友
钱伯煊
王渭川
唐伯渊
唐吉父
卓雨农
孙朗川 孙浩铭
韩百灵
刘云鹏
顾小痴
哈荔田
裘笑梅
沈仲理
吴国栋
罗元恺
黄绳武
祝谌予
赵松泉
陈雨苍
傅方珍
曾敬光
班秀文
庞泮池
何子淮
宋光济
姚寓晨
朱南孙
王子瑜
何少山
孙宁铨
丁启后
蔡小荪
陈筱宝 陈大年 陈惠林
徐志华
许润三
郑蕙芳
郑长松
王成荣
柴松岩
夏桂成
刘敏如
李光荣
李广文
张文阁
蔡连香
杨家林
欧阳惠卿
……
序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质丰富和自动化盛行,新的时代——“概念时代”即将到来,与之相应的是人们对创新意识的要求更加强烈,原创思维得到高度重视。在新的概念时代,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大力传承发展中医原创思维,对于中医中药事业的整体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所谓原创思维,是指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概念时代要求任何学科的发展必须具有原创思维,只有具备了原创思维的学科,才能拥有原创性的成果与原创性的优势,才能造就一支开拓创新的学术团队。中医学强调天人相应、调心与调身并重。中医学重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体的综合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因此中医在认识与治疗疾病时强调要综合、整体地考虑多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学科独有的诊疗模式。中医学重视整体观念、形神一体与辨证论治,要求理法方药一致。中医的诊疗过程是多维的、自上而下的综合集成,体现了生理与心理、感性与理性、科学与人文的高度融合。中医学科当前迫切的任务是基于促进人类健康、提高防治疾病的疗效,将鲜活的临床经验与现代的科技成就结合,诠释与宏扬原创的思维,为构建统一的新医药学并推动生命科学的进步做贡献。中医学人既要学习古人前贤兼通文史、哲学、历法、术数、吕律,又要认真学习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倡导大科学广兼容的理念,融纳百川,团结与欢迎相关学科、前沿学科的学者专家参与中医药的学术研究,在全新的概念时代我主人随地不断地推动中医药学术的进步。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教师,我对于如何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有些想法,愿与同道一起研讨。我认为首先应遵循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把中医理论基础的深厚积淀与临床实践鲜活的诊疗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若论治学必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厚积薄发。坚持谙熟经典,勤于临证,发挥古义,创立新说,如此锲而不舍地“读经典做临床”,在取得显著疗效的基础上凝聚提炼学术的闪光点,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求证诠释前贤理论而发古人之未备,再验证于临床,继承之中求创新。再则,教书育人提倡圆融和合,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医师教师,最应实事求是,可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有时甚至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良好的品格对创造性的学术成就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崇尚中道不在举之于其口,而在践之于其行。可谓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学医者必先做“人”,而后学以致用。还有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人师者应发自内心倡导学生超越自己,老师最大的成就应该是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学生,鼓励学生开创一条超越老师的成功之路。
文摘 (二)善调气血
盖妇女气血失调常与妇科疾病互为因果,其病理变化必影响冲任二脉而发病。因此,治疗时务使气血调和,冲任通畅。妇人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皆易耗血,以致机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分相对有余的气血失调状态。孙氏根据气血机制及临床实践,主张“治血分病当调气为先”,正如李杲所云:“凡治杂病,若血受病,亦先调气。”
孙氏治病常常寓调气于理血之中,俾气机调和,血脉畅通,则病自愈。如月经不调,虽是血分病,但因“血之行止与顺逆,皆由气率而行”,故调经之法,以通调气机,行气开郁为先。调理气血之法,依据临床辨证结果而定。如治疗因元气亏虚、血行无力、脉络瘀滞引起的闭经、痛经、不孕、月经过少、乳汁不行、产后身痛等证,应予益气和活血并用,气旺则脉通血行。治疗因血虚导致的月经后期、月经稀少、闭经、胎萎不长、产后缺乳等,则以益气养血,气旺血生,病患自除。治疗因气虚而致的出血症,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崩漏、胎漏等症,孙氏以补气摄血为主,气旺则能统血摄血。凡因气郁而血脉瘀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腹痛者,当疏肝为先、化瘀为辅,如朱震亨所云:“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临床尚须详辨病因,以选用行气、降逆、破气之药,配合活血化瘀药物进行治疗。浩铭先生强调:由于妇女血常不足,故用理气药时不宜过于香燥,以免伤耗阴血,常佐益血之品,兼顾阴血。孙氏在调理气血之时,尤善疏泄肝气,即使阴血不足,肝体失养,养血亦须参以疏肝。吴瑭云:“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无形之气。”主张若血受病,重在调气;瘀血之证,若血虚之体,勿急化瘀,气滞已见,务宜顺气,气顺则血行,气调则血和,如疏肝气以散瘀血。其验方中孙氏常用制香附,李时珍谓其:“利三焦,解六郁,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总帅。”
(三)补肾固冲
《傅青主女科》谓“经本于肾”、“经水出诸肾”。《素问·金匮真言论》日:“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上古天真论》亦日:“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足见肾在月经产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大凡久病大病“穷必及肾”,临床诸虚不足,多责之于肾,而肾病必以虚为主;“冲为血海”,为“十二经之海”,广聚脏腑之血,“任主胞胎”为“阴脉之海”,而任通冲盛以肾气盛为前提,故冲任之本又在于肾。浩铭先生善以补肾固冲治疗月经失调,尤其作为善后调理恢复机体功能的必备手段。其补肾在于滋水之源,以填精补髓为主,同时兼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