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独自上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802036992/9787802036994 ·条形码:9787802036994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女人独自上路 |
 |
|
 |
女人独自上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802036992/9787802036994
·条形码:978780203699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和元文化
内容简介 《女人独自上路》:“这些天,谁没有为汶川哭过呢?
一位在空中,一位在陆地,汶川,两位中年军中汉子的微笑,刻骨铭心。”这是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作者燕燕亲临抗震一线后从心中流淌出的文字,收录在了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女人独自上路》中。该书记录了现代女性对生命体验的丰富心灵,也有她对人文精神的独特见地,还有爱情、亲情、生与死以及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思考。这是一部踽踽独行者的心灵史,同时又是一个跳跃在大时代琴弦上的音符,关于社会和人生的节拍,她走得错落有致,余音袅袅……
作者简介 燕燕,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总政治部话剧团创作室主任。1969年入伍,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理事。 主要作品:小说:《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星期三再见》《去日留痕》;散文:《灵性的芬芳》《女人独自上路》获解放军文艺文学新作一等奖。报告文学《雪域战神》(合作)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电视剧:《迷彩世界红绿灯》《透亮人生》《十八岁那年》《空巢》等;话剧:《K城一日》《女兵连来了个男家属》《男人兵阵》《零号防空洞》《向往高度》《仰望苍穹》等。 作品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文华编剧奖、解放军文艺奖、“华人戏剧节”奖;首届中国戏剧文学金奖、纪念中国话剧九十年展演优秀编剧奖;中国话剧金狮编剧奖;长篇电视系列剧《迷彩世界红绿灯》获全军电视剧特别奖;全国法制影视“金剑奖”一等奖。
媒体推荐 燕燕从来就没有独自上路。她心里有许多伴儿,男人、女人、老人、孩子。我也是她的一个伴儿,可惜燕燕很少带上我们,她享受独自,独自地、从容地在天上飞着。你稍稍留心就能看见她。独自上路的女人有着别样的精彩。
——倪萍
编辑推荐 《女人独自上路》由周润发、斯琴高娃、赵薇主演,《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作者十年沉淀作品结集,倪萍,倾情推荐!
目录 女人独自上路
“漂流”的青春
女人梦呓
盼信的日子
不再守望
无人倾听
女人有心事时
致一个人过日子的女人
不要只等玫瑰花
情人密码
爱情的幸运搜索
只要活出真性情
人生最大的妥协
女人心灵的空间
过日子的情绪
一个离婚代理人的困惑
没人对你说抱歉
关于爱情的三言两语
咖啡不加伴侣
女人的情调
闲话
什么事都难得倒
生命需要感动
家园渐远
当心猫眼儿
出航与归港
寻找话题
狼和羊的故事
夏威夷的新娘
只等那声祝福
可玩赏的痛苦
妈妈是一棵树
无乡可愁
有一种叫节日的心情
布衣与时尚
惧怕贝多芬
只是偶尔
为什么不是最好的
活得不尽兴
逃避成熟
帮妈妈找“家”
穿错半生
家教的“家教”
呵护共处的时光
童说新语
爱情急行军
爱惜羽毛
也说重逢
诗化生活
味道女人
孤独是一种尊严
寻找透明
绣衣
灵性的芬芳
漂泊的闲情女子
牵不到你的手
与马共舞
爱是勇敢的承担
拒绝美食
墨尔本的阿妹
惹祸
桃花灿烂(安魂曲)
因祸得福
远离风花雪月的事
繳笙
……
序言 收入这本书的文章,是我将过去出版的两本散文集精选并加入近年来部分新作。女人独自上路,带着一支笔上路。边走边看,边走边写,在磅礴而至的喧嚣和花香里,我思考,我自省,静观人世。
我是编剧,编剧之余写长篇小说,常常处于从一种文体转换到另外一种文体的写作状态中。我多年来见缝插针地写作,尤其热爱散文。我认为任何艺术、话剧乃至小说都有形式的戒律,都要将你的人生照着它的样子削足适履。散文不是,散文更加自由地接近于真实自然的感情表达,如果说写剧本是带着镣铐跳舞,并且还要考虑未来演出呈现“预谋效果”,散文则是自由的,它可以让人从激情的潜流中整理心灵中那些瞬间快乐和忧郁的碎片。
文摘 女人独自上路
我爱上路,更爱独自上路。
因为有着拔腿就走的性格与职业。
第一次离家出远门,还是个不满14岁的女孩。时值1969年文化大革命,全国沸沸扬扬,爸爸妈妈旱被揪斗关押,哥哥姐姐全都上山下乡,家中好不凄凉。我那时脑中没有人间烟火,心海里只有白云轻风。对于上海以外的广大天地,满以为是儿时描红模字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诗情画意。这次去东北,很有一点儿逃难性质——无书可读、无家可住,空房子里只有我一入夜夜对着没有玻璃(被砸烂了!)的窗子望星空。再卑微的人也渴望轰轰烈烈。我并不觉得自己去东北投奔父亲的老战友有什么风险,有什么可怜。就决定走,就收拾了小提包,就跑到上海北站了。没有亲人送行,至少在当时的背景下。没有亲人送行的我很惹眼。火车站台上每天都挤满了送行的老老少少,在锣鼓喧天红色标语口号中伴随着温柔的泪珠、伤感的话別。庞大的“知青”队伍理直气壮地、毅然决然地在挥手奔赴一一尽管不知奔赴何方。在我,于火车站这种气氛中,也觉得似乎是有摆脱与奔赴,很豪迈悲壮的样子,脸上显得兴高采烈。站台上一位送女儿上路的老妈妈,抹着眼泪问:“妹妹,你一个人哟,可怜!”我当时瞪大对人世万物欣赏与热情的眼睛回答:“没关系,锻炼嘛。”
然而,在火车开动的瞬间,却有一股从未有过的情绪漫过胸中、喉咙和眼睛。
最难忘的是列车一路无水供应,热水生水均不侍候,名副其实的“火车”。迢迢千里之途,旅入饥渴难耐。于是,每到一站,人们就蜂拥冲下去找水自救。车到徐州站时,我从窗口伸出头去看风景,想看看这座《三国演义》里提到的军事重镇什么模样。谁料突然响起一阵枪声,不知从何处飞来嗖嗖的子弹从人们耳边擦过。车站上一片混乱,那情景使人想起早期黑白片描写的旧社会。原来是此地派系武斗遗风不衰。吓得我们车厢里的人全都匍匐在地,列车也像逃命般地弹出了徐州。
待到惊魂甫定,才发现车窗玻璃果然被流弹洞穿一孔,偏巧打在我欣赏历史名城探头探脑的位置。顿时变色,细胞里充满恐惧感,恨不能立即奔命回家。回家?家在哪里?何况身上仅剩12元钱。那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悲凉。欲哭无泪。初次上路,陡然使我长大了几岁。
虽然,上路射我不知我将何往。
没有目的,我已经在路上了。
也许,第一次千里独行,就注定了我一生的命运,框定了独自上路漂泊的生命轨迹。
如果说14岁上路是出于无奈,那么,此后岁月里的每一次上路都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