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17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04547603 ·条形码:9787504547606 ·版本:第1版 ·装帧: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机械制图教案汇编(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 |
 |
|
 |
机械制图教案汇编(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17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04547603
·条形码:978750454760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机械制图教案汇编》对汇编教案的课时未作统一规定,有1学时的,也有2学时的,但每份教案均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考虑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特点,没有选人画法几何和计算机绘图等教案内容。为提高《机械制图教案汇编》的科学性,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人选教案逐篇予以审读,并采用最新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应该说这是一本颇有价值的教学参考书。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机械制图教案汇编》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辑推荐 《机械制图教案汇编》主编刘希彬,副主编范斌。王槐德、陈世平、王伟、熊立峰、王莹审稿,主审王槐德。
目录 绪言
1.绪论
2.圆弧连接
3.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4.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
5.基本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
6.直线的投影分析
7.立体表面上的点
8.平面立体被切割
9.圆柱被切割
10.圆柱被切割
11.切割体的绘制与识读
12.圆柱的相贯
13.轴测图与三视图
14.轴测图
15.斜二轴测图
16.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17.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8.读组合体视图
19.机件外部形状的表达——视图
20.机件外部形状的表达——视图
21.机件内部形状的表达——剖视图
22.机件内部形状的表达——剖视图
23.机件断面形状的表达——断面图
24.机件断面形状的表达——断面图
25.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26.齿轮
27.零件结构形状的表达
28.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29.装配图画法的基本规定和特殊表达方法
30.轴套类零件
31.盘盖类零件
32.箱壳类零件
33.又架类零件
34.零件测绘
35.读装配图
……
序言 为提高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开展教学教法的研究与交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图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相继组织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案大赛,并评选出一些优秀作品。这些教案饱含着教师的辛勤劳动,凝聚着他们的聪明才智,同时,对促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课教学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为扩大优秀教案的影响,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和得到启发,我们出版了这本《机械制图教案汇编》,汇编中的教案均是在大赛中获奖的作品,绝大多数教案是与我社《机械制图》(第四版)配套编写的。
为提高本书的实用性,教案汇编的各个课题均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课程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内容。一般情况,每个课题精选一份教案,但重点课题或某一课题在讲授方法上较有特色的,也选择了多于一篇的教案,供教师参考。
本书对汇编教案的课时未作统一规定,有1学时的,也有2学时的,但每份教案均有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考虑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特点,没有选人画法几何和计算机绘图等教案内容。
为提高本书的科学性,我们组织有关专家对人选教案逐篇予以审读,并采用最新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应该说这是一本颇有价值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主编刘希彬,副主编范斌。王槐德、陈世平、王伟、熊立峰、王莹审稿,主审王槐德。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本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的,在教法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体现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利用投影这一电教手段,使教学设计直观、生动、科学、严谨。教学过程从兴趣人手,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获取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育,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所研究的“直线的投影分析”是空间形体投影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把空间形体的直观反映与抽象的直线投影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空间想象及综合辨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的确定依据
教学目的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是依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的确定的,教学难点是依据学生的能力基础确定的。
四、教材处理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
1.从空间形体分析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发散思维的能力,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按照认知的三部曲来讲授新课,即观察现象、分析特征、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把知识以口诀形式给出,体现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寓“乐”于“学”中。
3.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力求形式新颖,把多变的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地纳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探索知识的原则。
4.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直观而形象,体现了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渗透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