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 >

组织凝聚力

2010-04-2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1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01789878/9787501789870 ·条形码:978750178987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组织凝聚力 去商家看看
组织凝聚力 去商家看看

 组织凝聚力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页码:18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501789878/9787501789870
·条形码:97875017898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组织运行管理丛书

内容简介 小到一个家庭、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都称之为组织。只有明确了影响组织发展的要素,才能保证组织高效率的运行。长期以来,本人一方面在清华、北大、浙大等总裁班讲授组织运行的相关课程,同时在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咨询顾问工作。这些经历使我在几年前就萌发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要编著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组织运行管理丛书。编成的这套丛书将为国家、政府、军队、学校、企业、甚至家庭等组织提供一套有效管理的指导性理论框架,为所有类型的组织培训提供一套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实际操作的教材。构思是宏大的。执行却是艰难的。罗宾斯说过,“上帝不公平,把简单的问题都给了物理学家,而把复杂问题留给了行为管理学家”。两年前本人开始组织讨论选题,接着是确定提纲,组织编写,项目正式启动,历时两年,终于在岁末年初之际,整套丛书顺利完成。丛书最终形成八个题目,包括《组织凝聚力》、《组织合作与竞争》、《组织变革》、《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员工管理》、《组织激励》和《组织绩效管理》。八本书内容既涉及到组织运行管理的战略层面,又涉及到组织内部的具体管理。整体上浑然一体,每本书又自成体系,不同组织
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培训。
作者简介 马作宽,资深管理专家、营销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组织运行管理、现代营销战略与规划。其理论研究追求创新,侧重实战应用,如关于“组织凝聚力” “组织合作与竞争”的研究,某种意义上说填补了国内空白,所设计的组织激励方法简单而实用,被多家企业采用。 马作宽先生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总裁培训特聘教授,同时担任多家企业和政府的管理顾问工作。其培训及顾问过的企业与政府数以百计,包括联想集团、三元乳业、伊利牛奶、东阿阿胶、通化钢铁集团、吉林网通、新华百货、中国农行、北方管业、宇田世纪、维雪啤酒、民生人寿保险、天鸿地产、国药集团、三旺饲料、旺大饲料、挑战集团、华东数控、利郎商务男装、上海内燃机配件、百得燃具、华鲁药业、刘诗昆钢琴艺术公司、诸暨机械、德州百货、北辰集团、恒产地产、日月星蛋白质、奔腾漆业、小刘瓜子、香港恒辉机械、融泰典当、和发金店、山东众地集团、建龙硫酸、明瑞化工、中威机电、济南轻骑、禾力药业、万寿堂药业、北岛食品、长沙移动电信、中国航空集团、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云南人民广播电台、合肥工商联、合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西安商业联合会、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新疆克尔克孜州党委州政府、内蒙古牙克石市市委市政府、安徽六安市市委市政府、吉林省梅河口市委市政府、河南省新郑市政府、成都市武侯区政府等。
编辑推荐 凝聚力将一盘散沙的个体转变为铁板一块的团,当今是团队作战时代,一个优秀的,具有凝聚力的团队才具有战无不胜的竞争力。
目录
第一章 有凝聚力的组织才有竞争力
引入案例 蚂蚁军团
一、凝聚力的研究再成热点
二、什么是组织凝聚力
三、形成与提升凝聚力的框架
四、凝聚力把群体变为团队
五、有凝聚力的组织才有竞争力
六、高凝聚力+高规范=高绩效
七、组织高层之间更需要凝聚力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共同价值观是凝聚力的基础
引入案例 韦尔奇解读安达信危机
一、价值观、态度和凝聚力
二、志同才能道合
三、形成有价值的价值观
四、重塑民族价值观,提高社会凝聚力
五、树立新型行政组织价值观,提高政府凝聚力
六、故事就是力量:价值观传播与贯彻
七、价值观领导的智慧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拥有共同的愿景、目标和使命
引入案例 我是斯巴达克斯
一、愿景是凝聚人心的力量
二、共同愿景的产生
三、伟大的愿景必须转化为阶段性目标
四、使命在愿景与目标之间寻求平衡
五、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
六、给组织高层戴上“金手铐”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提升领导者的人格魅力
引入案例 拿破仑逃出仍能一呼百应
一、有人格魅力的领导是一块巨大的磁石
二、人格魅力之一:道德的力量
三、人格魅力之二:强势领导
四、人格魅力之三:自信加负责
五、人格魅力之四:牺牲加奉献
六、人格魅力之五:较高的逆商
七、人格魅力之六:有胆有识
八、人格魅力之七:宽广的胸怀
九、人格魅力之八:语言沟通艺术
小结
思考题

第五章 组织标准增强凝聚力
引入案例 有标准的公司有尊严
一、加人群体仪式与凝聚力
二、坚持自主的组织加人标准
三、提高组织进入门槛标准
四、规范组织行为识别标准
五、统一组织视觉识别标准
小结
思考题

第六章 确定合理的组织构成
引入案例 刘备集团核心人物的性格
一、组织规模与凝聚力
二、组织结构设计与凝聚力
三、物以类聚:人口统计特征与凝聚力
四、异质性组织比同质性组织更有效
五、气质和谐才能组织和谐
六、相似性与互补性
小结
思考题

第七章 增进接触和沟通
引入案例 沃尔玛:成功源于沟通
一、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理论
二、接触:从相识、相知到相爱
三、沟通产生凝聚力
四、普及坦诚的精神
五、增加凝聚力的沟通技巧
小结
思考题

第八章 组织活动增加凝聚力
引入案例 中国总裁人脉网“网上和网下结合”
一、活动增加凝聚力,聚会创造价值
二、利用节假庆典等活动提升组织凝聚力
三、如何组织活动增加凝聚力
四、2008年奥运会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小结
思考题

第九章 管理组织冲突
引入案例 亚通网络公司
一、组织冲突、绩效与凝聚力
二、组织冲突的原因
三、冲突处理策略
四、部门间冲突管理
五、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
小结
思考题

第十章 责任与贡献增加凝聚力
引入案例 三个和尚的故事
一、员工有责任感组织就有凝聚力
二、造就负责任的员工
三、让责任成为习惯
四、贡献产生组织凝聚力
五、组织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章 满足组织成员的不同需要
引入案例 一个女采购员的辞职
一、财散则人聚
二、给员工家的感觉
三、领导者的移情能力
四、领导要学会尊重
五、帮助员工实现价值
六、实施工作丰富化
七、雷尼尔效应的应用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章 环境威胁增加组织凝聚力
引入案例 “非典”成为阿里巴巴凝聚人心的机会
一、威胁提高凝聚力的理论支持
二、日本民族凝聚力的环境原因
三、灾难让中华民族凝聚力空前提升
四、竞争对手的威胁增加凝聚力
五、领导者要学会把威胁变机遇
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小到一个家庭、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和民族,都称之为组织。只有明确了影响组织发展的要素,才能保证组织高效率的运行。
长期以来,本人一方面在清华、北大、浙大等总裁班讲授组织运行的相关课程,同时在政府、企业和事业单位从事咨询顾问工作。这些经历使我在几年前就萌发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要编著一套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组织运行管理丛书。编成的这套丛书将为国家、政府、军队、学校、企业、甚至家庭等组织提供一套有效管理的指导性理论框架,为所有类型的组织培训提供一套既具有理论高度,又具实际操作的教材。
构思是宏大的,执行却是艰难的。罗宾斯说过,“上帝不公平,把简单的问题都给了物理学家,而把复杂问题留给了行为管理学家”。两年前本人开始组织讨论选题,接着是确定提纲,组织编写,项目正式启动.历时两年,终于在岁末年初之际,整套丛书顺利完成。丛书最终形成八个题目,包括《组织凝聚力》、《组织合作与竞争》、《组织变革》、
《组织战略》、《组织文化》、《组织员工管理》、《组织激励》和《组织绩效管理》。八本书内容既涉及到组织运行管理的战略层面,又涉及到组织内部的具体管理。整体上浑然一体,每本书又自成体系,不同组织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培训。对于干部管理、知识分子管理的重点,凝聚力手段要比金钱手段更为重要、也更为有效;当今是靠团队取胜的时代,然而,社会的变革使传统组织忠诚度下降,人才流失问题严重,所以只有提高组织凝聚力,组织才具有竞争力和执行力。国外对凝聚力的研究主要分散在组织行为学中,国内对凝聚力的研究则限于一些零散的文章,而且多从民族的角度论述,虽宏大但缺乏理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
文摘 企业界人士告诉我,是默克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把链霉素引进日本,消灭了侵蚀日本社会的肺结核。我们的确做了这件事,而且没赚一分钱,但是,默克今天在日本是最大的美国制药公司,这一点儿也不意外。(这种行为的)长期影响并非总是很清楚,但我认为多多少少它会有回报的。”
相信默克的理想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默克不仅生产医药,不仅对医治人类疾病作出贡献,也生产了优秀的价值观。 四、重塑民族价值观,提高社会凝聚力 社会凝聚力是指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在观念、行动方面显示出来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它既是社会公众趋同的精神心理过程又是社会建制进行社会动员与社会整合的一项基本功能。社会凝聚力受民族价值观的影响极大。(一)日本人的价值观与组织凝聚力 从民族感情上讲,笔者对日本人并没有好感,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日本有很多优秀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从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跃居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这绝非偶然。众所周知,日本人的组织凝聚力是很强的,这与日本人的价值观有密切关系。日本人的价值观有几个显著特征:
1.组织家族化。认为组织就是家,把家庭的概念推广为组织,强调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组织成员之间应该像亲属一样团结。
2.以“和”为中心。日本人最为崇敬的圣德太子,在公元604年制定并颁布的《十七条宪法》第一条里就明确写到了“和”,强调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和”就成了日本价值观的基础。“和”的精神要求组织中形成人际关系的亲密感、依赖感、信任感以及和谐气氛。凡事忍让、尊重他人存在的价值,彼此和睦相处。
3.强调组织忠诚。提出忠、礼、勇、险、信五字,取代我国的仁、义、理、智、信和以“仁”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意识。其中“忠”居首位,礼、勇、险、信为“忠”服务,使日本民族成为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大和”民族。日本为什么总有人参拜“靖国神社”,这其实是他们价值观有问题,因为在日本人心里,这些甲级战犯虽然对世界人民犯了错,但并没有对本民族犯罪。
4.较强的恩耻观。鞠躬是日本人独特礼仪文化,这是感恩心态的外在表现。因为日本人把“恩”当成联系人和人的纽带。从别人那得到精神或物质的恩惠,不能当做理所当然。只有当成是欠别人的东西,人与人的关系才会变得更为融洽。
5.崇尚团队优势。提倡组织内部的竞争是一种为组织出力的竞争,关起门来,鼓励员工彼此提意见,打开门后对外一个声音,提倡一致对外。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民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