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乱世枭雄蒋介石

2010-04-20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37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06033046/9787506033046 ·条形码:9787506033046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乱世枭雄蒋介石 去商家看看
乱世枭雄蒋介石 去商家看看

 乱世枭雄蒋介石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37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06033046/9787506033046
·条形码:97875060330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内容简介 《乱世枭雄蒋介石》大胆尝试传记小说式乱世枭雄蒋介石的人物刻画,不溢美不弃恶,让人物跃然纸上。抗日期间,他在全民抗战的热潮中达到了事业的顶峰。没成想却在与毛泽东的人民军队交战中败走台湾……
作者简介 陈廷一  姓 名: 陈廷一
  笔 名: 晨光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47
  民 族: 汉族
  河南鹿邑人。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历任装甲兵学院文化处创作员、宣传处副团职干事,河北美术出版社青少年读物编辑室主任、总编助理。196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许世友传奇》、《宋美龄传》、《少林十八僧》、《罗汉棍》等。《许世友传奇》获中国作家协会河北分会金牛奖,电视剧剧本《许世友在少林》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奖。
编辑推荐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乱世枭雄蒋介石》中的蒋介石是一位枭雄。
面对军阀割据、混战不堪的旧中国,他力挽狂澜,南征东突,西结北伐,灭炯明,歼佩孚、击玉祥、震奉军、大战中原,远交近攻,三十六计,无所不用,变割据为一统,拥兵自重800万。

悲者,蒋王朝!
哀者,蒋中正!
目录
序一
序二
引子 魂断孤岛,魄牵故乡

第一章 身世秘笈
钟灵毓秀的家乡山水传颂着蒋介石的童年故事,和他晚年对
家乡的深情眷恋
爱家乡和修家谱
少年传奇
初恋传奇
父子情深
邂逅陈其美,改变人生路
暗杀高手
陈其美中弹身亡,蒋介石舍命收尸

第二章 追随中山
错位的职业军人
证券交易初试身手
永泰失败之役
患难与共,忠心可鉴
政治新星
黄埔军校校长
孙中山北平逝世

第三章 争权夺利
一枪打“三鸟”
挥师东征
制造“中山舰”事件,问罪共产党

第四章 迁都之争
迁都风波的由来
出尔反尔,蓄势待发
弹在膛中,骨子里反动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以退为进,首次下野

第五章 政治姻缘
张静江为“蒋、宋联姻”搭桥
奇异婚礼的前奏曲
中国近代社会最隆重的婚礼

第六章 挑战军阀
蒋介石复出内闻
蒋介石前线督战,东北易帜,北伐结束
蒋桂大战秘笈
蒋冯大战始末
最后的较量——中原大战

第七章 五次“剿共”
蒋介石的大意和失误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蒋介石泥沟里翻了船
亲自督师第四次“围剿”,蒋介石再吞苦果

第八章 民族之战
心怀鬼胎,日本显露狰狞
张学良代蒋受过
日本亡我之心不死
媚日求和的蒋介石骑虎难下
将功补过,张学良倾心抗日
兵谏华清池,惊骇全中国
南京,一座瘫痪的城
宋美龄西安“救夫”

第九章 抗日救国
“七七事变”,拉开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三个月灭亡中国”
首府南京城的陷落
中国远征军的作战内幕
蒋介石篡夺抗战“果实”
重庆谈判桌前,蒋介石与毛泽东的握手

第十章 兵败大陆
后院起火
长春失守,大江东去
蒋氏“文胆”——陈布雷之死
伯韬阵亡,淮海惨败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李宗仁逼宫,蒋介石下野
王朝倾覆,痛失大陆
坐镇西南,最后一搏

第十一章 孤岛残梦
杜鲁门“弃蒋”内幕
重登“大宝”的秘闻
重用陈诚与吴国桢之谜
蒋介石“传位于子”的既定方针

第十二章 改造政党
“卧薪尝胆”,蒋介石改造国民党
果断清障,“二陈”成了替罪羊
严格整肃,从“娘家侄”头上动土
排除异己,“孙立人案”始末

第十三章 固守台湾
“朝鲜战争”救了蒋介石
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真枪实弹”
坚持一个中国,四次抵制美国分离台湾的图谋
“八二三”金门炮战的始末
台湾最为“黑暗”的日子

第十四章 传子部署
敢于挑战“独裁”的人
为子开道,逼陈下台
教育经国,研究阳明
子承父位,顺理成章

尾章 孤岛遗魂
蒋介石病危和宋美龄自美返台
天有不测风云,蒋介石遭遇车祸
蒋介石“崩殂”89岁
空前“国葬”
后记
……
序言 陈廷一先生的传记文集即将在东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副牌)出版,作为老朋友,我首先表示祝贺。应当说这也是中国传记界的一大喜事、盛事。中国传记文学,经过三中全会后近三十年的发展、繁荣,很多作家的创作已经是硕果累累。陈廷一先生辛勤耕耘,更是著作等身。
陈廷一先生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完成了《许世友传奇》三部曲的创作,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作品研讨会,轰动当时文坛。与会著名作家刘白羽、魏巍、王愿坚均对此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预示传记文学的春
文摘 陈其美中弹身亡,蒋介石舍命收尸
“肇和”起义失败后,陈其美、蒋介石、陈果夫等人再次逃往日本。在那里总结教训得失,以待东山再起。找出失败原因有四。哪四点?一是革命军并没有同时占有“应瑞”、“通济”两舰,致“肇和”有孤立之势,而卒遭两舰攻击;二是担任陆上各方面攻击之敢死队等,武器只有手枪、炸弹,不能与正式军队之枪械抵抗;三是总部机关被破坏后,各方联络中断;四是陆军方面不能确实响应,是因为无根据地的凭借。
通过总结教训后,也对这次起义的意义做了正确的估价: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影响深远。在国内可以打破袁世凯种种欺骗性的宣传,纠正袁世凯认为兵力能够镇压全国的错误,同时在本党中间,也因此重新鼓舞起各同志积极的勇气,在各处做种种发难的准备。
经过全面整顿,如果说昔日的逃亡者个个颓唐,则今日组织健全,纪律严明,人心一致,同仇敌忾。无疑又成了一只“下山虎”,令窃国大盗袁世凯大为不安。
再说,身登龙椅、黄袍未加身的袁世凯,自“肇和”举事后,得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东山再起的消息,当夜就失眠了,这无疑是他实现皇帝梦的一大障碍。于是连忙召集大臣密谋一番,既然武力鞭长莫及,最好的办法就是金钱收买、分化瓦解。方针既定,派谁去做这件事呢?他想到了蒋士立,此人与革命党关系甚密,又是自己的亲信,是个“两栖”人物,万无一失。于是召来蒋士立,面授机宜一番,当场送款50万,作为这次的活动经费。蒋士立见钱眼开,也是表现自己的好机会,向主子表白一阵,翌日便登船去了日本。
在驻日公使陆宗舆的配合下,一幕诱人上钩的“把戏”上演了。
不多日子,一则新闻就在革命党内部传开了,袁政府派员携重金来日,为留日人员办好事:一是资助回国,予以政治地位;二是在国外休养,予以优裕生活费;三是资助留学,为国公派。即日起,凡留日人员均可任意选择登记。
这一招真灵,果然有人上钩报名,愿意回国做官。
革命党内部对此认识不一,莫衷一是。
有阴谋就有反阴谋。孙中山、陈其美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防范对策。湖南籍年轻党员吴先梅主张以牙还牙,先斩掉魔爪——蒋士立再说。
“杀掉蒋士立!”大家立即赞成,称绝称妙。
暗杀蒋士立,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
这天雨大,蒋士立没有外出宣传,只身一人在屋内,起草电函给国内袁大总统,申请邀功请赏之事。恰在此时,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蒋士立操起听筒:“啊,是吴先生,外面大雨倾盆,有什么事啊?”
“上次见面
……
后记 面对着这些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三十年的漫长艰辛化成一丝快意掠过我的心田。这一丝快意中还带有几分成功的自信。
我与共和国同龄。我的创作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
严格地说我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写作只是我的最爱。因此,三十年的节假日不像别人都花在生活的乐趣中,而我只是穿梭于南北的采访、苦涩的读书和挑灯的写作。确实,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我从饥饿中走来,贫穷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我从军营中走来,军旅给我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作风。倘若说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