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基础(第3版)(上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 ·ISBN:7040079542 ·条形码:9787040079548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化工基础(第3版)(上册) |
 |
|
 |
化工基础(第3版)(上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0年06月
·ISBN:7040079542
·条形码:9787040079548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
内容简介 《化工基础》是在保留第二版先进性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为高等师范院校化工基础课程教材,分上下两册出版。
《化工基础》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实验室研究与规模生产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化工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学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为拓宽知识面引入化学工业近年来开发的科研成果。
《化工基础》上册共6章,内容包括:绪论、流体的流动和输送、流体-固体颗粒间的运动和流态化、传热过程、吸收、精馏等,书后附有附录、附表、索引。《化工基础》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等本科生作教材,也可供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等学生作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程的内容和学习目的
1-1.1化工学科的内容
1-1.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1-2 化工生产的特点
§1-3 化学工程和工艺中的一些基本规律
1-3.1质量守恒
1-3.2能量守恒
1-3.3平衡关系
1-3.4过程速率
§1-4 从实验室研究到工厂生产
1-4.1实验室研究
1-4.2可行性研究
1-4.3中间试验
1-4.4T业装置的设计和投产
§1-5 有关技术经济评价的概念
1-5.1评价的原则
1-5.2技术经济评价的主要指标
§1-6 我国化学工业的行业和近期发展
1-6.1我国化学工业的行业
1-6.2我国化学工业的近期发展
本章主要参考书刊
第一篇 传递过程
第二章 流体的流动和输送
§2-l 一些基本概念
2-1.1理想流体和实际流体
2-1.2流体的密度、相对密度和比容
2-1.3流体的压力及其测量
2-1.4流量和流速
2-1.5定态流动和非定态流动
§2-2 流体定态流动时的衡算
2-2.1流体定态流动时的物料衡算
2-2.2流体定态流动时的能量衡算
2-2.3柏努利方程的应用举例
2-2.4流体流量的测量
§2-3 实际流体的流动
2-3.1粘度
2-3.2流体流动的形态
§2-4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阻力计算
2-4.1滞流时的摩擦阻力
2-4.2湍流时的流动阻力
2-4.3局部阻力
2-4.4管路计算
§2-5 液体输送机械
2-5.1离心泵
2-5.2往复泵
2-5.3旋转泵
§2-6 气体输送机械
2-6.1离心式风机
2-6.2旋转式风机
2-6.3往复式压缩机
2-6.4喷射泵
§2-7 量纲分析
本章符号
复习题和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流体-固体颗粒间的运动和流态化
§3-1 流体通过填充床层的流动
3-1.1流体通过毛细管的流动
3-1.2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
3-1.3流体通过填料床层的流动
§3-2 固体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
3-2.1球形颗粒的沉降
3-2.2重力沉降的应用
3-2.3离心沉降
§3-3 流态化
3-3.1流态化现象
3-3.2床层的压降
3-3.3I临界流化速度
3-3.4带出速度
3-3.5计算公式小结
§3-4 流化床
3-4.1流化床的类型
3-4.2流化床的床径和总高
3-4.3气体分布板
本章符号
复习题
习题
第四章 传热过程
§4-1 概述
4-1.1化工生产中的传热过程
4-1.2传热中的一些基本物理量和单位
4-1.3定态传热和非定态传热
§4-2 传导传热
4-2.1热传导基本方程--傅里叶定律
4-2.2平面壁的定态热传导
4-2.3圆筒壁的传导传热
§4-3 对流传热
4-3.1对流传热机理
4-3.2对流传热膜系数
4-3.3对流传热膜系数的值
§4-4 热交换的计算
4-4.1总传热方程
4-4.2传热系数的大致范围
4-4.3传热温差
4-4.4强化传热过程的途径
§4-5 热交换器
4-5.1列管式热交换器
4-5.2其他热交换器
§4-6 辐射传热
4-6.1基本概念
4-6.2管式炉
4-6.3远红外和微波技术
4-6.4三种传热方式的概括比较
§4-7 化工生产中的节能途径
本章符号
复习题
习题
第五章 吸收
§5-1 概述
5-1.1吸收的类型
5-1.2吸收剂的选择
5-1.3吸收操作的条件
§5-2 吸收的相平衡
5-2.1亨利定律
5-2.2用摩尔比表示的相平衡关系
5-2.3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5-3 吸收速率
5-3.1双膜理论
5-3.2分子扩散定律--菲克定律
5-3.3吸收速率方程
§5-4 填料吸收塔的计算
5-4.1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式
5-4.2吸收塔中的物料衡算--操作线方程
5-4.3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5-4.4传质单元高度的求算
5-4.5三传中的类似律
§5-5 填料塔
5-5.1填料
5-5.2填料塔的附属设备
5-5.3液泛速度和塔径的计算
5-5.4填料层的压力降
§5-6 绝热吸收
§5-7 分离气均相系的新技术
5-7.1变压吸附
5-7.2膜分离技术
本章符号
复习题
习题
第六章 精馏
§6-1 精馏原理
6-1.1理想的两组分互溶体系
6-1.2相对挥发度
6-1.3非理想的两组分互溶体系
6-1.4压力对气液平衡的影响
6-1.5以t-x-y相图表示的蒸馏过程
6-1.6Xx-y相图表示的蒸馏过程
§6-2 简单蒸馏
6-2.1简单蒸馏的操作和应用
6-2.2简单蒸馏的计算
6-2.3闪蒸馏
§6-3 连续精馏
6-3.1精馏的依据
6-3.2精馏塔中物相组成的变化
6-3.3回流比
6-3.4连续精馏的流程
§6-4 连续精馏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6-4.1计算的前提
6-4.2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6-4.3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6-4.4理论塔板数的图解求算
6-4.5理论塔板数图解求算的原理和逐板计算法
6-4.6回流比与精馏的关系
*6-4.7进料状态对精馏的影响
6-4.8捷算法求理论塔板数
§6-5 间歇精馏
§6-6 多组分精馏
6-6.1多组分精馏的方式
6-6.2多组分的气液平衡
6-6.3关键组分
6-6.4捷算法求理论塔板数
§6-7 特殊蒸馏
6-7.1恒沸蒸馏
6-7.2萃取蒸馏
6-7.3催化精馏f
6-7.4石油的侧线分馏
6-7.5热泵精馏
§6-8 板式塔
6-8.1泡罩塔
6-8.2筛板塔
6-8.3浮阀塔
6-8.4喷射塔
6-8.5旋流板塔
6-8.6塔板效率
6-8.7填料塔与板式塔的对比
本章符号
复习题
习题
本篇主要参考书刊
附录一些基础数据的算式
附表
一、单位换算
二、水的物理性质
三、一些液体的物理性质
四、一些有机物的蒸气压
五、饱和水蒸气表
六、一些气体的物理性质
七、一些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八、扩散系数
九、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十、一些填料的性质
索引
……
序言 为适应教育改革和科技兴国的需要,对第二版《化工基础>进行了更新、增添和修改。修订时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1)按照学科发展的特点和焦点,在化学工艺篇中特地编写了“生物化学工程”和“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两章。前者概要阐述了最有发展前途和活力的重要的生物化学制品的生产及其原理,可供教学选用;后者综合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及有关基本内容,以让学生获得这方面比较系统的知识。
(2)为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绪论”和“化工过程开发”两章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充实和改写。期望理科学生通过学习对化工生产的科技和经济特征、科研走向生产的过程有所了解获得初步的工程概念和技术经济观点。
(3)为使对化学工艺的学习从知识了解提高到能有量的判断,下册中增编了“化学工艺计算”。编者认为,工艺计算可以综合化学和化工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运算技能,并能促进对工艺及其路线有较深入的理解。
(4)为了突出重点,免除繁琐细节干扰,第二篇“传递过程”和第三章“化学反应工程”都作了认真考虑。传递过程在各章中增加了综合性内容,精简了过多公式推导。化学反应工程中简化了逗留时间的定量讨论,加强了实用性强的催化反应工程。
(5)为扩大知识面和拓展眼界,修订时选择性地编入技术上成熟、在我国已实用并取得成果的新技术;如热泵利用,催化精馏,变压吸附,膜技术及多种化工生产中的新工艺等。
(6)按照《量和单位》(1993年颁布)和全国自然科学名称审定委员会的规定,本书对单位、量的名称、符号、定义、术语等作了细致校核和订正,使全书在这方面更为规范。此外,全书在叙述和修辞方面也努力作了改进,以便更为通顺和便于自学。
应当指出,本书虽然作了以上修订,但其中内容还宜按照教学基本要求,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对部分章节选择使用。
第-Z版由吴迪胜主编。上册由蒋家俊撰写,沈慧英、黄紫洋、蒋青参加了部分工作。下册的化学反应212程、化学工艺计算、化工过程开发由徐祖辉撰写,其余由吴迪胜撰写,周国光参加了部分工作。
第三版《化工基础》由武汉大学曹正修教授审稿,编者谨至衷心谢意。
本书还会存在缺点和错误,恳请各方面提出宝贵意见和批评。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