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徐霞客游记

2010-04-20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7294388/9787807294382 ·条形码:9787807294382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徐霞客游记 去商家看看
徐霞客游记 去商家看看

 徐霞客游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7294388/9787807294382
·条形码:97878072943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历代名著精选集

内容简介 《徐霞客游记》首先是一部科学巨著。科学的精神,首先就在于不迷信前人旧说,善于独立思考,注重考察实证,勇于探索求真。对于我国的山川地理,自古也不乏各种史书文献记载。但徐霞客却发现:“昔人志星官舆地,多以承袭附会。”(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籍所蒙。”(吴国华《邝志铭》)因此,他不论对于山脉河流,还是奇洞怪穴,甚至聚落村居、逸闻传说,总要细细观察,思考分析。遇有奇异疑问,必穷究不舍。如首游雁荡山时,为了证实《大明一统志》中“龙湫之水,即自宕来”的记载,奋力寻湖,却无功而返。但他不罢休,后来重游时,改道重探,终于以亲身实地的考察,得出雁湖之水“皆与大龙湫风马牛无及云”的结论,推翻了当时最为权威的《大明一统志》的错误记载。儒家经典《禹贡》,有“岷山导江”的说法,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权威之论,但徐霞客经过考察,写出《溯江纪源》(又名《江源考》),明确提出:“岷流入江,而未始为江源,正如渭流入河,而未始为河源也。……故推江源者,必当以金沙为首。”甚至一些无名山水,他也往往细加分析,弄清原委。如《浙游日记》中记载,他路过三九山,就对其山脉河流的分布走向进行详细分析,领悟出“三九”的得名由来。徐霞客对洞穴似乎情有独钟,遇有奇洞异穴,尤其是石灰岩溶洞,他总是不畏艰险,必欲深入细探而后快。这在《游记》中也有大量的记载。最典型的是关于桂林的七星岩,他先后考察了两次,对岩洞的位置、方向、大小、深浅以及洞内形态结构和洞外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和生动的描写,这些记录和描写竟与用现代科学手段勘测的结果十分吻合。科学史家们发现,《徐霞客游记》中关于石灰岩地貌的考察和描述,比欧洲人要早一百五十年。总之,在整部《游记》中,涉及山形地貌、悬崖岩洞、江河水文、地热泉流、物产风俗、政区地理、道路交通、宗教民族、史迹文物等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及其丰硕成果和科学价值,都是令人惊叹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说《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学者所写的考察记录”。当然,徐霞客对山川地理的考察分析,也有许多不科学,甚至唯心的地方;他在旅途中遇到一些危难困惑,有时也求神问卜。另外,他似乎很精于堪舆学,《游记》中经常使用龙砂、虎砂、朝山、案山等堪舆术语来分析山形水势,这其中有多少科学和迷信的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徐霞客游记》还是一部游记文学巨著。虽然作者的本意,并非专在从事文学创作,因此从科学考察的需要,《游记》中有大量的关于山形水势、距离里程等等的类似“流水账”的记叙,但是他对神州山川的极其热爱之情、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却自然而然地在这“流水账”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
编辑推荐 《徐霞客游记》是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游天台山日记 后
游雁宕山日记 浙江温州府
游雁宕山日记 后
游白岳山日记 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 徽州府
游黄山日记 后
游武彝山日记 福建建宁府崇安县
游庐山日记 江西九江府
游九鲤湖日记 福建兴化府仙游县
游嵩山日记 河南河南府登封县
游太华山日记 陕西西安府华阴县
游太和山日记 湖广襄阳府均州
闽游日记 前
闽游日记 后
游五台山日记 山西太原府五台县
游恒山日记 山西大同府浑源州
浙游日记
江右游日记
楚游日记
粤西游日记一
粤西游日记二
黔游日记一
滇游日记游颜洞记
滇游日记五
滇游日记九
……
序言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山多娇。古往今来,为之折腰而铁马金戈、逐鹿问鼎的英雄豪杰,不知有多少;而青衫布履,一步一步地丈量这万里河山,并把这无数艰辛的足迹,化成六十多万字煌煌巨著的书生儒士,却只有一位。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弘祖。
徐弘祖(弘,又作“宏”,是因清代避乾隆皇帝弘历的名讳之故),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今属江苏省)人,出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7)十一月二十七日,卒于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二十七日。他的家庭,世代书香。其远祖徐锢,北宋时曾任开封府尹。后来,家族迁到江阴。在元代,“子孙俱誓不仕元”(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入明以后,历代也多有功名官职者,并曾有万亩良田。后来虽家道中落,但仗其父母勤俭治理,在当地也还算是殷实之家。像这样的家庭,按照传统观念,子女当以求功名、入仕途为正道。但由于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父母,造就了徐霞客这个特殊的人,作出了他特殊的选择。
徐霞客生活的时代,正是明王朝最黑暗最没落的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的统治,加强思想专制,推行理学,强化礼教,禁锢一切“异端邪说”,迫使读书人只能走皓首穷经、科举入仕的道路。而这时的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开始萌芽,特别是徐霞客的家乡一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特别发达。经济的发达,必然促使思想的解放。早在徐霞客之前,就出现了李贽这样“离经叛道”的思想家,以“异端”自居,抨击理学礼教。在文学艺术界,则有“公安三袁”等人,高举革新大旗,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还有张扬人性的戏曲家汤显祖、独立特行的画家徐文长等等。而资本主义经济对人们思想最直接的影响,则是务实学、求真知的科学精神,于是产生了诸如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等著名的科学家。
文摘 游天台山日记 浙江台州府
癸丑之三月晦 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地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澈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 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聩,百丈不止。余从梁上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