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

2010-04-20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页码:25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6054955/9787536054950 ·条形码:9787536054950 ·版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 去商家看看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 去商家看看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页码:25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6054955/9787536054950
·条形码:978753605495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满天星文丛

内容简介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从根本上说,自由是个体的自由,我们说的政治自由,其实也都在于赋予并维护个人的自由。在西欧,自由是一个近代的概念,在中国则是五四时代的概念。只有到了五四,中国文学才有了新的观念,新的主题,新的形式和风格。其中,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新青年》首开“随感录”专栏,所载散文已大异于《论语》、朱子之类的语录体,而带有尼采的风味了。为向古文家示威,一代作家各自实验“娓语体”,于是有了蒙田式、培根式、兰姆式。至于那些人道的、同情或鼓动的、礼赞劳工神圣的文字,那些讽刺的、愤怒的、对抗权力的文字,显然为故家的文苑所蔑有。他们在打倒偶像、个性解放的历史罅缝间尽量地表现自己、施展自己,在五四以后的头十年里,就产生了一批个性各异的经典性文本,创造力的爆发是惊人的。
创造是自由的创造。任何有创造力的事物,都是通过对现存轨范的反叛和破坏以显示其蓬勃的生命的。文学也如此。如果作品失去了个性,作者是不存在的;如果整个时代的文学是均等的,雷同的,没有冲突也没有变化可言的话,那么,即使队伍十分宏大,一样可以视同无物。没有自由的文学,禁锢的文学,其命运注定是萎顿的,凝滞的,惟见墓室般的死气沉沉。
作者简介 周春梅,1977年生,中学语文教师,有若干诗文发表。现居南京。
编辑推荐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由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出版。
目录
阴影
“罪”与“罚”
一次漫长而痛苦的阅读之旅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惊恐和怀疑
一部出色的心灵长诗
暗夜的星光
柔弱的革命者
镜与灯
这只是刚刚开始
向奥威尔致敬
“关于他人的痛苦”
“后世跟我是有关的”
“孤独是迷人的”
变形
那只孤独的寒鸦……
碎片或雪花
玫瑰之死
“把自己和书关起来”
天边外的梦
一生
一天
为“人的尊严”而写作
“这是永恒的……”
孤岛如何成长
穿越灾难
歌唱的野草
“可是,那个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寻找家园
……
序言 不记得奥威尔在哪本书里说过这样的话:在专制时代结束之后二百年,散文不会产生。读后十分震撼。
自然,奥威尔的话说得太极端了,而且还颇有点宿命论的意味。但是难得的是,他揭示了散文生存与自由空间的联系,正所谓“生死攸关”;对于散文的自由品格,期待是深切的。
我国春秋时期曾被誉为“第一次思想解放”时期。其时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那气象似乎确为后来所未曾见;但因此,也就出现了为文学史家所惯称的先秦散文的繁荣局面。然而,毕竟是王权时代,那些散文不可避免地散发着权力的蒸人气息;一些貌似虚无超脱的,如老庄,也都是逃避权力,实则逃避自由的标本。秦汉以后,一统天下,散文沦为“雒诵文学”。太史公的《史记》是唯一例外,恐怕这是与他身受“官刑”的痛苦不无关系的罢?魏晋文学尚“通脱”,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自由,这时文学的自觉是以政治的麻痹为代价的。
文摘 插图:


阴影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我熟悉而又陌生的一个名字。熟悉这个复杂而拗口的名字,熟悉他作品的名字,熟悉所谓“灵魂的拷问”。然而他的心灵,以及由此构成的文学世界,对我来说,和他的名字一样,复杂而难以梳理。因此,当有机会读到法国作家纪德的《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我很希望这部被公认为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珍贵文献的论著,能帮助我稍稍走近和看清这个庞杂的世界。
然而我还是失望了。这个世界依然丰富,杂乱,理不出头绪。这不是纪德的问题。他理出了一些头绪,但他清楚地意识到:他“远远没有穷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可能存在的种种教诲”;他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其中寻找的,是跟他的思想最接近的东西。而别的读者,在其中找到的必然是别的东西。
或许丰富、杂乱、矛盾、阴暗、难以概括、难以梳理,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特点。或许真正的大家,多少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大河滔滔,泥沙俱下。但我们似乎很难再找到一位作家,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把这些特点体现得如此突出。纪德将其与司汤达、托尔斯泰作了一个形象的比较:
在司汤达的、托尔斯泰的小说中,光线是恒常的、平均的、弥散的。所有的物体都以同样的方式被照亮,从四面看去它们都一样。它们没有影子。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中,如同在伦勃朗的画作中一样,起重要功能的是阴影。陀思妥耶夫斯基集合了他的人物和事件,将一束强光打在它们之上,使光线只照在一面。每一个人物都沉浸在他人的阴影中,又依靠在自己的阴影上。
纪德以光和影来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杂性:“在他的笔下,我们见不到任何线条上的简化和净化。他喜欢复杂性,他保护复杂性。”加缪说到《卡拉玛佐夫兄弟》时,有相似的说法:“这部作品中,半明半暗的光线比白日毫光更扣人心弦,在明暗对比中,我们能够领会人为抵抗自己的希望而拼搏。”①
对那些喜欢简洁、明晰、优美风格的读者来说,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颠覆性的挑战。或许,那看似混乱的世界,那“情感、思想、爱欲从不表现为纯的状态”的世界,正是一个真实而有力的世界。
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如此评论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的主人公均自审生命的意义。”“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中,问题提出的强度之大,非得要有极端的解决办法不可。存在抑或是骗人的,抑或是永恒的。”
在加缪看来,《卡拉玛佐夫兄弟》是一部提出荒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