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第一批英雄:杜利特尔突袭的惊人故

2010-04-20 
基本信息·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801885562 ·条形码:97878018855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第一批英雄:杜利特尔突袭的惊人故 去商家看看
第一批英雄:杜利特尔突袭的惊人故 去商家看看

 第一批英雄:杜利特尔突袭的惊人故


基本信息·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801885562
·条形码:97878018855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为了恢复美国的荣誉和激励人们的必胜信心,立刻采取了猛烈的报复行动:对东京实施轰炸。
1942年4月8日,在以英勇无畏著称的吉米·杜利特尔上校的率领下,80名勇敢的年轻人从太平洋中部一艘航空母舰起飞,执行这次被视为自杀性的突袭使命。他们出人预料地赢得了巨大胜利,使之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之一。本书作者根据细致的研究和对仍然在世的20名突袭者的访谈,真实地记录了这一惨烈、恢宏的战争场景。
《第一批英雄》是一部史诗,作者对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提出了一种充满激情的新视角,提供了这次奇袭背后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秘密,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赢得的第一场胜利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人心弦的激情戏剧,它以磁石般的感染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作者简介 克雷格·纳尔逊(Craig Nelson),在哈波一考林斯、海波瑞恩和兰德姆出版社担任编辑近20年。其作品在《沙龙》、《布兰德尔》、《文类》等众多刊物上发表。曾接受《多彩世界》、《访谈》、《文档》、《曼哈顿公司》、《每日新闻》、《出版者周刊》和《闲暇时光》媒体专访。
媒体推荐 书评
“一段动人心弦的历史……作者以全新的视角洞察这段引人入胜的故事……一场二战题材的扣人心弦的戏剧。故事新鲜,令人欲罢不能。” ——《科可思评论》 “杜利特尔突袭行动是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对珍珠港事件的反击。此次行动影响之大,震憾日本、轰动全美,影响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如果你想了解在珍珠港事件中受挫的美国是怎样奋起打败强大的日本帝国的,这本书就在你手中。在本书中,你可以了解到二战中所创造的奇迹,了解到义无反顾的无名英雄,了解到二战中所有的第一批英雄。” ——詹姆斯·布拉德雷,《父辈的旗帜》作者 “《第一批英雄》是一部史诗,杜利特尔空袭故事跃然纸上,与其他任何传奇故事一样。内容丰富,让人爱不释手。作者演绎二战生活中戏剧性的故事。简直是一部举世震惊的伟大作品——故事再现现代战争和动乱岁月的全景,哪怕是勇士们英勇作战的那些细微动作。纳尔逊不愧为故事大师。” ——多格·斯坦顿,《在危险之中》作者 “人们难以忘怀这段历史。而作者提醒我们美国人对珍珠港事件的反应并非不温不火。而是演绎了一幅正义反击日本偷袭、英勇作战的战争史。” ——哈姆普登·赛德,《鬼战士》作者 “令人敬畏……纳尔逊展示了美国战俘在臭名昭著的日本秘密警察组织中的境遇。而且告诉我们针对中国军民曾经帮助美国士兵躲避空袭一事,日本人所采取的报复行为。” ——华盛顿邮报 “小时候,我还清楚地记得。珍珠港遭受偷袭后,美国人士气锐减,而随后美国进行了有力的反击。捷报传来时,美国人兴高采烈!现在作者对我们讲述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秘密,以及袭击背后的每一个故事。这些都教育了感到不安全的国民:我们可以打击敌人。并最后战胜敌人。” ——约瑟夫E.皮尔斯科,《罗斯福的秘密战争》作者 “纳尔逊深深挖掘……把极大的热情和第一人称的叙述结合起来……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战争历史。” ——《出版者周刊》 “克雷格·纳尔逊创作了一部易读而又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第一批英雄》具有磁石般的感染力,扣人心弦。我真希望这部作品流芳百世。” ——雷昂·冰格, 《要么行动,要么灭亡》作者 “《第一批英雄》是最佳的历史小说:意义重大,富于见解。引人入胜。克雷格·纳尔逊写得好极了。他把二战中美国赢得的第一场胜利描绘得淋漓尽致。读来如身临其境。” ——苏珊·艾萨克斯, 《静观其变》与《妥协立场》作者 “令人着迷,内容丰富,描写入微……好极了,无论你是否知道杜利特尔奇袭一事。都值得一读。” ——《明星论坛》 “纳尔逊写得太好了,从各个角度描写了袭击之战,包括机组人员、海军、日本陆军及其军事指挥部,经过时间的沉淀,《第一批英雄》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圣彼得堡时代》 “纳尔逊选择了多种描写的线路,从训练到飞行员康复……在所有描写二战的重要作品中,这本书都会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书馆杂志》
编辑推荐 凡人创造的传奇故事,极具震撼力的英雄史诗!作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赢得的第一场胜利描绘得淋漓尽致,对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提出了一种充满激情的新视角,提供了这次奇袭背后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个秘密,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人心弦的激情戏剧,它以磁石般的感染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暴风骤雨的午夜,太平洋上的连天巨浪,向你展示一个传奇般的真实故事……
目录
前 言:消逝的历史
机组简况:1942年4月18日
第一部分
第一章志愿者2
第二章“一分钟也闲不住的人”24
第三章“大黄蜂”号40
……
文摘 书摘
有关珍珠港事件最权威的论述当属高顿·普兰志的《黎明之眠》,书名概述了那一时刻的民族情绪。第17轰炸队的指挥官们正如任何其他人一样,在战争初始毫无准备。24岁的投弹手赫伯·麦西亚回忆道:“我们应召到基地报到。24小时内基地突然又飞来一些战斗机。那天晚上,机组人员全体集合,我们收到的简要指令是:敌航空母舰潜入哥伦比亚河口外,舰载飞机已起飞前来轰炸旧金山,我们要出击应敌。那时,全队刚刚演习归来,领航员没有随行,也没有投弹手,没人熟悉投弹设备,甚至没人知道如何打开炸弹舱门。罗斯·格里宁站出来给我们详细讲解如何操作。他还绘了张草图:‘进舱后,在你右手边,可以看到这儿有一个拨动式开关,你先操作那个,然后是这个,然后是那个。’这就是我们准备去攻击这艘航空母舰时的情形。”
27岁的驾驶员大卫·琼斯也还记得此刻:“12月7日,敌舰来袭时,我们正在加利福尼亚州里弗赛德市参加海军的演习。我们驾驶飞机。飞到萨克拉门托市去军火库领机枪。该死的库门紧锁,他们费了很长时间才打开门。最后,我们在炸弹舱上安装了50毫米口径的机枪。然后连夜飞往彭德尔顿市,那时已有50或60个战友已在该地待命,我们夜间没有编队飞行。一些飞行员跑来跑去试着装载上250磅的炸弹,他们来自阿拉斯加,要飞往西雅图。那天夜里,来了两个人,是两个飞行员,他们说:‘长官,我做不到。’我们的指挥官——奥托·派克上校说:‘要是拂晓时你们俩还在基地,我就杀了你们。’我不知道最后两人怎样了。你知道,这是真的,我们都吓得直发抖。" 战争之初,美国还在酣睡。近10年的首批新兵配备的是1903年设计的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身穿1917年来剩下的军服——劣质帽子和护腿,帆布带子包扎着鞋口以保持鞋子干燥,毛料裤还散发着臭球味儿。他们训练时使用的枪射出的不是子弹而是面粉。因军队坦克不足,他们用卡车训练,假想是在驾驶坦克。即便部分新兵配备了美国最新的装备,也没有什么好自夸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团的P一39型“飞蛇式”战斗机臭名昭著,飞机有时会突然完全失去控制,从空中坠落,机组成员“要么弃机逃命,要么与机同亡”。同时,P一38型“闪电式”战斗机本应适于高空飞行,但在高空,飞机燃油结冰,机绢人员手脚也被冻伤。P4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