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ISBN:7030185862 ·条形码:97870301858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
|
 |
液压与气动技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ISBN:7030185862
·条形码:97870301858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机电类教材系列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液压与气动技术》共16章,其主要内容为: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液压元件、液压辅件、气动元件、气动辅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特点、使用和维护方法,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液压及气动系统的基本回路及其在典型设备中的应用,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液压气动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液压与气动技术》内容以“必须与够用为度”,在进行理论分析时,简化数学推导,重视理论的应用,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液压与气动技术》主要适用于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和普通工科院校非机械类专业,也可供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朱怀忠编写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前言
第1章 液压传动概述
1.1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2 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图形符号
1.3 液压传动的特点
1.4 液压传动的应用和发展
习题
第2章 液压流体力学基础
2.1 液压轴
2.2 流体静力学
2.3 流体动力学
2.4 液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的压力损失
2.5 液体流经孔口及缝隙时的压力-流量特性
2.6 液压冲击及气穴现象
习题
第3章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
3.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概述
3.2 齿轮泵
3.3 叶片泵
3.4 柱塞泵
3.5 液压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6 液压原的选用
3.7 液压马达
习题
第4章 液压缸
4.1 液压缸的类型和特点
4.2 液压缸的结构
4.3 液压缸的设计与计算
4.4 液压缸常见故障及排除
习题
第5章 液压控制阀
5.1 液压控制阀概述
5.2 方向控制阀
5.3 压力控制阀
5.4 流量控制阀
5.5 插装阀与叠加阀
5.6 电液比例控制阀
习题
第6章 液压辅助元件
6.1 蓄能器
6.2 过滤器
6.3 压力计与压力计开关
6.4 油管
6.5 管件
6.6 热交换器
习题
第7章 液压基本回路
7.1 压力控制回路
7.2 速度控制回路
7.3 多缸动作回路
习题
第8章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
8.1 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
8.2 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
8.3 机械手液压系统
8.4 液压机液压系统
习题
第9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9.1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内容
9.1.1 明确设计要求
9.1.2 确定执行元件
9.1.3 执行元件工况分析
9.1.4 执行元件主要参数的确定
9.1.5 液压系统原理图的拟订
9.1.6 液压元件的计算和选择
9.1.7 液压系统技术性能的验算
9.1.8 绘制正式工作图和编制技术文件
9.2 液压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9.2.1 明确液压系统设计要求
9.2.2 分析液压系统工况
9.2.3 确定液压缸的主要参数
9.2.4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9.2.5 选择液压元件
9.2.6 液压系统性能的验算
9.3 CAD在液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习题
第10章 液压伺服系统
10.1 概述
10.1.1 液压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10.1.2 液压伺服系统的分类
10.1.3 液压伺服系统的优缺点
10.2 液压控制阀
10.2.1 滑阀
10.2.2 喷嘴挡板阀
10.2.3 射流管阀
10.3 电液伺服阀
10.3.1 力矩马达
10.3.2 液压放大器
10.4 液压伺服系统实例
10.4.1 车床液压仿形刀架
10.4.2 机械手伸缩运动伺服系统
10.5 对液压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
习题
第11章 液压系统的安装、使用和维修
11.1 液压系统的安装
11.1.1 油管的安装
11.1.2 液压元件的安装
11.2 液压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11.2.1 使用液压设备应具备的基本知识
11.2.2 正确使用说明书
11.2.3 使用与维护液压系统应注意事项
11.3 液压系统的调试
11.4 液压传动装置故障分析及排除
习题
第12章 气压传动概述
12.1 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12.1.1 气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2.1.2 气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12.1.3 气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12.2 气压传动的特点
12.2.1 气压传动的优点
12.2.2 气压传动的缺点
第13章 气动元件
13.1 气动执行元件
13.1.1 气缸
13.1.2 气马达
13.2 气动控制元件
13.2.1 方向控制阀
13.2.2 流量控制阀
13.2.3 压力控制阀
13.3 气源装置和辅助元件
13.3.1 气源装置
13.3.2 辅助元件
13.3.3 气动系统的管道设计
习题
第14章 气动基本回路
14.1 换向回路
14.1.1 单作用气缸换向回路
14.1.2 双作用气缸换向回路
14.2 速度控制回路
14.2.1 单作用气缸速度控制回路
14.2.2 双作用气缸速度控制回路
14.2.3 快速往复运动回路
14.2.4 速度换接回路
14.2.5 缓冲回路
14.3 压力控制回路
14.3.1 一次压力控制回路
14.3.2 二次压力控制回路
14.3.3 高低压转换回路
14.4 气液联动回路
14.4.1 气-液转换速度控制回路
14.4.2 气液阻尼缸的速度控制回路
14.4.3 气液增压缸增力回路
14.4.4 气液缸同步动作回路
第15章 气动系统设计
15.1 行程程序回路设计概述
15.1.1 程序控制的分类
15.1.2 行程程序回路的设计方法
15.1.3 常用的符号规定
15.2 多缸单往复行程程序控制回路
15.2.1 用X-D线图法设计行程程序控制回路的步骤
15.2.2 X-D线图法介绍
15.3 气动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
15.3.1 明确工作要求
15.3.2 设计气控回路
15.3.3 选择、设计执行元件
15.3.4 选择控制元件
15.3.5 选择辅助元件
15.4 气动系统实例
15.4.1 气液动力滑台
15.4.2 气动机械手
习题
第16章 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故障分析
16.1 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使用及维护
16.1.1 气动系统的安装
16.1.2 气动系统的调试
16.1.3 气动系统的使用
16.2 气动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附录 常用液压元件图形与符号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为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中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而编写的。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液压与气动技术和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广泛应用在各工业领域。目前,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液压与气动元件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液压与气动技术不仅在传动方面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而且以其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在机械控制方面也占有重要位置。
基于本门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特点,按照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书内容突出了适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并注意与相关课程内容的配合与衔接,努力突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书由朱怀忠、王恩海任主编,乔秀春、巩桂洽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有巩桂洽(第1、2章),朱怀忠(第3、4章),牛同训(第5章),王秀梅(第6章),乔秀春(第7章),付师星(第8章),孙希禄(第9、10章),陈国华(第11章),韩道刚(第13章),刘畅(第14章),曹莉娜(第15章),王恩海(第12、16章)。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孔凡杰教授在繁忙工作之余审阅了全书,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铝业职业学院等院校相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正。
文摘 插图:

液体的黏度随液体的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而改变。工作介质的黏度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温度升高,黏度下降。这种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称为黏温特性。这个变化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使用,其重要性不亚于黏度本身。
对液压传动工作介质来说,压力增大时,黏度增大。在一般液压系统使用的压力范围内,增大的数值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4.其他性质
液压传动工作介质还有其他性质,如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水解稳定性、剪切稳定性等)、抗泡沫性、抗乳化性、防锈性、润滑性以及相容性(对所接触的金属、密封材料、涂料等作用程度)等,它们对工作介质的选择和使用有重要影响。这些性质需要在精炼的矿物油中加入各种添加剂来获得,其含义较为明显,不多作解释,可参阅有关资料。
2.1.2 对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要求
不同的工作机械、不同的使用情况对液压传动工作介质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为了很好地传递运动和动力,液压传动工作介质应具备如下性能:
1)适宜的黏度,良好的黏温特性。
2)润滑性能好。
3)质地纯净,杂质少。
4)与金属和密封件有良好的相容性。
5)良好的稳定性,即对热、氧化、水解和剪切都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寿命较长。
6)抗泡沫性好,抗乳化性好,腐蚀性小,防锈性好。
7)凝固点低,流动性好,闪点、燃点高。
8)对人体无害,成本低。
2.1.3 工作介质的选择
1.工作介质的选用(即液压油的选择)
首先是油液品种的选择,接着是选择油液的黏度等级。黏度等级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黏度对液压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可靠性、效率、温升以及磨损都有显著的影响。在选择液压油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工作压力。工作压力较高的系统宜选用黏度较大的液压油,以减少泄漏。
2)运动速度。当液压系统的工作部件运动速度较高时,宜选用黏度较小的液压油以减轻液流的摩擦损失。
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较高时宜选用黏度较大的液压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