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303078649 ·条形码:97873030786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泡沫:从股市到楼市的繁荣幻象 |
 |
|
 |
泡沫:从股市到楼市的繁荣幻象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9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303078649
·条形码:97873030786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泡沫无处不在,资产价格波动性增大,尤以房地产价格波动最为显著,占据了经济舞台的中心。美国运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战略顾问约翰·卡尔弗利John P. Calverley总结了经济史上应对泡沫的经验和教训,以犀利的视角发现了与泡沫相关的诸多神话般的规律,尤其是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更加突出。作者巧妙应用了编年史分析的绝技,作品清晰而吸引人。对于行为金融学,特别是对市场脱离实体经济状况的独到见解,使读者眼前一亮,为之着迷。相信每个人对泡沫经济这一话题都会有兴趣,因为作者为大家提供了这本通俗易懂的著作,既适合专业人员,也适合普通读者。
人们是在利用泡沫还是被泡沫利用?我们如何在泡沫经济中生存?如何才能摆脱泡沫经济的负面影响?翻开《泡沫》,你将会得到所有的答案。
作者简介 约翰·卡尔弗利,美国运通银行(American Express Bank)首席经济学家和战略顾问。他致力于经济学和市场的分析和写作已逾25年。是总部设于伦敦的全球经济联盟(Global Economics Unit)经济发展、投资策略、营销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顾问。
他为运通银行编写了一套关于经济和市场发展趋势的丛书《投资经济学》(Economics for Investment),他发表和出版了多篇具有影响的论文和著作,包括《危机后的新兴股票市场》(Emerging Stock Markets after the Crisis)和《基于经济学原则的投资忠告》(Investor’s Guide to Economic Fundamentals)等。
媒体推荐 书评
人们是在利用泡沫还是被泡沫利用?
泡沫!自我加强型的繁荣和崩溃
泡沫不仅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以让投资者一夜间一贫如洗。天堂和地狱之间,玄机何在?
*1936年的荷兰,郁金香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宝石,几乎所有人都参与到接近疯狂的投机中。历史上第一次经济泡沫出现了。
*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泡沫破裂,导致了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纳粹因此在德国上台。这次泡沫带来了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90年代成为日本“失去的十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使得日本经济至今仍无完全恢复的迹象。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东南亚和东北亚诸国,全球金融秩序遭到破坏。
*20世纪90年代末,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袖手旁观,坐视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放弃了正常的估价标准,疯狂购买股票,制造了历史上最大的股市泡沫。不久,股市即伴随互联网泡沫一起崩溃。
*如今,房地产泡沫依然在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荷兰、美国、中国等地上演,一旦泡沫破裂,将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
编辑推荐 当今时代泡沫无处不在,资产价格波动性增大,尤以房地产价格波动最为显著,占据了经济舞台的中心。泡沫不仅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以让投资者一夜之间一贫如洗。天堂和地狱之间,玄机何在?美国运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战略顾问约翰·卡尔弗利总结了经济史上应对泡沫的经验和教训,以犀利的视角发现了与泡沫相关的诸多神话般的规律,尤其是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更加突出。作者巧妙应用了编年史分析的绝技,作品条理清晰并引人入胜。对于行为金融学,特别是对市场脱离实体经济状况的独到见解,使读者眼前一亮,为之着迷。这是一本既适合专业人士、也适合普通读者的通俗易懂的著作。
目录 自序
引言:为什么要关注泡沫?
上篇 泡沫的产生与破裂
第一章 剖析泡沫
第二章 大萧条
第三章 日本和通货紧缩的幽灵
……
文摘 书摘
财富效应的衡量
一直以来,经济学家们都在尝试计算实际生活中的财富效应的大小,但
这并不容易,因为资产价格的上涨总是伴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失业率的下降,
而这两点会刺激消费。而且,某种程度上,资产价格和消费的上涨都可能是
由中央银行的刺激性货币政策造成的,这个政策通常是降低利率。然而,排
除上述难点的影响,大多数研究发现,可以找到一种可测量的方法,排除其
它因素,测量资产价格升高本身对消费金额的影响。但是,各国情况有所不
同。一些研究表明,股票市场不存在财富效应;少数研究发现,房价的财富
效应也并不显著。然而,大多数研究发现,房价的财富效应远远大于股票,
约为股票价格财富效应的2倍。
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那时流行的经验是:资
产价格每涨1美元,消费者就会多花5美分。后来对美国的大多数研究都普遍
支持这个数字,尽管用3—7美分的表述更加准确。研究显示,资产价格和消
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在美国显得更加密切,而在欧洲大陆则不那么密切。因为
超过半数的美国人都持有股票类资产,或者直接持有股票,或者持有共同基
金,抑或持有养老基金。养老基金的总额高达401,000美元,关系到大量雇
员的切身利益。所以美国人受股票的影响更大。
有时人们会说,股票市场财富效应在经济中不是非常重要,因为股票持
有者集中在社会大约前10%的富裕阶层。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前10%
的富人阶层恰恰是主要的消费阶层。在英国,股票本身的影响力会小一些,
但是很多人持有养老基金或保险基金。英国的房价的重要影响是史无前例的
,因为房价因经济周期的影响,非常容易波动。参见本书下面章节的论述。
欧洲大陆与美国相比,股票市场和GDP的联系更小,因为欧洲的公司更
多依靠银行融资。某些国家,例如德国和法国,房价比英国要稳定许多,这
通常是因为金融体系或税收结构不鼓励轻易购买住房。金融自由化的国家,
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斯堪迪纳维亚半岛或者是90年代的荷兰和西班牙,都充
斥着大量的泡沫。值得注意的是,一项研究表明,美国、爱尔兰和芬兰,股
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非常有限。但是,90年代后半期,正是这三个国家出现了
最疯狂的股票市场繁荣。这说明,平时,财富效应可能并不起什么作用,但
是,在非常时期,可能会变得非常重要。
P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