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的活化石·前童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308070867/9787308070867 ·条形码:978730807086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古村落的活化石·前童 |
 |
|
 |
古村落的活化石·前童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308070867/9787308070867
·条形码:97873080708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浙江古镇古村落研究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古村落的活化石·前童》内容简介:前童,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西南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四周皆有不太高的山峦卫护:前有状元峰,后有梁皇山.东有塔山,西有鹿山,四山环抱却无压抑感,中问恰到好处地留出了一大片平原。在这片平原上迤逦流淌着两支活水,梁皇溪在村的西北,自溪在村的西南,交汇于村东,继而流入三门湾,既有交通之便,又有灌溉之利。正是在如此风光旖妮的青山白水之问,世代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村落家族。
编辑推荐 《古村落的活化石·前童》:浙江古镇古村落研究系列丛书
目录 引言:一个村落家族的历史经验
第一章 灵山秀水出望族——童氏家族的地理环境意识
一、地域形势的优越
二、阳宅胜地的选择
三、八卦水系的布局
四、村庄环境的优化
第二章 积厚流光垂世远——塔山童氏变迁电
一、筚路监缕说初迁
二、在渎书声中崛起
三、兵梢案和沾亲案
四、在逆境中的不折不挠
五、康乾时代的家族复兴
六、“壬戌之难”前后
七、童氏族人的革命精神
第三章 脚踏实地,以农为本——前童村的农业
一、土地制度及其沿革
二、农耕习俗
第四章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前童村的商业与手工业
一、商业与村落经济
二、手丁业与村藩经济
三、劳务输出与出国经商
四、特产的制作
五、土布与丝织
六、柴爿业
七、耕牛的买卖
第五章 楼角初绽一缕霞——前童古建筑浏览
一、特色的民居建筑
二、封闭式的大宗祠
三、众多的学堂书院
四、民间信仰的寺庙
五、独特的亭桥井墓
六、凝聚发族的老街
第六章 婚育寿丧皆有礼——人生礼仪对塔山童氏的影响
一、生儿育女的祈盼
二、双喜相逢的婚礼
三、庄重祭奠的丧葬
第七章 火树银花不夜天——从元宵节看前童人的房族意识
第八章 牵动村落的纲——前童村宗族组织解析
第九章 一径秾芳万蕊攒——前童民间文艺欣赏
第十章 古木逢春展新图——前童新农村建设印象
第十一章 千秋生气常奕奕——前童文献典籍撷英
……
序言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摘 插图:

后记 我们对于前童这个家族村落的调查研究,大约在1999年4月就已经启动了。这项活动一开始是由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宁海县文联联合发起的。参加调查的同仁,大多是宁海以及宁波一带的基层文化干部,并邀请顾希佳主持。由于大家都有各自的本职工作,只能见缝插针地去做田野作业和撰写文稿,所以前后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些。后来,这次调查研究的成果终于在2002年8月由吉林摄影出版社正式出版,书名《前童古村落》,全书20万字,顾希佳主编、王兴满副主编、陈德来审稿。该书还请阮仪三、薛家柱两位先生作序。书的出版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也为前童古村落的研究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2005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启动,“前童古村落”课题组申报立项,获得通过。原课题组成员再度集合在一起,在原成果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写作提纲,深入调查,按照文化研究工程的要求,对原书作重大调整和修改。原书侧重在民俗学范畴,现在则必须扩大视野,要求突出历史文化研究的特色。为此,我们对原书的九个章节作了不同程度的充实、调整和改写;另外又新增了两个章节;第二章着重写塔山童氏变迁史,第十章着重写前童新农村建设印象,从而加大了历史研究的比重。
村落家族文化的研究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见仁见智,历来多有争议。村落家族文化曾经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坚固根基,或者可以说是它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