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健康 >

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

2010-04-1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40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9787544412841 ·条形码:97875444128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 去商家看看
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 去商家看看

 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40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9787544412841
·条形码:97875444128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内容简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无忧的物质生活、空前的学习压力、紧密的亲情缠绕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生活写照。孩子们有许多疑问:我的快乐在哪里?我的痛苦源于什么?我为什么要活着?因为不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疑惑的家长也要问:我的孩子怎么了?我的教育错在哪里?同样受困扰的还有教师,他们觉得学生太难教,同样会问:现在的学生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和他们打交道? 《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从心理学角度探究孩子们成长的心径,揭示他们内心的奥秘,挖掘他们问题深层的根源。
作者简介 陈默,上海心理协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学工作,也是《中国儿童报》、《少年科技报》、《新闻晚报》、《新德育》等报刊心理专栏作者。
编辑推荐 这本《孩子,你怎么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解答》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让孩子看到自己波动的情绪下涌动的暗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让老师看到学生行为问题的实质,理解学生的困扰。
目录
亲子问题
如何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离婚了
她为什么老要讨好妈妈
家长教育孩子意见不合怎么办
10岁了还什么都不会做
在妈妈和继父中间作梗的儿子
14岁了还要妈妈挠痒痒
带着“隐私”去上学
儿子居然会还手打妈妈
救救我们,儿子把我们赶出了家
读不好书原来是这个原因
怎样鼓励孩子更恰当
不读书是为了报复父母
我想杀了我爸爸
真希望爸爸妈妈早曰离婚
爸爸是我亲爸爸吗
没有母爱的我
20岁的儿子怕母亲

发展问题
幼儿睡眠问题
睡觉打呼噜的孩子
不愿意洗头的孩子
不听指令的孩子
这个孩子像猴子
5岁了还用奶瓶喝水
总是不能等待的孩子
我的女儿是个“两面派”
孩子挑食怎么办
只会用一只手是为什么
这孩子总是独自发呆
稍一跑动就出汗的孩子
儿子的双眼总是无神
她为什么常发抖
上课坐不定的小学生
“b、p、d、q”老是搞错
长白发和学习成绩有关吗
她总是无法好好朗读课文
数学学不好的学生
长大我想做个卖报纸的人
脸部肌肉老抽动的孩子
我的计算为什么老出错
五年级了还尿床
孩子的学习障碍会不会是天生的
快要发育的儿子提出的难题
学习成绩为什么下降了
自我催眠是怎么回事
析梦是怎么回事
选文科还是选理科
这是什么病
为什么我一定要考大学
到底该不该去留学
学海无涯何时休
长不大的大学生

情绪问题
妈妈一出差他就生病
她为什么总咬手指头
乖孩子会得多动症吗
她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愤怒
无法面对爸爸妈妈吵架的女孩
不肯去上学的小学生
我不敢一个入睡觉
儿子为看书哭鼻子
老师不公平,我想不通
老师为什么总是表扬女同学
星期一就头疼的女孩
我不是外国人,为什么要学英语
暑假真无聊
我想做个“城里人”
她是不是得了“相思病”
我讨厌去表姐家
考试紧张怎么办
儿子就是不肯叫“妈”
我妈妈是“粘人的膏药”
上课老想着手淫
为教师节送礼发愁的女生
从此不做好学生
为什么我老是和父亲作对
如何才能摆脱嫉妒
她为什么要反复洗手
她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缠绕在心头的负罪感
体毛很密使我难堪
小阴茎造成的恐惧
她的运动热情没有了
对男人恐惧的女大学生
……
情感问题
行为问题
人格问题
创伤问题
……
序言 每当家长们看到别人家优秀的孩子时,内心总是好生羡慕:要是我的孩子也这么优秀该多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毛病?比如幼儿园里不肯吃饭睡觉,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儿,上小学了看他也不笨,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老师还老来告状;进了初中越来越不听话,处处和家长对着干,把家长讲话当“耳旁风”,要么索性不理睬父母;苦读几年进了高中,高考那么紧张,却还有心思暗恋那个他(她);终于进了大学的门,哪想到更让父母看不懂,对父母的话不屑一顾,内心的大门更是紧闭——真是时时刻刻要让父母操心。难怪有人比喻:生一个孩子就是买了一只难以解套的股票。
苦恼的家长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多半源于:各年龄段孩子应该满足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文摘 如何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离婚了:
我的丈夫做了很多对不起我的事,我已无法再和他生活下去,我们已协议离婚,现在我面临的困难是怎样对5岁的女儿妮妮说这件事。平时负责早晨送她去幼儿园的是她爸爸,如果以后她爸爸不和她住在一起,不再送她上幼儿园,她会怎么想?我很害怕,不知道她爸爸离开后,她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个孩子又特别敏感,这些日子她就表现得有些反常。请教陈老师,对这样年龄的孩子该怎样说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对于低龄孩子,父母的突然分离会引起孩子的分离性焦虑,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处理不当,创伤性的记忆将长久地留在潜意识里,造成心理阴影。好在你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防范在先,那就不一样了。
在给妮妮解释爸爸为什么离开时,第一,不要编谎话,诸如出国去、出差去了,谎话是无法长久的,以后无法自圆其说时会造成孩子对成人不再信任,你要是今后一个人带孩子的话,孩子对你的信任感是绝对重要的。还有,谎话会使孩子以后在面对困难问题时也养成编谎话来回避的坏习惯。
第二,不要说对方的坏话,这是国人经常会犯的错误,父母一离婚,整个家族的人都会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不是,就是想让孩子知道,离婚的错误是对方犯的,责任在他(她),不在自己。这样做一是想在孩子面前充当“好人”的角色,二是想让孩子跟自己一起讨厌对方。殊不知,这对孩子来说就惨了。你站在孩子立场上想想,一边是妈妈,一边是爸爸,要叫他(她)在心理上认定妈妈或者爸爸是坏家伙,他(她)本能地会拒绝认定,但又不得不认定,于是内心混乱不堪,产生冲突斗争。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离异家庭的孩子都发展得不太顺利的缘故。
最忌讳的话是:爸爸不要我们了。这会使孩子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人,别人是会排斥自己的。
你可以对5岁的孩子说,爸爸和妈妈都是好人,我们都很喜欢你,只是爸爸和妈妈两个人生活习惯方面不太一样,有时会吵架,大家不开心(比如爸爸睡觉打呼噜,妈妈睡不着),所以我们决定分开过,你和妈妈一起住,爸爸会经常来看你,你也可以经常打电话给他,这样我们三个人都会过得开心点。妮妮妈妈,千万要慎重。
她为什么老要讨好妈妈:
我的女儿欢欢读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老师就说孩子显得不合群,有时上课会发呆,回答老师提问时会不知所措。这孩子在家里很乖,我发现她老是会看她妈妈的脸色行事,有时会悄悄瞥她妈妈的表情,只要妈妈让她去做事她就很积极,一副讨好妈妈的样子,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