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电子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5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ISBN:7040145456 ·条形码:97870401454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基础电子技术 |
 |
|
 |
基础电子技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53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ISBN:7040145456
·条形码:978704014545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使用对象:高校学生,工程技术人员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基础电子技术》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采取了模拟和数字交叉授课的模式;优化一部分内容和讲授顺序,更好地揭示电路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淡化内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波形图全部采用示波器的拷贝图形,增加了与实际的联系和可信性;计算题采用计算机仿真手段。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单元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负反馈放大电路与频率响应、逻辑函数的化简与变换、集成逻辑门、组合数字电路。 《基础电子技术》适用于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仪器仪表专业,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蔡惟铮,教授,上海市人,1958年11月出生。曾任国家教育部高校电子技术和线路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电工实验中心主任、电子学教研室主任。现任中国电子学会教育分会委员、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东北地区高校电子技术研究会理事长。
1997年被评定为哈工大首批基础课程教学带头人,四十多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四项;获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三项。近年来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的教学研究课题四项,其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辅助系统》多媒体课件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获国家高等学校首批教学名师奖,“电子技术基础” (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获得国家首批精品课程称号。
编辑推荐 《基础电子技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1 本征半导体
1.1.2 杂质半导体
1.2 PN结
1.2.1 PN结的形成
1.2.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2.3 PN结的电容效应
1.3 半导体二极管
1.3.1 二极管的结构类型
1.3.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3.3 二极管的参数
1.3.4 二极管的模型
1.4 硅稳压二极管
1.4.1 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4.2 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
1.5 双极型晶体管
1.5.1 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1.5.2 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与电流分配
1.5.3 晶体管的三种组态
1.5.4 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1.5.5 晶体管的参数
1.5.6 晶体管的型号
1,5.7 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封装
1.6 场效应晶体管
1.6.1 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
1.6.2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1.6.3 场效应晶体管的参数和型号
1.6.4 双极型和场效应型晶体管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放大电路概述
2.1.1 放大的概念
2.1.2 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2.1.3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 基本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2.2.1 放大电路的静态图解分析
2.2.2 静态工作点的计算求解法
2.3 基本放大电路的动态图解分析
2.3.1 交流负载线
2.3.2 交流工作状态的图解分析
2.3.3 放大电路的输出动态范围
2.3.4 分压偏置的优点
2.4 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4.1 晶体管低频小信号模型
2.4.2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态
2.4.3 共射组态基本放大电路
2.4.4 共集组态基本放大电路
2.4.5 共基组态基本放大电路
2.5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5.1 共源组态基本放大电路
2.5.2 共漏组态基本放大电路
2.5.3 共栅组态基本放大电路
2.5.4 三种接法基本放大电路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单元电路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3.2 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3.2.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3.2.2 零点漂移
3.2.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电位移动
3.2.4 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3.3 差分放大电路
3.3.1 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
3.3.2 差分放大电路的输入和输出方式
3.3.3 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
3.3.4 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3.5 差分放大电路的差模动态分析
3.3.6 差分放大电路的共模动态分析
3.3.7 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3.4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3.4.1 晶体管的工作状态
3.4.2 乙类互补输出电路
3.4.3 单电源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3.4.4 复合管
3.5 运算放大器的参数和型号
3.5.1 运算放大器的符号和型号
3.5.2 运算放大器的参数
3.5.3 运算放大器分类
3.5.4 运放的选用原则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电路
4.1 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的特点
4.1.1 理想运算放大器
4.1.2 虚短和虚断
4.2 比例运算电路
4.2.1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4.2.2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4.2.3 差分比例运算电路
4.3 求和运算电路
4.3.1 反相输入求和电路
4.3.2 用反相输入求和电路实现减法运算
4.3.3 同相输入求和电路
4.4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4.4.1 积分运算电路
4.4.2 微分运算电路
4.5 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
4.5.1 对数运算电路
4.5.2 指数运算电路
4.6 集成运放其他几种线性应用电路
4.6.1 电流一电压变换器和电压一电流变换器
4.6.2 数据放大器
4.6.3 绝对值电路
4.6.4 接地阻抗模拟变换器
4.6.5 二极管限幅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
5.1.1 反馈的概念
5.1.2 反馈基本方程式
5.2 反馈的组态及判断方法
5.2.1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5.2.2 负反馈和正反馈
5.2.3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5.2.4 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
5.3 四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
5.3.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5.3.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5.3.3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5.3.4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5.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4.1 负反馈对增益的影响
5.4.2 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5.4.3 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5.4.4 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5.4.5 负反馈对噪声、干扰和温漂的影响
5.5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5.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5.5.2 一阶Rc电路的频率响应
5.5.3 双极型晶体管的高频小信号模型
5.5.4 共发射极接法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5.5 场效应晶体管高频小信号模型
5.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
5.6.1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条件
5.6.2 用波特图判断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
5.6.3 环路增益波特图
5.6.4 判断自激的条件
5.6.5 自激的消除
5.7 放大电路的瞬态响应
5.7.1 阶跃信号
5.7.2 单级放大电路的阶跃响应
……
第7章 集成逻辑门
第8章 组合数字电路
参考文献
……
序言 “电子技术基础”是高等学校工科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是培养大学生学习现代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入门性课程,也是从理论体系比较严谨的基础课向工程性比较强的专业课过渡的一门搭桥性的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这就使本课程具有自己的特点。
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器件不断出现,特别是一些已经很成熟的新技术和新器件,例如模拟乘法器、锁相环、可编程逻辑器件和一些通用性很强的专用集成电路,它们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后续课程中采用,并提出了对本门课程的新要求。
“电子技术基础”一般分为模拟和数字两门课,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一直很突出。由于电子技术发展迅速,课程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陈旧,需要更新;过去模拟、数字分开,对后续课程安排不利,同时对课程自身优化也不利;一些十分有用的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难于安排讲授。教学方法单一,很少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本课程内容与电路课的联系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课处于从属地位,实验量偏少,实验水平较低,内容比较陈旧落后,与工程实际脱节,难以满足新世纪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需要。
根据教学计划修订的要求,我们将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的改革方案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针对专业合并和基础面拓宽的需要,考虑到现代电子技术的内容既涉及模拟的内容,又涉及数字的内容,我们将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内容分成四部分交叉讲解,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造为“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这样既保持了原有内容的相对稳定,又便于将新内容插入到相关部分介绍。同时有利于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提前开出,便于实验教学的改革和综合型实验的开出。新的体系经过三年的试点,实践证明:在课程内容的搭配衔接上已经理顺;对课程内容的精选、删减和新内容的选取上也得以确定。本教材还引入真实的实验波形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使教材更加结合实际和具有先进性。
文摘 插图: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单元电路
内容提要:本章的重点是分析组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单元电路,包括差分放大电路和互补功率输出级电路。对多级放大电路的有关问题以及运算放大器的参数等内容也做了介绍。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概述
利用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将电子元器件(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和电阻等)和连线制作在同一片半导体芯片上,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称为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可分为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数字混合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种类很多,按其功能可分为运算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模拟乘法器、模拟锁相环、模拟稳压电源等。与分立元件构成的电路相比,模拟集成电路具有以下特点:
①易于制造相对精度高的器件,容易保证电路中元件的对称性;
②电路中的电阻元件由半导体的体电阻构成;
③在一些场合用有源器件代替无源器件;
④级间采用直接耦合方式。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运放)是一个直接耦合高增益的多级放大电路。它是模拟集成电路中最重要的品种,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电路中。它能够放大直流至一定频率范围的交流信号。早期的运算放大器主要用来完成加、减、微分、积分、对数和指数等数学运算,故得此名。发展至今,其应用已远远超出数学运算范围,可用于对信号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处理,同时运放也是其他一些模拟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