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磁共振征象图谱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38161287/9787538161281 ·条形码:9787538161281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乳腺磁共振征象图谱 |
 |
|
 |
乳腺磁共振征象图谱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38161287/9787538161281
·条形码:978753816128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Signs In MR-Mammography
内容简介 《乳腺磁共振征象图谱》罗列了目前已知的各种乳腺磁共振征象,并附以具体病例解释说明,以期这些信息适用于磁共振乳腺摄影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并成为50岁以下妇女的首位死亡原因。
我们希望通过《乳腺磁共振征象图谱》的乳腺磁共振征象描写和阐释,能够有助于在早期、可医治阶段就发现和治疗乳腺癌,从而解决这一重大的健康问题。乳腺磁共振摄影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正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20多年来,因能够准确检出3mm以上的乳腺癌,这个检查方法正逐渐被大家熟知。目前,具有国际争议的话题集中在成像方法、成像技术以及对各种影像特征的阐释上。“敏感性高而特异性低”曾像咒语一样被用来描述乳腺磁共振摄影术的特征。可喜的是,数十年的研究表明,通过提取和分析乳腺磁共振检查中超过1000多幅图像的所有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我们能够大幅度提高诊断的特异性。
编辑推荐 《乳腺磁共振征象图谱》是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通则
征象1 无强化
征象2 缓慢流入
征象3 中等流入
征象4 快速流入
征象5 平台型曲线
征象6 上升型曲线
征象7 廓清型曲线
征象8 圆形
征象9 卵圆形
征象10 分叶形
征象11 不规则形
征象12 清晰边缘
征象13 不规则边缘
征象14 敷霜征
征象15 持续性边缘锐利征
征象16 均匀性强化
征象17 不均匀性强化
征象18 离心性强化
征象19 向心性强化
征象20 低信号分隔
征象21 强化的内部分隔
征象22 段样强化
征象23 流入性强化
征象24 单侧区域性强化
征象25 单侧多灶区域性强化
征象26 双侧多发区域性强化
征象27 单侧弥漫性强化
征象28 双侧弥漫性强化
征象29 斑点状强化
征象30 鹅卵石样强化
征象31 网格状(树突状)强化
征象32 T2加权TSE图像上的低信号
征象33 T2加权TSE图像上的等信号
征象34 T2加权TSE图像上的高信号
征象35 鱼钩征
征象36 树根征
征象37 胸肌侵犯
征象38 单侧病灶周围水肿
征象39 单侧水肿
征象40 韧带连续征
征象41 韧带中断征
征象42 单侧朐肌前水肿
征象43 连续的乳头线
征象44 中断的乳头线
征象45 T1加权单侧增强前导管内高信号
征象46 T1加权双侧增强前导管内高信号
征象47 乳头收缩
征象48 非对称乳头强化
征象49 弥漫性单侧皮肤增厚
征象50 正常淋巴结
征象51 小圆形淋巴结
征象52 大淋巴结
征象53 胸腔积液<7mm
征象54 胸腔积液>7mm
征象55 日蚀征
征象56 印戒征
征象57 穿透征
征象58 强化曲线无变化
征象59 变化的强化曲线
征象60 纵径大于横径征
征象61 横径大于纵径征
征象62 凿除征
征象63 双侧对称性水肿
征象64 皮肤收缩
征象65 胆碱升高
征象66 ADC<1.4×10-3m㎡/s
征象67 ADC>1.4×10-3m㎡/s
征象68 半月征
征象69 收缩星征
征象70 成簇环形强化
征象71 渐弱征
征象72 渐强征
征象73 断续征
征象74 腺体后方脂肪层中断
征象75 连续的血管征
征象76 抗生素反应征
征象77 抗生素无反应征
征象78 血管征
征象79 彗星征
征象80 局灶性皮肤增厚
征象81 永久性乳房不对称
征象82 进行性乳房不对称
征象83 增强前信号降低
征象84 增强前信号升高
征象85 最大起始信号升高低于恶性阈值
征象86 最大起始信号升高在恶性阈值范围内
征象87 最大起始信号升高高于恶性阈值
征象88 假性中央强化
征象89 夹伪影
征象90 脂肪-水囊肿
征象91 单侧激素治疗后逆转征
征象92 双侧激素治疗后逆转征
征象93 激素治疗后无逆转征
征象94 血管内对比征
征象95 胸肌假性病变
征象96 肿瘤复发征
征象97 不正确匀场征
征象98 混杂物征象
征象99 单侧乳房皮下血管增多
征象100 双侧乳房皮下静脉增多
征象101 特殊的STIR信号强度类型
征象102 发丝征
征象103 拉开征
征象104 匙孔征
征象105 包膜外硅胶征
征象106 囊袋征
征象107 波浪线征
征象108 硅胶流出征
征象109 局灶导管内液体征
征象110 双房征
征象111 血-水囊肿
征象112 黑莓征
征象113 轨道征
征象114 脂肪分离征
征象115 双侧胸肌退化征象
征象116 单侧胸肌萎缩征
征象117 连续的腺体后脂肪层
征象118 STIR选择性病灶周围水肿
征象119 边缘征
征象120 沟通征
征象121 单侧皮下周边强化
征象122 增强后STIR序列明显环形强化灶
征象123 明显的单侧乳头强化
征象124 小范围病灶周围强化
征象125 大范围病灶周围强化
征象126 黑心征
征象127 单侧皮下水肿
征象128 串珠聚集征
征象129 皇冠征
征象130 布帘征
征象131 跨越式水肿征
征象132 导管阻塞征
征象133 导管无阻塞征
征象134 环形征
征象135 伪装征
征象136 癌溶解征
征象137 糖果融化征
征象138 糖果持续存在征
征象139 T2加权高亮信号癌
征象140 胸肌强化
征象141 水肿消退征
征象142 边缘复发癌
征象143 T2加权TSE序列上高信号圆形淋巴结
征象144 正常心脏和主动脉强化
征象145 单侧血管增多征
征象146 双侧血管增多征
征象147 增强前高信号病变
……
序言 随着中国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高发,乳腺影像研究在国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顾雅佳教授是国内从事乳腺影像研究比较早的学者之一,她从事了包括乳腺癌的X线表现、乳腺癌的MRI表现以及磁共振扩散在乳腺癌评估中的应用等一系列研究。作为她的老师,我知道她总是孜孜不倦地从事一件事情,并不特别关心结果如何,所以当她把译稿放在我的面前,我同样不感到惊奇。
应该说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籍,在目前国内还没有很完整的一本乳腺MRI方面书籍的情况下,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是那种可以放在手头经常翻翻的书,不复杂,但是很实用。本书所列征象描述是2003年推出的目前已被世界范围内广泛接受的《Breast 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for MRI》有关章节描述的细化和补充,作者在总结了自己20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后,很客观地说明各个征象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作用,他用了病变“鉴定因子”这个概念来阐述各个征象在良、恶性病变中出现几率的大小,因此,这本书将对从事乳腺影像各个层次的人员均会很有帮助。初学者对照相应的征象往上套就行;而对已经相当熟悉乳腺MRI者,经常翻翻往往有意外收获。正如顾雅佳告诉我的,是那种一见如故、意外收获的惊喜,才使她对翻译这本书有了很大的兴趣,相信读者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文摘 插图:


然而目标还非常遥远。为了这个分析方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涵盖大量通过组织学或长期随访而得到验证的病人。在最初阶段,IDF数据可能会低估良性病变,因为他们无法像恶性病变一样通过组织学而得到确定的分类。理想状态下,这些征象应该在普查无症状的临床健康女性人群中得到证实。 过去所有这些征象都被相互割裂开来地解释。但是,多个征象的结合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例如:一个病变表现为不规则边缘、恶性型的流入、廓清、低T2信号强度、病灶周围水肿、鱼钩征、敷霜征、胆碱升高、低ADC值等,则几乎可以肯定为恶性。
乳腺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在最近几年中已取得了显著性进步,不同类型癌间有着显著性差异。“基因组学”、“微芯片”、“蛋白组学”是新的流行词语,表明在将来我们能够通过分析分子亚型而获得每个肿瘤的特殊信息。有超过600个基因在上调或下调每个肿瘤,肿瘤像是“活体病人中的一个新生命”。这些基因信息决定着肿瘤的侵袭性、转移可能性、哪个器官更易被转移(骨骼、肝脏、脑、肺等),因此,也就很大程度地影响着预后。乳腺癌也并非全都一样,他们是一组非常异质的疾病,在侵袭性及预后方面差异很大。将来,我们有可能为每一个病人特别定制设计一种“鸡尾酒药物”,以便最适合该病人的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