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散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页码:22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3月 ·ISBN:7806431683 ·条形码:9787806431689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扬州散记 |
 |
|
 |
扬州散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页码:220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3月
·ISBN:7806431683
·条形码:9787806431689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目录中代*号的字是一个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明”字,下面是一个“空”字
媒体推荐 前言
沿着历史的长河向上追溯,扬州这座古城,从吴工夫差建城开始,到现在已有二千四百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堅,它屡经风云变幻,饱览人世沧桑;尝遍了苦辣辛酸,历经厂悲欢荣悴。多少条市井街坊,留下了桩桩逸事掌故;无数片残砖碎砾,浸透了斑斑血迹泪痕……直至扬州解放,这座古城才获得新生,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面貌。
我们简略地回顾一下扬州的往苜,不仅可以了解到封建王朝的兴衰,都市面貌的变异,名胜古迹的形成,世风民俗的由来;而且可以了解到这座古城,在历史卜曾经产生过灿烂的文化。其中 一部分,已经成为机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了解到,历代人民为了建设这座美丽的城市,是如何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卞勤劳动的;为了捍卫这座英雄的城市,又是怎样前赴后继地进行反浸略反压迫斗争的。这对我们今天学习、研究和借鉴古代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祖先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勤劳智勇的美德,增进熱爱乡土的感情,都是不无裨益的。
先父王志韩酷爱乡上文化,毕生注重文史资料收集工作,五十年代初就开始悉心于有关扬州史料的整理.前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写下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和文史资料。其中部分内容曾分别以《扬州古迹》、《扬州的地名》、《扬州与封建王朝》、《扬州人民的英勇斗争》、《扬州旧闻一束》等为题,分别刊载于六十年代初扬州市文化处、文联编印的《扬州史料》上。八十年代初,我抽暇将先父的遗稿进行厂整理,并参阅了建国以来各地报刊、书籍上登载的有关扬州文史风物的文章,了解厂考古工作中新发现的一些实物资料,走访了熟悉扬州情况的一些同志,编成了《扬州散记》一书,于1985年1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在拙著再版之前,我对全文进行厂梳理,并修改、补充了部分内容。因限于水平,疏漏和差误定仍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一九九九年十月于扬州
编辑推荐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具有2500年悠久的历史,是一颗镶嵌在长江、运河交汇口的明珠,宁静淡泊,秀丽清新。瘦西湖的秀色、古运河的春波、蜀冈的古月、琼花的风韵、八怪的奇风。十里春风竹西路,柳絮飞花绿扬城。扬州的每一条古巷、每一座小桥,每一处楼台亭阁……如诗、如画、如梦!
目录 前 言
一、史料见闻
扬州地貌和古扬州人
扬州地名的演变
藩王的封地
东汉张婴起义
……
文摘 书摘
二名胜古迹
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以它繁荣的经济,昌盛的文化和美丽恬雅的园林风光,曾吸引过多少封建帝王和文人墨七。“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古代流传下来的这段佳话,反映了人们对扬州的无限向往。
行走在扬州的土地上,古迹名胜比比皆是。古运河畔的文峰塔、普哈丁墓;城中的文昌阁、古木兰寺院石塔、梅花岭史可法墓;蜀冈中峰的鉴真纪念堂;北郊的隋炀帝陵;以及五亭桥、钓龟台、白塔等各具特色的建筑;个园、何园、小盘谷等不同风格的园林,真足以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扬州的古迹名胜,有不少已陆续见诸书刊文字,今仅择其中部分略叙之。
邗江一一大运河
邗江,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一度称扬州为邗江(见《隋书·地理志》)。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又一度改扬州为邗州(见《旧唐书·地理志》)。今扬州市四郊为邗江县。
邗江实指人运河。是流经扬州境内举世闻名的一条人工河流,它的名称很多,除称“邗江”外,还称“邗沟”、“韩江”,支流的名称有“深沟”、“漕渠”、“山阳沟”、“山阳渎”、“合渎渠”、“官河”等。
东周敬王姬匀三十四年(公元前486)秋,吴王夫差为攻打齐国,进窥中原,先灭邗国,“城邗,沟通江淮”(见《左传》),驻兵囤粮,以通粮道。沟通射阳湖(宝应县东),至末口(淮安)人淮。又在公元前482年,继续向北掘至沂水,西接济水。这样,吴军从邗城出发,一路可以人海北上,一路可以通过淮河直达泗、沂、济三水。公元前484年五月,鲁会吴攻齐,齐师大败。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沿运河北上会诸侯,与晋国争为盟主。同年冬,吴惨败于越。这就是最早用人工开凿的运河的历史记载。
根据考古发现:当时,开凿这条邗沟的起点,是在邗城(即蜀冈)的西南绕城至东南角,经螺丝湾至黄巾坝北上。这个起点,根据当时长江位置的推断,也正是长江北岸(据史料和考古证实,今扬州市南区的渡江桥以南一线,当是隋唐以前长江遗址)。因此,这条邗沟沟通了长江与淮河之水。
西汉初,吴王刘濞又开邗沟,自扬州茱萸湾(今湾头)通海陵仓及如皋蟠溪,由西向东,是为漕渠,以利盐运。
这条南北向的邗沟,山于开凿时地理条件的限制,水道曲折迂回,弯度很大。虽经东汉陈登等历代地方官员为之修补,取弯就直,然而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以至水患无穷,经常淤塞,河道不能畅通,给两岸人民造成灾难。
经过一千一百年时间,到了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