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养生图典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11711827X ·条形码:97871171182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传统养生图典 |
 |
|
 |
中国传统养生图典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3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11711827X
·条形码:97871171182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养生图典》是一本弘扬中华文化,有助强身疗伤、延年益寿的参考书。《中国传统养生图典》收有古代医家华佗的“五禽戏”、武当派青莱真人的“八段锦”、少林派达摩的“易筋经”、洗髓经”,以及“十二段锦”。书中资料,部分取自有关图书馆外,部分为私人献出的家藏书,有些资料取自不同的版本,十分珍贵。内容主要为健身练功图谱,可供读者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养生图典》是丁继华编写的,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一、五禽戏篇
(一)简介
(二)五禽舞功法图说
二、八段锦篇
(一)简介
(二)外壮神力八段锦
(三)八段锦内功图说
(四)易筋经外经图说·外壮练力奇验图
(五)遵生八笺
(六)八段锦坐立功图说
(七)八段锦坐功图
(八)八段锦图
(九)臞仙活人心
三、十二段锦篇
(一)简介
(二)易筋经·十二段锦
(三)卫生要术·十二段锦
四、易筋经篇
(一)简介
(二)易筋经目录与序汇编
(三)易筋经
(四)内外功图说辑要·易筋经十二图
(五)易筋经外经图说·外壮练力奇验图
(六)真本易筋经·秘本洗髓经
(七)易筋经图说
五、洗髓经篇
(一)简介
(二)洗髓经
……
序言 本书曾于1999年以《中国传统养生珍典》为名出版,深受离退休干部的欢迎,几年前就已无存书。2008年奥运会后,河南少林寺有意整理出版《易筋经》,由于笔者手中有多个版本的《易筋经》,因而引发笔者计划再版此书,并改名为《中国传统养生图典》,现经整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再版。
《中国传统养生图典》中的一些资料,系笔者在收集与整理古代(春秋战国至明清,即公元1911年以前)有关中医骨伤科医籍中获得.我们遍访了国内26个省市的图书馆,先后收集到了近三百个有关中医骨伤科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一些“导引”方面的专著,如《易筋经》、《洗髓经》、《遵生八笺》、《卫生要术》等著作,其内容涵括“五禽戏”、“八段锦”、“十二段锦”、“导引”内功、“导引”外功、“导引”动功、“导引”静功等练功段子和练功要诀。这些功法既能健身壮体、延年益寿,又能防病却病,尤其对患者的病后康复有特殊的功效,因此特将此类专著汇集于一本书,介绍给广大读者。
我们所收集到的这些专著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易筋经》和《洗髓经》据传系印度高僧达摩在后魏时期于嵩山少林寺所撰。我们所收集到的为唐代的版本,其考证依据是我们收集到的《易筋经》和《洗髓经》的各自不同的六个版本,尽管版本不同,但主要内容却完全相同,有的仅仅是些许词句、描绘及用语稍有差异,或者个别章节有所变动,这可能是在印刷术不发达的时代因抄录者的笔误或有意增添所致(增添者做了注解)。
文摘 插图:

一、五禽戏篇
(一)简介
我国古人根据生活实践,逐渐认识到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有利于人体健康。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导引图》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医学资料,其中尚幸存有44种模仿禽兽动作以强身治病的导引锻炼彩图0在第31图中有可辨认的题目记载:如“熊经”、“鸟信(呻或伸)”、“木矦(猕猴)灌(唤)引炅”、“鹤听”、“*北(鹞背)”、“爰坪(猿呼)”、“狼顾”等一些禽兽呼叫和动作,另外尚有模仿螳螂、龙、鹋乌、猫等动物的嘶叫和动作,用来治病和强身。西汉《淮南子》一书中就有“六禽”动作名称的记载;到东汉华佗时,才将这些动作加工系统化,创编成有段子的五禽戏。
根据《后汉书》和《三国志》两本史书的记载,“五禽戏”由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所创。《后汉书》曰:“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佗语普日: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毅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日虎、二曰鹿、三日熊、四日猿、五日鸟(佗别传曰:“吴普从佗学,微得其方。魏明帝呼之使为禽戏,普以年老手足不能相及,粗以其法语诸医。普今年将九十,耳不聋、目不瞑、牙齿完整、饮食无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做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体轻便而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三国志》言:“华佗字元化……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体中不快,起做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从现有的史学资料来看,南北朝(梁)陶弘景所著的《养生延命录》对五禽戏记载最早,其锻炼方法如下:
虎戏者,四肢距(踞)地,前三掷,却三掷,长引腰,侧脚,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伸左右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辟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各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脚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