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刘邓大军征战亲历记

2010-04-17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码:5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09801451 ·条形码:97875098014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刘邓大军征战亲历记 去商家看看
刘邓大军征战亲历记 去商家看看

 刘邓大军征战亲历记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码:52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509801451
·条形码:97875098014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1945年冬,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亲率部队在60多天里,连续打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战后,他们在武安县冶陶小镇的指挥部里,心情愉快地与周围的人们谈笑风生。此时,摄影记者高帆提出为二位首长拍照。就在这一瞬间,一幕感人至深的画面出现在记者眼前:只见刘司令员慢慢地推着邓政委站在前面,自己立在身后,紧紧地贴着邓政委,留下了这幅珍贵的照片。
编辑推荐 准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毛泽东
节节读点历史,可以使人聪明,眼界开阔。
——杨尚昆
我们只会剑造历史,不会记载历史。而人们是从记裁的历史中了解历史的。
——张际春
目录
前 言/1
代序:开卷话刘邓/1
第一章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
一、太行山降落一架美国飞机/2
二、解放战争第一仗——上党战役/5
三、刘邓去邯郸把守大门/12
四、高树勋起义经过/25
五、刘伯承在军调组的唇枪舌战/33
六、邯郸战役中的人民战争/38

第二章 解放区应对内战的准备/40
一、开展大练兵巩固解放区/40
二、一个小插曲——“将相和”/42
三、刘伯承打靶/44
四、认清形势,总结经验/46

第三章 吹响自卫反击战的号角/50
一、徐向前来到太行前线/50
二、召开动员会/52
三、向敌占区挺进/54
四、巨金鱼战役/57
五、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61
六、甩包袱与背包袱/62
七、开展王克勤运动/65

第四章 挥师豫北/76
一、蒋介石下令进攻延安/76
二、把铁锤砸在“钳铰”上/77
三、敌“快速纵队”快速覆灭/80
四、汤阴城活捉孙殿英/82
五、刘伯承宽待孙殿英/85
六、陈赓在晋南战场/86

第五章 扫荡鲁西南/88
一、强渡黄河/89
二、1纵打郓城立大功/92
三、王克勤定陶捐躯/97
四、六营集斩长蛇阵/102
五、羊山集牵羊/105

第六章 向大别山跃进/109
一、审时度势的重要一步/109
二、跨过陇海路/115
三、徒涉黄泛区/117
四、通过沙河/119
五、汝河抢渡/121
六、刘伯承淮河探水/124
第七章 坚持战斗在大别山上/129
一、刘邓部署战略展开/130
二、克服困难 站稳脚跟/135
三、刘邓攀登三角山/139
四、巧遇刘邓首长/142
五、挺进皖西的一支劲旅/146
六、刘伯承淮西遇险/153
七、邓小平除夕吃面饼/162

第八章 逐鹿中原/165
一、要把蒋介石钉在十字架上/165
二、解放洛阳/167
三、两宛之战/169
四、配合陈粟打阻击/172
五、欢迎陈老总到中原/174
六、郑州战役/179
七、张公店活捉米文和/188
八、好管家邓子恢/190
九、襄阳大捷/192

第九章 淮海大决战/213
一、战前的形势和决心/213
二、调动敌人/214
三、攻占宿县/218
四、成立淮海前线总前委/220
五、淮海前线的指挥中心/222
六、黄维上钩/224
七、黄维兵团寿终正寝/226
八、高文魁和他的飞雷/235
九、人民支援和后勤保障/238
十、陈毅赋诗/242
十一、淮海战役被列为世界战例/243


第十章 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44
一、渡江前的全国形势/244
二、渡江作战的任务和准备/246
三、突破江防追歼残敌/255
四、渡江的一支雄师——第11军/258
五、东集团(三野部队)炮击英舰/271
六、大纵深追击战/275
七、强渡抚河解放南昌/279
八、与江南游击队会师/283
九、第12军的“三猛作风”/285
十、参加城市接管和开辟地方工作/289

第十一章 解放南京、上海/292
一、扫荡残敌进入“总统府”/292
二、邓陈刘陆续进入石头城/297
三、误闯美国大使馆/300
四、军管会发出第一号布告/301
五、召开团结会师大会/302
六、总前委筹备上海接管工作/304
七、解放大上海/307
八、中央军委新的进军部署/309
九、放下包袱轻装前进/312
十、刘邓大军告别南京/313

第十二章 东路兵团叩击川黔门户/318
一、进军的任务和准备/318
二、突破川湘鄂边防线/320
……
序言 每个人都拥有金色的童年,奋发向上的青年,富有成熟感的中年和充实安详的老年。
我已进入“货真价实”的老年。我有很多老年朋友。在京离休的老朋友中,尚在人世的还有十几位,都是上个世纪40年代就在一起共命运的老家伙。60年弹指一挥问,现在都是80岁开外的老人了。
人老了,记忆力衰退,做事“丢三落四”,这就是老年人的弱势。但是,人虽老迈,大都有“忘近记远”的特点,对童年和青年时期的事情,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这又是老年人的优势了。
我们在京的这些老家伙们,经常有电话往来,每年还要聚会一次。每次聚会除谈论国家欣欣向荣的巨大变化外,谈论较多的还是我们亲手创造和亲身经历而又出现辉煌业绩的“刘邓大军”。
刘伯承、邓小平首长共同统领和指挥的这支部队,他们二人是“一根扁担两肩挑”,时而换肩,时而分挑,同心协力、亲密无间地带出了这支英雄部队。后来在大反攻进入蒋管区的历史转折时刻,在群众的赞扬声中就逐渐形成了“刘邓大军”这个称呼。
我们这些离休的老朋友,都是刘邓首长的老部下。解放战争初期,有的在司令部工作,有的在政治部工作,有的就在刘邓身边服务,大都知道一点刘邓首长的事情。
文摘 四、六营集斩长蛇阵
当我军把国民党所谓的40万大军踩在脚下,跨过黄河之后,蒋介石已经心惊肉跳,深切感到他们在津浦路东、山东地区的侧背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只好挖肉补疮,急急忙忙从豫北赶调32师、66师向原来盘踞在金乡、嘉祥之间的70师靠拢,以金乡为依托,形成东翼向巨野地区前进;又把陇海路上的58师调至金乡,把豫东调来的63师153旅赶到定陶,和原来盘踞曹县以南的68师残部形成西翼,企图阻拦解放军。可是解放军行动神速,一个星期之间,就将其55师全歼于郓城,又把153旅吃掉于定陶。这样一来,国民党军队上下手足无措,只好把66师、32师和70师,调整到金乡西北和巨野东南的六营集、独山集和羊山集。在三个相距不到30华里的集镇上,犹豫不决地摆成一字长蛇阵。32师和70师是前卫,66师是本队。看样子是打算相互策应。
我国古代伟大军事家孙武,曾将善战者比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敌第二兵团司令官王敬久,在指挥其两路援军北进时,除强调其东西两路必须密切配合,以达钳击解放军之目的外,还特别要求东路3个师,务必首尾相顾,互为策应,也就是说要像“常山之蛇”一样,以防被解放军各个击破。
野战军刘、邓首长,根据毛主席制定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和当前应放手歼灭敌人的指示,早已谋定了如何对付敌东西两路和打破敌“长蛇阵”的战法。敌人摸不清解放军的动向,不知解放军要从哪里下手。他们对解放军的行动毫无所悉,国民党军队上下两眼漆黑,谁也不知解放军意图何在。及至解放军形成大包围,把3个师的国民党军队切成数块,国民党军队的将领们才大吃一惊。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