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11301053/9787511301055 ·条形码:978751130105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共和国14次大阅兵(1949-2009) |
 |
|
 |
共和国14次大阅兵(1949-2009)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11301053/9787511301055
·条形码:97875113010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共和国14次大阅兵(1949-2009)》是军中作家的深入访谈,红色摄影师独特视角的全新记录共和国大阅兵的最全读本。军中纪实文学作家咏慷经过多年的追踪采访.记录下了新中国十四次大阅兵的宏伟场面,辅以著名的军中红色摄影师孟昭瑞先生和其他新闻摄影师拍摄的历年阅兵的珍贵照片,使我们不仅能领略到作家笔下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史实,更从摄影家的眼中看到生动的历史瞬间。
作者简介 咏慷,本名陈永康,国家一级作家。广东东莞人。1968年应征入伍,1966年开始发表作品。7 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青春殇——1966年夏季开始的故事》,长篇散文《红色季风》,长篇叙事诗《二月兰》,长篇报告文学《跨越苍茫》、《执著人生》、《一个院士的成功之路》、《西部通道》、《抗SARS风暴》等二十余部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全军文艺新作品奖等奖项。
媒体推荐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毛泽东
编辑推荐 《共和国14次大阅兵(1949-2009)》中所用图片除中新社及个别同志的作品外,大部分为摄影师孟昭瑞老先生的作品,孟昭瑞老先生用他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了共和国12次阅兵的精彩瞬间,是共和国宝贵的财富。
目录 第一章 开国大阅兵背后的抉择
第二章 在战火中淬炼——开国之初的国庆阅兵
第三章 大阅兵,人民军队最精壮的阵容
第四章 赤手空拳锤炼威武雄师
第五章 将星闪烁天安门
第六章 武器呼唤“中国制造”
第七章 队列之中,将军也是一个兵
第八章 在克服偏差中行进
第九章 醒示
第十章 战区大演兵
第十一章 改革开放新阅兵
第十二章 正步威武出国门
第十三章 20世纪末大阅兵
第十四章 共和国60周年大阅兵
后记
……
序言 当电视转播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4次阅兵式后,我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新中国走过了六十年的艰苦岁月,迎来了今天的国泰民安;人生六十一甲子,共和国的六十年历程是值得回顾的。几年前,我就写下了《新中国三军大阅兵》一书,当时,孙毅老将军为我的书写了序,今天我又把这第14次大阅兵写进历史,重读孙毅将军的序。别有一番感受。为了共和国的今天,老将军倾尽一生的精力,而共和国今天的辉煌,他却没有看到,为了告慰老将军和那些为新中国做出贡献的先人们。我还是将孙毅将军的遗作作为序!
咏慷同志应当说是我“忘年交”的老朋友了。早在十几年以前。我就为他的第一本书——长篇叙事诗《二月兰》撰写过序言《扎根沃土,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歌唱》,并在我寓所的客厅內召开过一次别开生面的作品研讨会,当时曾经在文学界和教育界传为佳话。
如今,十多年光阴瞬息而过,我已经是百岁高龄的老人,咏慷同志也由青年作家成为中年作家。十多年间,我们时有来往,他的一些颇有社会影响的作品,如长篇小说《青春殇》、长篇纪实文学《红色季风》和长篇报告文学《跨越苍茫》、《执著人生》、《命脉之光》、《西部通道》、《一个院士的成功之路》、《发兵治水》等,我都高兴地关注、翻阅过。我为咏慷的勤奋与成果而由衷喜悦。
最近,我又高兴地读到咏慷的长篇报告文学“大阅兵”。这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作品以饱满的激情、丰富翔实的内容、凝重大气的风格、思辨的色彩、诗化的语言,再现了建国以来历次大阅兵的雄姿。其中既有开国大典阅兵、建国初期每年国庆的阅兵、国庆35周年阅兵、国庆50周年阅兵及天安门前其他几次国庆阅兵的壮观情景.也有在边塞、在海疆、在蓝天等一些特定的环境下进行阅兵的动人情景。
文摘 插图:

在前面整队欢迎的行列中,包含着全中国许多优秀的代表人物。……这里有远路奔来的各界代表人士,也有经过斗争暴风雨而来的战士。这阵容是强大的,这不是简单的会合,这亲密的会晤就是胜利。
在愉快的欢迎之后,一个装甲兵团的指挥员,举起手中的红旗。东面有一颗银白色照明弹.灿然直升高空,而在西面的苍郁的群岭方向,立即响应了500发照明弹,有如万千璎珞,高挂空中,熠熠不停,这是信号,宣布了伟大人民武装部队检阅开始了。在这里受检阅的包括野战步兵、警卫部队、坦克、榴弹炮、山野炮、高射炮和摩托化部队。在阳光照耀下,列满机场辽阔跑道的整个圆周。当毛主席站在第一辆浅绿色吉普车上向西缓缓前进时,左侧数十辆卡车上的人群,千万只手臂纷纷摇动……军乐队吹奏出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坦克队排列一线。坦克塔上数十余面红旗迎风猎猎飘舞。榴弹炮漆成一片黄色,高射炮长炮筒如手指向天直伸。这是历史的嘲笑,当这些关帝国主义的武器属于反动派所有的时候,它们似乎是容易被夺取的,但当今天掌握在人民手里的时候,便成为无坚不摧的力量了。看!每一个炮手、每一个摩托驾驶手。都是那样有力地举手致敬。由数十辆汽车(包括所有欢迎群众)构成的检阅行列蜿蜒而进。车过之处,战士们便高呼:“毛主席万岁!”北平各大学教授的卡车上也举手高呼:“毛主席万岁!”与战士们的呼声联结一片。
这时,天空照明弹已如万花灿烂,一排一排,布满空中,漫山遍野滚动的欢呼声。已升至最高潮。检阅到达了经历无数激战、从艰难岁月走进胜利的英雄步兵面前。战斗英雄们闪耀着胸前的奖章,用严肃而愉快的目光迎着毛主席。在检阅前进时,毛主席曾偶然注视天空中的照明弹,但他更亲切地注视着从炮兵到步兵的每一个战士。我们无敌的战士们多少日日夜夜,在火线上前仆后继的时候,心申都是响着毛主席伟大的号召而前进的。今天,毛主席注视着他们。不断对检阅指挥官刘亚楼将军发出称赞的语句……
阅兵式在5点50分完毕。毛主席在耀眼的温煦的夕照中和工、农、青代表及各界民主人士拍摄了一张合影。这个照相将是一个见证,它证明人们在这伟大的一日里,不但看到了强大人民武装力量的缩影,同时也看到了强大中国民主阵容的缩影。
后记 写这样一部全景式反映共和国大阅兵的长篇报告文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又是一块颇难“啃”的“硬骨头”。
但由于我对阅兵的浓厚兴趣,也由于我平时比较注意搜集军史资料,还是大胆地把这项堪称艰巨的事情做成了。
大约从开始构思那一刻,以往关于阅兵的往事便时常活灵活现地浮现在我眼前。我的思维也就一直不断地在历史和现实这两重空间内翻跃、驰骋。我力求通过自己的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风风雨雨,记录下建国后历次大阅兵的威武雄姿。
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有关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萧劲光、王树声、许光达、萧华、杨成武、刘亚楼、张宗逊、王宗槐、莫文骅等历史人物的文选、回忆录或传记,以及从1949年至今的有关报纸。特向有关作者及所有关心本书创作与出版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书中所用图片除中新社及个别同志的作品外,大部分为摄影师孟昭瑞老先生的作品,在此表示感谢!孟昭瑞老先生用他手中的照相机记录下了共和国12次阅兵的精彩瞬间,是共和国宝贵的财富。
这部作品因创作时间紧迫,加上作者水平有限,未能尽如人意之处,还望读者朋友们见谅并指出,以便在再版时予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