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447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 ·ISBN:9787534349447 ·条形码:97875343494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 |
 |
|
 |
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447 页
·出版日期:2002年12月
·ISBN:9787534349447
·条形码:97875343494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
·外文书名: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A Problem-based Approach
内容简介 作为教育管理的导论性著作,《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向读者展示了教育管理领域当前变革的各个方面及其思考,展示了学校管理者每天都会面临着的一系列复杂的管理问题和挑战,如学校和社会的日益多样性、教育改革和技术发展对学习环境的影响等。该书不仅继承了教育管理研究的社会科学的、研究性和经验性的传统,还仔细考察了道德的、种族的、行为的意义以及批判性思维、最佳的实践和实地情境的机会。该书运用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向读者提供了分析并应用知识于真实情境的机会。
《教育管理:基于问题的方法》
为实际的学校组织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理论。
包含有反映当前争迫的教育问题的真实例子,向学生提供了进行反思、发展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辑选了众多学者、研究者和实践者对教育管理实践性问题的反思性论文。
每一章有为开发教育管理产生影响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实践。
第六章展示了诊断性清单,以让读者有机会辩别自己的领导风格,并分析自己在实践中是如何表现这些领导风格的。
第十三章展示了4个独特的、真实的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
目录 总序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管理理论和领导责任/1
引子:弗莱姆·斯瑙匹斯学区的领导差异/1
一、管理的过程和知识/4
二、元叙事/5
(一)科学方法/8
(二)过渡的:现实主义、主观主义、自然主义、结构主义/9
(三)批判理论:价值观、伦理和控制/ll
(四)性别与种族/12
(五)后现代主义、广域领域和超越/14
三、管理纲要/17
四、道德问题/20
五、教育管理的知识基础/22
六、结论/26
档案袋物品/28
推荐阅读文献/28
第二章 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情境和视角
引子:斯克里夫纳中学——理解工作情境/29
一、联邦和州的角色/31
二、广泛而又复杂的背景/32
三、教育的起源/33
(一)土地赠与/37
(二)救济/37
(三)国防/37
(四)平等的教育机会/38
(五)世界水平的经济竞争能力——从1980年至今/40
四、确立国家目标/43
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46
六、对新的教育需求做出回应/48
七、州的作用与回应/49
八、21世纪的挑战/54
九、结论/56
档案袋物品/58
推荐阅读文献/58
第三章 学校改革/60
引子:布鲁洛克学校改革/60
一、改革模式与21世纪/61、
二、学校改革的评价/65
(一)发现新的方向/67
(二)支持改革事业/69
(三)变化世界中的共同主题/69
三、所需要的改革/72
(一)创新性计划/72
(二)其他革新模式及其优点/77
四、运用技术/81
五、领导能力的挑战/85
六、结论/86
档案袋物品/87
推荐阅读文献/88
第四章 文化多元与社区关系
引子:费尔黑文市的文化冲突/90
一、学校中的多元化/92
(一)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阶层/92
(二)美国人口统计/93
(三)关于我们所使用的语言/95
二、种族分类:名字意味着什么?/95
(一)文化同一性/96
(二)文化的过渡/99
三、偏见和歧视/100
四、学校中的歧视/102
五、竞争的观点:解决种族、阶层和性别问题的理论、模式和方法/103
(一)文化缺失法/103
(二)单一群体研究法/106
(三)多元文化教育法/106
(四)社会公正教育方法/107
六、种族歧视、隔离和融合/110
(一)磁石学校/llO
(二)美国学校的语言多样性:教育计划选择/111
七、建立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伙伴关系/115
八、联系学校和社区组织/119
九、结论/121
档案袋物品/121
推荐阅读文献/121
第五章 学区的组织结构与领导/123
引子:挑战奥费利亚高中的旧行为/123
一、地方的角色/124
二、地方学区/125
三、学校董事会/127
四、学区教育局长/130
五、中心办公室的运作/133
六、学校管理者/138
(一)校长:教学领导者抑或学校管理者/141
(二)典型的一天/144
七、结论/147
档案袋物品/148
推荐阅读文献/149
附录5.A联合的AASA—NSBA教育局局长准则/149
第六章 成功的学校领导/151
引子:办学水平不断下降的阿特拉斯·施拉格高中/151
一、评估领导的特征/153
二,领导范式:不断增长的知识基础/154
三、领导的工具分析/156
(一)麦克格里格的X和Y理论/156
(二)俄亥俄州的研究/158
第七章 领导的道德与伦理向度
第八章 课程计划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第九章 学生人事服务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一章 学校与法律
第十二章 资源分配与管理
第十三章 基于问题的学习项目
词汇表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序言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中的许多人常常为教育科学教材的陈旧落后而痛心疾首;作为教育学人,我们中的许多人也常常对经济学、社会学等显学学科教材建设的突飞猛进而称羡不已。
于是,我们坐卧不安,我们摩拳擦掌,我们立志超越,我们走到了一起。经过几年的努力,涵盖当代高等学校教育学专业的全部主干课程的大型海外教材《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呈现在读者面前。
许多年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学校教育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极为缓慢,师范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这三门课程多年不变,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的选择空间相当狭小。可以说,改变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和高等学校教育学课程的落后状况,是《译丛》的最为基本的宗旨。
另一方面,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化,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日益复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极为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和能力。《译丛》追求的另一宗旨正是通过奉献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深化。
在过去的几年中,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已经取得相当明显的成效。深化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引进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校教材,藉此提高教育质量和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译丛》的宗旨和思路与我国高校教材改革的这种方向是一致的,而且是高校教材改革过程的组成部分。
文摘 引子:布鲁洛克学校改革
过去的5年中,布鲁洛克学校(Prufrock Sch001)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能力构建活动,但这些活动对课堂或学生的学习好像都没有什么影响。学校改革包括的能力构建活动包括成立地方学校计划委员会协会、顾客重心、更高的标准、改进的评估计划、教育选择、增强的技术、更多的家长参与、全纳性及其他等内容。大部分人都认为这些变革对必要的改革而言都是很有益的,然而就课堂或教学或学习过程而言,却几乎没有体现出任何改革的迹象。
布鲁洛克学校目前有728名学生,生源相当稳定。学生的种族构成情况如下:50%是白人,35%是黑人,10 9/6是西班牙人,5%为亚洲人。这所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属于中产阶级,没有资格获得任何外部资助的提高课程计划。学生的辍学率相对较低,但至少在一个年级因学业成绩差而失败的学生几乎占到12%。布鲁洛克学校的学生是专业导向的,大约一半的学生打算上大学。
与本学区、本州的其他许多学校一样,布鲁洛克学校的课程也极为传统。除了在方法体系有些许的变革和内容的更新外,其课程与教学策略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学校以其课程与课堂管理计划而自豪,这些计划已经被普遍认为是学校的强项。据认为,学校的师资队伍相当强大,但其师生却认为学校的士气低落,部分原因是由于社区内以及教师之间对于学校未来发展方向日益扩大的分歧所引起的。
大多数人支持对学术性课程计划进行重大变革,把新的重点放在思考、理解、构建和应用知识,合作、联合、团队协作,积极且真实的学习,技术、远程学习和上因特网,以成就、演示和表现为中心,跨学科学习的方法等方面。支持这样做的人数越来越多。正是由于认识到原有教育体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为丰富多彩的、技术的以及信息丰富的职业世界作好准备,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作好准备,才导致这种态度的转变。
后记 近年来,我一直遵循着自己的“立基点于本土,求视野于世界”的研究原则,因而,“求视野”的国外教育著作的翻译工作也就成为我全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主编朱永新教授希望我能主持翻译本书时,我欣然答应了。
尽管我们已经看过不少教育管理类的著作,包括翻译的著作,也认为对教育管理方面的内容颇为熟悉,但由于本书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加之“本书介绍了美国最杰出的和最新的相关研究与理论,评述了美国最富有创见的专家们关于教育问题的思考”(原作者中文版序),我们一旦真正工作起来,就深感已有知识的不足以及对美国教育管理的陌生,因而这一翻译工作也使我们对学校教育管理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尽管我们惊讶于该书的涉猎范围和内容,但更对它的撰写方式感兴趣,以设计的(或许是真实的)问题情境人手,来讨论与问题情境相联系的管理理论和知识,并辅之以框注及他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增加了理论著作的可读性。这一点值得一提,值得借鉴。
本书由我主持翻译工作,逐章校对和通读全书。具体翻译工作由我和我的研究生合作完成,分工如下:中文版序(许庆豫)、前言、第一章(赵中建)、第二章、第三章(李敏)、第四章(赵中建、周涛)、第五章(兰小云、赵中建)、第六章、第十章(于家太)、第七章(杨丽宁、赵中建)、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陈霞)、第十二章(徐士强、赵中建)、第十三章(王海燕、贾爱武)。陈霞、贾爱武、李敏等协助我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特此致谢。鉴于本书涉及的范围较广,同时也限于我们的水平,本书在翻译和统稿方面可能会存在某些不足和疏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