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思想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码:44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9787562433323 ·条形码:97875624333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外管理思想史 |
 |
|
 |
中外管理思想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码:44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9787562433323
·条形码:97875624333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现代管理丛书
内容简介 《中外管理思想史》以历史进程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梳理了中外古今管理活动、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线条,展示了人类自国家产生之后从事管理活动及形成管理思想的壮观历程,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秦汉至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中国现当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当代管理思想、中外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和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中外管理思想史》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及教师的学习和研究用书,也可作为管理人员的培训用书。
编辑推荐 《中外管理思想史》为现代管理丛书之一。
目录 第1章 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
1.1 先秦管理思想概述
1.2 儒家的管理思想
1.3 道家的管理思想
1.4 法家的管理思想
1.5 墨家的管理思想
1.6 兵家的管理思想
1.7 商家的管理思想
第2章 秦汉至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
2.1 秦汉时期的管理思想
2.2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时期的管理思想
2.3 宋元时期的管理思想
第3章 明清时期的管理思想
3.1 明朝的管理思想
3.2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管理思想
3.3 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管理思想
第4章 中国现当代管理思想
4.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管理思想
4.2 “一五”时期的管理思想
4.3 “反右斗争”到“文革”结束时期的管理思想
4.4 “文革”结束以后的管理思想
第5章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5.1 古代管理思想
5.2 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管理思想
5.3 17、18世纪的管理思想
第6章 古典管理理论
6.1 古典管理理论概述
6.2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6.3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6.4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6.5 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
第7章 行为科学理论
7.1 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
7.2 人际关系理论
7.3 激励理论
7.4 领导效能理论
第8章 现代管理理论
8.1 现代管理理论概述
8.2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
第9章 当代管理思想
9.1 “人本管理”理论
9.2 “组织再造”理论
9.3 “学习型组织”理论
9.4 当代管理思想家及其理论
第10章 中外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0.1 外国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0.2 中国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
10.3 中国管理思想对管理理论的影响
第11章 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
11.1 外国管理思想发展的总趋势
11.2 中国现当代管理思想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序言 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人类开始从事生产活动时就产生了管理。之所以如此,这样的事实不能不正视,即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与分配。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生产出的产品又必须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分配,才有利于进一步刺激生产。而要有效地组织生产和进行公正的分配,就必须借助管理手段。因此,自觉依从管理规则进行群体性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属性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管理活动也跟着发展,甚至社会快速发展,管理也会快速“跟进”。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管理之花就不会凋谢。正是由于人类管理实践活动的复杂化,以及为了有效地提高管理效能,人类不断地积累管理经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理论。然而理论的提炼是相当不容易的,因此,虽然管理作为一种活动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但形成为一套系统理论并被称为管理学的历史却是短暂的。一般认为,管理形成为一套系统理论并作为一门学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其标志是古典管理理论的出现。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之后,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组织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工商业的繁荣使得管理学成为20世纪及21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学科之一。到现在,管理学已成为学派纷呈、主张林立的学科了。
文摘 插图:

(2)重视对经营规律的把握,更重视发挥人在商品经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商家管理思想强调对商业经营规律的认识,主张依“时”把握商机,但他们更重视人在商品经营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诚然,经营活动有“时”可乘,有规律可循,但它毕竟还是人的经营活动,若完全任其自由发展而不以人的相对控制作保障,最终可能无法控制,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这对经营者、消费者而言,都不会是好事。那么,如何在经营活动过程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防患于未然呢?先秦商家管理思想提出了较为可行的方法。
范蠡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发现,粮价对粮食的生产和流通具有双重影响,任由粮价依据市场规律自由发展,则会出现粮价过低或过高的现象。粮价过低,农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自然会出现田地无人耕种的现象,从而荒废农业;粮价过高,商人就无利可图,无人从商,国家就会无税收可言。无论出现哪一种现象,对国家、个人都不是好事情。范蠡认为,为避免这样状况的发生,就要由政府规定价格的浮动范围,至于具体的价格则由市场决定,于商、于农、于国而言都会是一个福音。
白圭历来重视经营者素质的培养。正如他所说,如果一个人“知不足以权变,用不足以决断,任不足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因此,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应该能够通权变,观时变,出奇制胜(“智”);善决断,决策要有决心和魄力(“勇”);能知取予之道(“仁”);坚忍不拔,要有耐心(“强”)。这样的“智”、“勇”、“仁”、“强”的人才素质观也折射出了其对于人在经营活动中重要性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