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页码:1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1189439/9787501189434 ·条形码:9787501189434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智慧从这里起飞:想法·做法·活法 |
 |
|
 |
智慧从这里起飞:想法·做法·活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页码:1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1189439/9787501189434
·条形码:978750118943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智慧从这里起飞:想法·做法·活法》笔法诙谐,队事寓理,贴近生活,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队上的读者阕读,对启迪青少年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这是一本科普读物,汇集了六量的事例和故事,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把深奥的哲学、逻辑学和创新技法变成了引人入胜的调侃,行文看似松散,实则系统连贯。
作者简介 林代茂,1945年生人。1964年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70年毕业留校。从教15年。后调入北京电子技术应用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现为该所返聘研究员、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处理工作。
编辑推荐 《智慧从这里起飞:想法·做法·活法》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代序
前言
一、引子——磨刀不误砍柴工
1.从几枚硬币说起
2.潜质与兴趣
3.好奇是源头
4.“学问”有学问
5.懒惰也有理
6.猎枪与干粮
二、小聪明与大智慧
1.从“脑筋急转弯”说起
2.智商陷阱
3.聪明反被聪明误
4.大智若愚
5.天生我才必有用
三、主要说给学生听
1.题海无边,读书是岸
2.站在书上看书
3.联系实际学习
4.联想编织知识网
5.疯子与天才
6.“读书如同喝稀饭”
7.提高班的诱惑
四、岂止是学习
1.学习是人生辉煌的准备
2.说法、做法与活法
3.想法的由来
五、睁眼看世界
1.不要蒙住眼睛
2.世界观与方法论
3.思想方法与思维方法
4.话说“一分为二”
5.“分”、“合”之争
6小议全局和长远
7.“物极必反”杂谈
8.关于时间的讨论
9.融合的时代
10.“天人合一”
11.聊聊分层方法
12.“理不清,扯还乱”
六、思维方法“学前班”
1.从心脏到大脑
2.思维的物质基础
3.基本的思维方法
4.思维导图
5.“X潮澎湃”
七、山野课堂
1.学点儿逻辑
2.先起名字后说话
3.讲话要有理
4.归纳推理
5.思维方向
6.由此及彼
7.事出有因
8.假设与假说
9.证明与反驳
10.逻辑的基本规律
11.逻辑陷阱
12.提高思维能力
八、没有逻辑的思维
1.另类思维方法
2.变通与发散思维
3.再谈思维方向
4.界定不同想象
5.展开联想之翼
6.灵感来自何方
7.直觉价值几何
8.补充内容
九、也谈创新
1.发明创造趣闻
2.发明创造析
3.创新的土壤和动因
4.创新就是离经叛道
5.谁说逻辑思维不能创新
6.发明创造的技法(1)
7.发明创造的技法(2)
8.关键是独立思考
9.愿望、意识与灵感
10.成功在行动
11.爱因斯坦式思考
十、关于想法的想法
1.标题释义
2.直言与策略
3.实事求是也要策略
4.计谋是圈套
5.势不可挡
十一、附录
1.看不看随你
2.关于辩证逻辑的争论
3.数理逻辑基础
4.科学具象思维初窥
……
序言 是杂谈?是调侃?反正是我心之言。
为益智?为消遣?希望你能看一看。
一切行动听从头脑的指挥,头脑思考的结果叫做想法。想法取决于思考的出发点与过程,即“想”的方法决定了我们是智慧还是愚蠢。
人人都崇尚智慧,智慧来自于修炼。修炼智慧不只靠静坐冥思,更要学习他人,学智者如何思考,看智者怎样行事。本书是修炼智慧的入门之作,是思想腾飞的起点,也是漫谈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小册子。
既然是漫谈,就不必层次分明,形成严密的系统;既然是漫谈,就可以展开思想的双翼,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这样写起来更自由,不被紧扣主题的绳索所羁绊,读起来更轻松,在深奥的哲学里休闲。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即面对同一事物,由于看法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所得结果也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为什么?思考方法使然。
有人会立即反对,说主要是由于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是的,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出发点,会有不同的目的,但是即使立场一致,从相同的目的出发,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结果。
不信?回顾一下司马光砸缸的典故吧。
一个小孩掉进了盛满水的大缸里,周围的小朋友都想快点儿把他救出来。除了吓得只顾哭喊的以外,孩子们有不同的主意:去喊大人来救他,或者把水舀出来,都已经来不及;把他拉出来。
文摘 一、引子——磨刀不误砍柴工
1.从几枚硬币说起
为了说明问题,姑且吹牛一把,恳请看官切莫以为我是那种不打腹稿就能把牛皮吹上天的侃爷。
何出此言?因为上中学时,我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高一就获得全校作文比赛第一、数学竞赛第一,出尽了风头。老师和同学们少不了让我介绍学习方法,可是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以外,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谈。于是,就给同学们留下了骄傲清高的印象,好不冤枉!
那时候,我们下午都在教室里上自习课。所谓自习课就是自己看书、写作业。一天下午,因为兜里有可以算作一笔小财的九枚硬币,甚是高兴地信手拿出来摆在课桌上。硬币全是一分和二分的,我一边用手指挪来挪去,一边看外语单词表。
刚好外语老师走过来,在我身边站了好一会儿,说:
“背单词哪?”
听到声音,我才知道老师来了,忙站起来说:
“是。”
“你用硬币……”
“不,我在玩呢。”
老师没说话,看了我一眼就走了。我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也许以为我有什么记忆妙法而不肯说呢。
说起学习方法,各家众说纷纭,但无论哪家绝招都离不开下苦工夫,只是这工夫用在哪里的问题。你可以死记硬背,也可以联想记忆;你可以反复练习,也可以举一反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至于依靠“增智丹”、“健脑丸”等灵丹妙药的轻松的学习方法,恐怕都是骗人的把戏。
然而,如何下苦功却有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好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好则事倍功半。不然,一个班里的学生,智商相差无几的很多,刻苦用功的程度一样,为什么学习成绩却相差很大呢?
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往往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努力,于是就严加督促管教,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习题做了一道又一道,不给休息玩耍的时间,结果却往往无济于事。于是就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比人家笨,“朽木不可雕也。”大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2.潜质与兴趣
在讨论学习方法之前,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潜质和兴趣。
上帝有无数的模子用来造人,他赋予人们不同的天赋和性格,有善于指挥管理的,有善于科学发现的,有善于工程设计的,有善于歌舞杂技的,有善于烹饪的,有善于运动的,等等。如果我们不根据自身特长,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就不可能达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点。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自身的长处,充分利用它,而不要东施效颦。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只承认体育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却不愿承认艺术天赋和科学头脑等其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