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文字:中国古代文祸真相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21203228X/9787212032289 ·条形码:9787212032289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致命文字:中国古代文祸真相 |
 |
|
 |
致命文字:中国古代文祸真相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页码:32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21203228X/9787212032289
·条形码:97872120322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张口说历史
内容简介 仓颉造字,鬼夜哭。
只字可株族,片纸立招祸。
传承人类文明的文字,如何竟成为致命的祸根?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骋才弄笔的文士、发愤抒情的诗人、文籍满腹的学者、学而不倦的书生,甚至胡写乱涂的疯子,为何都因文得祸,惨遭贬谪、监禁、流放、鞭笞、枭首、腰斩、戮尸、灭族……
本书以大量的图片和细腻的笔法向您图说三千年来文人因文得祸的种种悲剧和惨案!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文字冤狱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这是一部不可不知的文人的血泪史、文化的灾难史、专制统治者的暴行史。
作者简介 李钟琴,男,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在淄博日报社工作。已出版作品有:《贞观遗事》(春风文艺出版社)、《帝王诗词三百首》(漓江出版社)、《细说宋高宗》(春风文艺出版社)、《奇兵制胜术》(辽宁古籍出版社)、《奇正军神》(山西人民出版社)、《经国巨贾吕不韦》(广西人民出版社)等。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zhongqin
目录 绪论 避席畏闻文字狱
一,文祸之种类
二,文祸之界定
三,文祸与专制
四,文祸之影响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暴行
——宋代之前的文祸
一,仓颉夜哭良有以
——文祸溯源
二,文采风流化土苴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三,汉儒之罪甚秦灰
——汉武帝罢黜百家
四,由来贾祸是文章
——汉、魏、晋、南北朝文祸
1,杨恽腰斩始末
2,两汉文祸
3,魏晋文祸
4,南北朝文祸
5,崔浩史祸
6,谶纬、佛教之劫
五,莫向诗中著不平
——隋、唐、五代文祸
1,隋代文祸
2,唐诗并非无讳避
3,唐代两起特殊的诗祸
4,唐、五代文祸
第二章 排斥异己的借口
——两宋以及辽、金、元文祸
一,天涯宦迹左迁多
——北宋文祸
1,书禁与诗禁
2,李煜之死
3,柳三变词祸
4,胡旦《河平颂》诗祸
5,“奏邸狱”中的插曲以及李淑等人的诗祸
6,蔡确《夏日登车盖亭》诗案
7,王禹偁修《太祖实录》史祸
8,秦观、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史祸
9,宋徽宗朝的文祸
二、作诗博得一生穷
——苏轼“乌台诗案”
三、骨朽人间骂未销
——秦桧制造的文祸
1,二十年兴缙绅祸
2,李光、程瑀等人的著述祸
3,胡铨文字狱以及王庭珪、张元干诗祸
4,黄公度、汪藻、张扩等人的诗祸
四、抽刀断水水更流
——南宋后期文祸
1,“伪学”之禁
2,梅花大公案
3,贾似道制造的文祸
五、百年世事不胜悲
——辽、金、元文祸
1,萧观音、萧瑟瑟诗祸
2,张钧、周昂文祸
3,元代的诗祸
4,元代的禁书令
第三章 脍炙人口的虐政
——明代文祸
一,血染斑斑事最奇
——朱元璋制造的文祸
1,嗜杀成性的独夫
2,表笺之祸
3,朱元璋制造的诗祸
4,《孟子》之劫
5,高启腰斩惨案
二,斯民何苦际斯时
——朱元璋之后诸朝的文祸
1,方孝孺灭族惨案及其余波
2,张楷、韩邦奇等人的诗祸
3,策试、著述之祸
4,颜钧、何心隐之狱始末
5,雒于仁大骂万历帝
6,刘瑾兴风作浪
7,魏忠贤制造的血案
三,人生至此道宁论
——嘉靖年间的文祸
1,胡缵宗、吴廷举诗祸
2,“乡试录”风波
3,李梦阳文祸
四、志士不忘在沟壑
——“异端之尤”李贽之死
五、谤声易弭怨难除
——明代的禁书
1,“不禁之禁”与严禁
2,“妖书”事件
第四章、禁锢思想的手段
——清朝文字狱
一,万马齐喑究可哀
——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
1,怀柔高压,软硬兼施
2,借修书之名,行毁书之实
3,大兴文字狱,血案惊天下
4,叭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二,数声哀怨半天闻
——顺治、康熙朝文字狱
1,函可《变记》案
2,庄氏《明史》案
3,戴名世《南山集》案
三、矰缴每从文字始
——雍正朝文字狱
1,“名教罪人”钱名世案
2,查嗣庭试题案
3,吕留良、曾静案
4,谢济世注《大学》案
5,陆生楠《通鉴论》案
四,杀人如草不闻声
——乾隆朝文字狱
1,伪孙嘉淦奏稿案
2,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
3,余腾蛟诗词案
4,蔡显《闲闲录》案
5,王锡侯《字贯》案
6,徐述夔《一柱楼诗集》案
7,卓长龄等人逆诗案
8,疯子文字狱
9,贺世盛《笃国策》案
五、风吹枷锁满城香
——《苏报》案
……
……
文摘 斯民何苦际斯时
——朱元璋之后诸朝的文祸
方孝孺灭族惨案及其余波
1398年,朱元璋死,朱允炆即位,改元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接受大臣齐泰和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准备逐步剥夺朱元璋分封的诸侯王的权力。在诸王中,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的实力最强大,因此,建文帝“削藩”的矛头实是直指朱棣。朱棣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乃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打着“靖难”的旗号从北京兴兵南下,理由是建文帝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是“奸臣”,所以必须由他麾兵南下来铲除这两个人。这与西汉“七国之乱”时七王打出的“清君侧”的旗号如出一辙。
这时的南京朝廷中,良臣宿将早已被朱元璋当做“棘刺”铲除干净,剩下的只是一群毫无远见卓识的庸臣,因此朱棣的“靖难军”所向披靡,势力越来越大。而在平叛的关键时刻,建文帝却不知听了哪个腐儒的话,下了一道诏令,说什么“古人云,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这样一来,有谁还敢与朱棣对垒?于是,燕兵攻城时,朱棣身先士卒,朱允炆的军队见了连箭都不敢发,生怕误伤了皇帝的叔叔。结果,燕兵节节胜利,终于攻破南京,朱棣当上了明成祖。建文帝在城破时下落不明,一说被火烧死了,一说从地道里逃出后当了和尚,其结局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朱棣在残暴严酷方面颇类其父。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也效仿他老子,密织文网,屡兴大狱。文人们作诗、撰文、讲学、出试题等等,皆有可能得祸。
朱棣要做皇帝,需要正名,需要士大夫们的支持。在物色即位诏书起草人时,朱棣看中了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他是当时闻名天下的大儒,朱元璋在世时,虽闻方孝孺之名,但没重用他,说:“现在还不是重用方孝孺的时候”。意在将方孝孺留给皇太孙朱允炆提拔,好让方孝孺效忠于朱允炆。建文帝即位后,立即召之为翰林侍讲,次年升为侍讲学士,凡遇国家大事常向他求教。所以,方孝孺深感建文帝的知遇之恩。
燕军占领南京后,方孝孺及建文朝的大臣们纷纷被捕。朱棣认为,起草即位诏书非方孝孺莫属,首先,朱棣认为,方孝孺为建文帝旧臣,是闻名遐迩的大儒,社会影响极大。如果诏书出自方孝孺之手,那么,连一代儒宗方孝孺都承认燕王做皇帝的合法性了,天下文人学子还有什么不服的呢?其次,方孝孺文笔好,可以将即位诏书写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于是,他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