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隶万象名义》校释(繁体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49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7807302690 ·条形码:97878073026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篆隶万象名义》校释(繁体版) |
 |
|
 |
《篆隶万象名义》校释(繁体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49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7807302690
·条形码:978780730269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篆隶万象名义>校释(繁体版)》内容简介:吕浩博士一向致力于《名义》研究,从“校释”而“研究”,由基础而专题,心境平静,循序渐进。凭谁问: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在学校裹吃饭的人,如果不能不甘于寂寞,而“勇于进取”,什么事情做得出来?吕浩博士精于勤,敏于作。“勤勉”而不趋于“浮躁”,而“戒浮”大概也不会成为平庸之辈一劳永逸的现成有效借口。吕浩博士最近赴韩国讲学,行前来我这裹讨论:根据文献传播线索,在韩国教学之余,如何留意高丽岛上可以访求的“玉篇”类文献。在今后的时间裹,我们将有理由期待吕浩博士在这个领域作出更大贡献。承吕浩博士把我作为一个课题的合作者看待,其实我并没有做多少事情,都是他自己勤劳的结果。若说有点联系,就是吕浩博士的有关《名义》的校释整理研究工作,原本是我们承担的“唐宋字书收字时间层次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属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的内容之一。借这个机会。也顺便说明一下。
编辑推荐 《<篆隶万象名义>校释(繁体版)》是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说明
序言
部首索引
部首检字表
补遣字检字表
篆隶万象名义卷
校释正文
附录一:《篆隶万象名义》注音方式考辨
附录二:《篆隶万象名义》重出字初探
附录三:《篆隶万象名义》避讳试析
附录四:《篆隶万象名义》搜补
附录五:清杨守敬《日本访书志.篆隶万象名义》
……
序言 在为吕浩博士学位论文《〈篆隶万象名义>研究》(以下简称《名义》)作为专著出版所作的“序”裹,我曾经提到遇反映《万象名义》跟原本《玉篇》(以下简称原本)之间文献结构阅系的几个方面,即1,原本贮存明显抄写错了,《名义》也跟着傅抄。2,在传播变异、抄写用字方面,原本抄写用简体俗体变体,或者形近易混字,《名义》也跟着抄作同样的害体,或形近致混。3,在次字顺序、形音义系统对应、整体傅抄数量关系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傅承关系。同时有阐调查也注意到:二者传抄系统一致,不等于所据版本相同。现存原本和《名义》,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遣裹可以补充的是,这种差异体现在两个文本尤其能够说明问题的是反切用字。据“唐宋字书收字时间层次研究”课题组调查毓计,原本残卷。对照《名义》,存在211处明显的用字差异,呈现出该项对比分析的文献晕意义。就反切用字差异类型及所占比例来看,使用存在相同声符或不存在声符结构板系的同音近音字,占了用宇差异的主体部分(近78%),说明差异存在的主体部分是客观的。使用音同音近字,《名义》用字体现出抄从结构简单形体的趋势,钓占2396的比例。这个趋势。说明<名义}所傅抄的原本《玉篇》,较之现存原本残卷更加合乎反切用字常用性基本原则。
依据存在上述文献结构关系,对比分析宋本{玉篇}(以下筒猖宋本)所贮存历史漠宇的基本时间层次,《名义》对于观察六朝到唐宋之隙的历史漠字发展的价值自然是无可替代的。具体说来,确定字形出现和使用的大体时段,贮存字形傅抄线索,睹联具体,反映六朝楷书阶段的变异规律;贮存他本所不见或晚出义项,体现义项设立特点;贮存六朝宇音演变语料;等等。下面是几个简单的例字。例1,宋本:“哜,五葛、才曷二切。嘈嘈济哜。嗽,同上。”《名义》:“唓,才曷反。嘈哜,声也。嗽,才达反。皴也。声也。”按:宇形宋本从口从卉,《名义》从口从幸省一横笔。晴、嘈、嗽字迹关系,可以参见《别雅》”嘈哜,嘈啧也”条。比较来看,《名义》算是贮存了演变遇度的形体。例2,宋本:“噱,渠咯切。咀噱也。”《名义》:“噱,渠略反。大笑也,倦也。”按:《名义》释义贮存“倦也”项,《文选·〈扬雄羽猎赋〉》:“野矗山穷,囊括其雌雄;沉沉溶溶,遥噱乎绂中。”李善注引晋灼曰:“口之上下名为噱。言禽兽奔走倦极,皆遥张噱吐舌于弦网之中也。”(汉语大词典):“一说,噱,意为疲惫。”未见书证。倦、噱音近,《名义》保存了这一罕见义项。例3,宋本:“但,达直切。语辞也。”《名义》:“但,徒直反。徒也。拙也。袒也。钝也。”按:“但”本为“袒”之古文:《说文》释为“裼也”,《名义》释为“袒也”。但、袒皆从旦得声。《名义》义项存古。例4,宋本:“嗒,吐合切。《庄子》云:嗒然似丧其偶。”“哈,五合切。鱼多儿。”《名义》:“哈,吐合反。或滔晗也。又榻字。”按:《名义》记录“吐合反”音抄作哈形,以嗒字亦从合得声,金文苔字即用合形。嗒形可能为六朝以降新增字。《名义》该字对应宋本所出“嗒”字,所以注释“又榻字”,为读音关联。然则《名义》“哈”与宋本之“哈”为同形字,与宋本之“嗒”为异体字。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