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页码:4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9005396/9787509005392 ·条形码:978750900539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史记故事全知道 |
 |
|
 |
史记故事全知道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页码:47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9005396/9787509005392
·条形码:978750900539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史记故事全知道》乃二十四史之首,传统文化之经典。 为了加深读者对《史记》的理解,我们在每章前面都加了“导读”,简要地概括故事,介绍司马迁的用意。每章后面还作了“知识链接”,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史知识。基本保留了原书的人物和大事,内容依托原著,叙事明白晓畅,是一本可靠的史记普及读物。
目录 五帝本纪
尧舜禅让
夏本纪
大禹治水
殷本纪
汤伐夏桀
周本纪
武王伐纣
秦始皇本纪
统一六国
焚书坑儒
始皇之死
项羽本纪
会稽起兵
鸿门宴
乌江自刎
高祖本纪
斩蛇起义
人关破秦
灭楚称帝
吕太后本纪
一手遮天
诸吕被灭
孝文本纪
文帝即位
怀柔治国
孝武本纪
武帝求仙
武帝封禅
吴太伯世家
季札让国
阖庐破楚
齐太公世家
姜太公封齐
齐襄公之死
齐桓公称霸
鲁周公世家
周公辅成王
三桓乱鲁
燕召公世家
召公仁德
子之之乱
燕昭王求贤
陈杞世家
夏姬之祸
卫康公世家
州吁之乱
太子彶争死
子路死不免冠
宋微子世家
微子与箕子
晋世家
骊姬之祸
重耳复国
城濮之战
赵盾主国
楚世家
楚成王之死
楚庄王问鼎
楚灵王失位
费无忌祸国
张仪欺楚
楚怀王被囚
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灭吴
范蠡经商
郑世家
郑国初建
庄公杀弟
祭仲扶主
左右摇摆
子产主政
赵世家
赵氏孤儿
赵简子平乱
赵襄子分晋
胡服骑射
饿死沙丘宫
触龙说赵太后
长平之战
魏世家
魏国始建
魏文侯仁德
魏安■王昏聩
韩世家
复兴赵氏
朝秦暮楚
田敬仲完世家
田氏代齐
铁腕治国
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齐滑王之死
齐国灭亡
孔子世家
从政生涯
周游列国
著书立说
外戚世家
薄太后因子而贵
窦太后喜好黄老
王太后与栗姬争宠
卫皇后一门显贵
武帝杀钩弋夫人
萧相国世家
论功第一
自污避祸
留侯世家
偶得兵法
帝王之师
力保太子
陈丞相世家
青年陈平
反间奇计
诱擒韩信
明哲保身
匡扶汉室
绛侯周勃世家
周勃安刘
周亚夫治军
绝食而死
伯夷列传
不食周粟
管晏列传
管仲多谋
晏婴举贤
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练兵
孙膑减灶
吴起伏尸
仲尼弟子列传
颜回与子路
子贡游说
子张与子思
苏秦列传
身兼六相
行使反间计
张仪列传
张仪发迹
劝魏事秦
连横天下
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伐赵
王翦破楚
孟尝君列传
招纳宾客
鸡鸣狗盗
冯谖买义
多方周旋
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急公好义
虞卿忠直不顾身
魏公子列传
窃符救赵
功高遭嫉
春申君列传
口若悬河
拜相受封
玩火自焚
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入秦
睚眦必报
全身而退
乐毅列传
乐毅破齐
乐间与乐乘
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合欢
阏与大捷
长平之战
老将廉颇
良将李牧
田单列传
火牛退敌
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放逐
贾谊早逝
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
嫪毒乱宫
刺客列传
曹沫挟持齐桓公
专诸刺王僚
豫让刺赵襄子
聂政刺侠累
荆轲刺秦王
李斯列传
佐秦一统
卖身投靠
临死悲鸣
张耳陈余列传
生死之交
反目成仇
贯高舍身救主
魏豹彭越列传
彭越受冤
黥布列传
受封淮南王
英布之死
淮阴侯列传
韩信拜将
背水一战
蒯通绕舌
英雄末路
韩信卢绾列传
韩王信投降匈奴
卢绾被逼造反
陈稀树大招风
田儋列传
田氏当王
田横五百义士
樊郦滕灌列传
武侯樊哙
曲周侯郦商
汝阴侯夏侯婴
颍阴侯灌婴
张丞相列传
张苍精于律令
周昌忠直可敬
申屠嘉廉而生威
郦生陆贾列传
高阳酒徒郦食其
游说齐王
陆贾说服南越
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
朱建巧保辟阳侯
刘敬叔孙通列传
刘敬受封关内侯
叔孙通制定朝仪
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正直侠义
晁错峭直刻深
扁鹊仓公列传
诊治赵简子
救活虢太子
扁鹊见齐桓侯
吴王濞列传
面有反相
晁错削藩
七国叛乱
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侯窦婴
武安侯田蚧
灌夫之死
韩长孺列传
死灰复燃
劝说梁孝王
精明官僚
李将军列传
无敌“飞将军”
功高难封侯
悲愤自刎
将门之后李陵
匈奴列传
马背民族
雄主冒顿
汉匈战争
卫将军骠骑列传
大将军平步青云
霍去病后来居上
平津侯主父列传
狡猾政客公孙弘
主父偃与推恩令
南越列传
赵佗称王
吕嘉叛乱
征讨南越
东越列传
东瓯迁于江淮
闽越反复无常
朝鲜列传
卫满自立
汉师征讨
西南夷列传
打通西南夷
夜郎自大
淮南衡山列传
锤杀审食其
刘长乱汉
刘安谋反
刘赐自裁
汲郑列传
社稷之臣汲黯
郑当时两袖清风
酷吏列传
“苍鹰”郅都
苛吏张汤
悍吏义纵
贪吏王温舒
严吏杜周
大宛列传
张骞通西域
天马之战
游侠列传
千古侠义
游侠郭解
佞幸列传
邓通吮痈
韩嫣招祸
倡优李延年
滑稽列传
淳于髡善言
优孟衣冠
优旃善谏
东方朔疏狂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小传
……
序言 凡是江河都有源头。记载中国历史的“二十四史”的源头就是——史家之绝唱《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大思精,前无古人,所独创的体例、行文方式、艺术手法都成为后世史书、散文的典范。
司马迁为了写《史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怀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责任与使命,倾注毕生心血,忍辱负重,完成这部皇皇巨著。它不仅内容可靠,包罗万象,而且文字优美,气韵不凡,是了解祖国历史文化的必读经典。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其中包括“本纪”十二篇,记载帝王的事迹;“表”十篇,用列表的方式记载大事和重要人物,补充本纪;“书”八篇,记载重要的典章制度、天文现象、政治措施和社会经济生活;“世家”三十篇,记载诸侯王和孔子、陈胜等重要人物的事迹;“列传”七十二篇,记载重要人物、少数民族和邻国历史。其中最重要的是本纪和列传,所以后人称它为纪传体的史书。后代的正史一直沿用这一体例,只不过不再有本纪、世家,而统一叫做“传”了。
中国的史书,最早出现的是编年体,如《春秋》,后来又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编年体自有编年体的好处,比如便于文史工作者进行详细的考证、追溯和比较,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纪传体史书的故事性更强,更容易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读完《史记》的人要远多于读完《左传》、《资治通鉴》的人,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编写的《史记故事全知道》,基本囊括了《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和列传,只是遇到有些人物和事件在书中重复出现时,才作了一些删节。比如伍子胥的故事在“楚世家”和“伍子胥列传”中都有记载,我们就只留其一。可以说,这本书基本保留了原书的精华。
为了加深读者对《史记》的理解,我们在每章前面都加了“导读”,简要地概括故事,介绍司马迁的用意。每章后面还作了“知识链接”,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史知识。如果说《史记》是炫目的珍宝,那么我们所做的工作只是给珍宝加了一些点缀而已,不敢妨碍它原有的光辉。
想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就应该多接触《史记》、《左传》这样的经典,远离一些戏说和演义,把宝贵的时间用在获取重要的知识上。我们相信,传统典籍中的文化营养,一定会对你的人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文摘 五帝本纪
导读
《五帝本纪》记载的是远古传说中相继为帝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部落联盟首领实行禅让,远古初民战猛兽、治洪水、开良田、种嘉谷、观测天文、推算历法、谱制音乐舞蹈等多方面的情况。这些虽为传说,但有些记载亦属言之有征,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远古社会提供了某些线索或信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就是从这远古的传说开始的,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联合,战争,最后融为一体,在黄河流域定居繁衍,从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创造了我国远古时代的灿烂文化。
司马迁将黄帝以下的古代帝王、中原诸国以及周边的匈奴、东越、南越等都说成是黄帝的子孙,列出清晰的谱系,这就一方面为中国人确定了“始祖”,同时又确定了华夏与周边诸族都是黄帝的子孙,都是同胞兄弟。这种说法的影响非常重大,有利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
尧舜禅让
帝尧就是放勋,他的仁德像天一样广大,他的智慧像神一样渊深。人们趋附他就像趋附太阳,期盼他就如期盼祥云。他富而不骄,贵而不傲。他头戴黄色的帽子,身穿黑色衣服。乘坐着红色的车子,驾着白色的马。他首先提高个人的德操,把自己的宗族团结起来,宗族团结之后,遂进一步明确百官的职责。待至百官的政绩卓著后,天下万邦就无不融洽和睦了。
帝尧在位七十年而得到了舜。再过二十年,帝尧退居二线,让舜代行天子的职务,把舜举荐给上天。尧帝退居二线二十八年后去世,百姓非常悲哀,就像死了父母亲。尧死后的三年里,人们停止奏乐娱乐,以表示对尧的哀思。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不成器,不能把天下交给他,于是把帝位传给了舜。把帝位传给舜,天下人都将得到好处,只有丹朱一个人不乐意;如果把帝位传给丹朱,则天下人都将吃苦,只有丹朱一个人将得利。尧说:“无论如何,不能让天下人受苦,而让丹朱一个人得利!”于是毅然把帝位传给了舜。
尧去世,舜为尧服丧三年期满后,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南河以南。可是朝见天子的诸侯不找丹朱而找舜,争讼告状的人不找丹朱而找到舜,唱歌的不赞美丹朱而赞美舜。舜说:“看来这是天意。”这以后,舜才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这就是虞舜。
虞舜是冀州人,曾在历山种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边上烧制过陶器,在寿丘制造过各种工具,在负夏做过生意。舜的父亲瞽叟愚顽,母亲泼悍,弟弟象骄纵,他们都想杀害舜。舜很恭顺,不失为子之道,对弟弟很慈爱。即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