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健康 >

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高年级)

2010-04-16 
基本信息·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37943028/9787537943024 ·条形码:9787537943024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高年级) 去商家看看
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高年级) 去商家看看

 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高年级)


基本信息·出版社:希望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37943028/9787537943024
·条形码:978753794302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心理健康系列

内容简介 《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高年级)》是一套写给班级老师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书。班级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学习。学习的基础是什么?是心理。观察,记忆,思维,兴趣,意志,能力,都是心理。而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习才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孩子学习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关注孩子心理,才是从根本上关注孩子学习。班级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品德。品德的基础是什么?是心理。品德的认知,品德的情感,品德的自律,都是心理。而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品德才可能得以优化。孩子品德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关注孩子心理,才是从根本上关注孩子品德。
总而言之,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与心理密切相关。一个把孩子成长放在心中的老师,必然会真真切切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孩子心理成长影响最重要的是班级,是班级中任课的老师,是班主任老师。事实上,每位班级老师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实施班级的心理影响:通过课本的教学,把一个个优秀人物送进孩子的心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孩子的身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诸如此类的举措,都可以认为是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朴素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生动鲜活的经验。
编辑推荐 《班级心理教育手册(小学版·高年级)》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孩子心理成长影响最重要的是班级,是班级中所有任课老师,是班主任老师。
这套书能帮您:了解孩子心理、促进孩子心理成长、优化孩子心理品质、疏导孩子心理困扰……
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班级心理教育手册》。
目录
第一章 心灵的呼唤——班级心理教育实务
第一节 班级心理教育的提出
第二节 教师是心理教育的主角
第三节 小学高年级班级心理教育的任务
第四节 小学高年级班级心理教育的策略
第五节 小学高年级班级心理建设
专题一小学高年级心理教育活动纲要

第二章 心理成长的“为什么”——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信息解读技术
第一节 通过情境观察走进学生心灵
第二节 通过自我陈述走进学生心灵
第三节 通过个别访谈走进学生心灵
第四节 通过问卷调查走进学生心灵
第五节 通过心理档案走进学生心灵
专题二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第三章 课堂:可爱?可恼?——小学高年级课堂心理调控技术
第一节 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第二节 课堂管理规则的改革
第三节 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
专题三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第四章 在活动中成长——小学高年级心理促进技术
第一节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
第二节 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
第三节 指导学生编排校园心理剧
第四节 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小课题研究
第五节 指导学生自制小小自律卡
专题四活动是小学心理教育的有效策略

第五章 成长不烦恼——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疏导技术
第一节 学生问题行为处理技巧
第二节 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专题五灾区心理干预纪实

第六章 健心资源库——开发和利用心理教育资源
第一节 心育游戏
第二节 心育训练操
第三节 心育美文
……
序言 这是一套写给班级老师的书。
这是一套写给班级老师关注孩子心理成长的书。
班级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学习。学习的基础是什么?是心理。观察,记忆,思维,兴趣,意志,能力,都是心理。而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学习才可能取得优秀的成绩。孩子学习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关注孩子心理,才是从根本上关注孩子学习。
班级老师必须关注孩子的品德。品德的基础是什么?是心理。品德的认知,品德的情感,品德的自律,都是心理。而有了这些方面的良好心理品质,品德才可能得以优化。孩子品德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关注孩子心理,才是从根本上关注孩子品德。
总而言之,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都与心理密切相关。一个把孩子成长放在心中的老师,必然会真真切切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从幼儿园到高中,对孩子心理成长影响最重要的是班级,是班级中任课的老师,是班主任老师。事实上,每位班级老师已经在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实施班级的心理影响:通过课本的教学,把一个个优秀人物送进孩子的心灵;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孩子的身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沟通,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流。诸如此类的举措,都可以认为是促进孩子心理成长的朴素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生动鲜活的经验。
文摘 第一章心灵的呼唤——班级心理教育实务
第一节班级心理教育的提出
班级心理教育是指以班级为基本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其目的主要是充分发挥广大班主任这一教育资源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健全学校——年级——班级校内三级心理教育的网络。班级心理教育主要是针对目前学校心理教育理论研究薄弱,实践操作不规范,心理教育师资短缺等问题而提出的,它的开展一方面有助于在我国迅速推广、普及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并使之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班主任以心理教育为切入点来实施班级素质教育,与此同时也使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得到提高。
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成分,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中小学要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教育行政部门也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为心理教育活动在广大中小学全面落实提供了政令性依据。
环顾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心理教育历程,大都经历了由只重个体向个体、全体兼重的转变,把面向个体的个别辅导与面向全体的团体教育有机结合,专门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作为面向全体的主要教育形式,这也是当前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发展走势。近几年,我国的班级心理教育活动也已经在不少地区开展,有关的理论研究已渐趋丰富,实践研究也已有所进展,班级心理教育的教材已出版了好几套,相应的教案集也以各种形式出版,为开设心理教育课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教师是心理教育的主角
学校心理教育科学性强,专业操作要求高,只有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取得合格资格证书的专业工作者才能胜任,教育部的有关文件指出“必须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从事这项专业性极强而又非常严肃的工作”。应该说,这样的规定是正确的,学校心理教育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学校心理教育的顺利实施,除了要有政策保障和理论指导之外,还必须有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来从事这项工作。在一些发达国家,只有获得了特定文凭或专业资格证书者,才能从事学校心理教育(主要是心理咨询)工作。但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专业人员极少,要求所有教师全部持证上岗目前还不可能,也不符合我国心理教育的现实国情。
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虽然还不是专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但仍然可以参与到心理教育工作中来。现在,也有不少中小学校正在进行校本全员心理教育师资培训的尝试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