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医学 >

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

2010-04-16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页码:4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7733661/9787507733662 ·条形码:9787507733662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 去商家看看
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 去商家看看

 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页码:43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07733661/9787507733662
·条形码:97875077336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是一本火神派方药临证运用著作的创新之作。《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共分为六个内容:一是火神派方药导论,系统地论述了火神派方药运用的特点。二是火神派方药学,重点介绍了郑钦安以及近代火神派众多名家应用及推崇的122首方剂,同时附有《医法圆通》所涉及方剂93首;特别是详细地介绍了火神派创始人郑钦安对多首方药的阐释,颇具新意:三是附桂姜草药物学,从药物的产地与炮制、功用与主治、用量与用法、合理应用、中毒与救治等方面详尽论述,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临床;四是张仲景应用附子的经验;五是当代名医应用附子的配方经验;六是介绍了火神派名家卢崇汉教授一日处方和作者的一日处方,以及三七生常用处方介绍。该书是《火神派学习与临证实践》一书的姊妹篇,同时也是火神派学习与研究的重要著作。
编辑推荐 《火神派:方药临证指要》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一、火神派方药运用导论
(一)火神派源流
1.郑钦安
2.卢氏传人
3.沪上传人祝味菊
4.当代传人唐步祺
5.重要传人吴佩衡
6.李可老中医
7.范中林老中医
8.其他
(二)阴阳辨证为纲领
(三)方药应用倾向

二、火神派方剂
(一)解表类
1.桂枝汤
2.麻黄汤
3.姜桂汤
4.麻黄附子细辛汤
5.葛根汤
6.藿香正气散
7.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8.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
(二)表里类
1.小青龙汤
2.桂枝加附子汤
3.羌活附子汤
4.补一大药汤
5.四逆加麻黄汤
6.肺心病汤
7.桂枝人参汤
8.葛根黄芩黄连汤
9.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0.四逆二陈麻辛汤
(三)祛风类
1.桂枝芍药知母汤
2.乌头汤
3.黄芪桂枝五物汤
4.乌头煎
5.乌头桂枝汤
6.乌附麻辛桂姜汤
7.风心病汤
8.小续命汤
9.当归四逆汤
10.附子八物汤
(四)温中类
1.建中加附子汤
2.黄芪建中汤
3.附子甘草汤
4.理中加味汤
5.附子理中汤
6.桂苓术甘汤
7.吴莱萸汤
8.肾着汤(又名甘姜苓术汤)
9.大建中汤
10.术附汤
11.桂枝附子汤
12.白术附子汤
13.甘草附子汤
14.实脾饮
15.桂附理中汤
16.甘草干姜汤
17.茯苓甘草汤
18.附子粳米汤
(五)回阳类
1.四逆汤
2.白通汤
3.姜附茯半汤
4.回阳饮
5.芪附汤
6.参附汤
7.吴萸四逆汤
8.大回阳饮
9.四逆加茯芩汤
10.生姜四逆汤
11.茯苓四逆汤
12.破格救心汤
13.干姜附子汤
(六)潜阳类
1.潜阳丹
2.封髓丹
3.桂枝龙骨牡蛎汤
4.补坎益离丹
5.引火汤
6.温氏奔豚汤
7.扶阳安髓止痛汤
(七)温通类
1.桂枝茯苓丸
2.温经汤
3.温心通汤
4.桂附汤
5.温通化瘀止痛汤
6.归附汤
(八)祛湿类
1.十枣汤
2.二陈汤
3.半夏生姜汤(又名小半夏汤)
4.姜桂茯半汤(又名姜桂苓半汤)
5.生姜半夏汤
6.五苓散
7.桂枝生姜枳实汤
8.麻附五皮饮
9.茵陈术附汤
(九)和解(寒热)类
1.小柴胡汤
2.附子泻心汤
……
三、附桂姜草药物
四、张仲景附子应用
五、当代名医附子配伍
六、火神派方药实践
……
序言 火神派是清代末期由四川名医、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火神派以扶阳学说为理念,注重阳气,临床上以擅用附子而著称,正如郑钦安先生谓:“人成目余为姜附先生”,世人誉他为“郑火神”,他在临床上也具有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与个性。百余年来,火神派在川、云、贵等一带广为流传,并代有传人,如秉承真传弟子卢铸之等一门三代,均以“卢火神”而著称于世;又有云南吴佩衡、上海祝味菊等,也均以“吴附子”、“祝附子”之名而独步医林。火神派临证屡起危急重症、疑难杂症之沉疴而为人所传颂。至今报纸、杂志及互联网等媒介对火神派的研究与评说不断,可谓是方兴未艾,其理论核心与临床价值都充分表明,这是_个值得研究、学习、传承与发扬的最年轻的中医学术学术流派。
文摘 一、火神派方药运用导论
火神派是清末时期,由四川名医、著名伤寒学家郑钦安创立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火神派以扶阳学说为理念,注重阳气,临床上以擅用姜桂附及四逆汤而著称,正如郑钦安先生自称谓:“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世人誉为“郑火神”,临床上具有十分鲜明的学术思想特色。百余年来,火神派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一带广为流传,而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也涌现出不少的火神派学习与研究者,说明这个最年轻的学术流派已经受到了临床诸多医家的重视。这种方兴未艾的学习思潮,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而是中医的与时俱进,也是中医反思与进步、补偏救弊、唯效是求的一种选择。
(一)火神派源流
1.郑钦安
火神派创始人,系清末著名伤寒学家郑寿全(1804~1901),字钦安,原籍安徽,其祖宦游来川,遂家居邛崃县,即四川邛州固驿镇(今邛崃固驿镇),东路白马庙人。祖父郑守重,乾隆时拔贡。父亲郑本智,屡次科考均名落孙山,退而开办一个私塾馆。郑钦安为其独子,5岁即从父读书,幼年对经史研读甚勤,稍长博览群书,16岁已读完四书五经,嘉庆年问中秀才,后弃举子业,随父从邛崃迁居成都,拜成都名儒刘沅(字止唐,1767~1855)门下学医。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