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莫的礼物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码:17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9787806786987 ·条形码:97878067869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德尔莫的礼物 |
 |
|
 |
德尔莫的礼物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页码:17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9787806786987
·条形码:978780678698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海上风丛书
内容简介 《德尔莫的礼物》内容简介:此书为夏威夷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宋明炜先生于2000-2005年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所写的随笔集,分“人物与思想”、“印象与杂感”、“纽约速写”、“电影笔记”四个部分,汇集了作者的书评、影评、艺评、时评和政评等。全书洋溢着浓厚的学术和文化气息,引人深思而不枯燥乏味。作者介绍了美国当代作家史华慈、索尔·贝娄、特里林、阿尔莫多瓦及其作品,描绘了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光怪陆离的风貌,真实地记录了“9.11”时刻的美国社会,以及民众的反映和思索。
作者简介 宋明炜,1972年生于济南,曾先后在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现任夏威夷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及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比较文学、小说理论、电影理论与批评。著有《浮世的悲哀:张爱玲传》(台北业强,1996;上海文艺,1998)、《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明珠》(海南,1999),参与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1999)。近年来发表的理论与批评文章,收入论文集《批评与想象》一书(即出)。
媒体推荐 来哥大当博士生后,宋明炜写德尔莫·史华慈、莱昂纳尔·特里林这两位犹太裔的美国作家,评价深入而顾及多方面,且真有一己之见,实在是极为难得的。宋明炜的本行是中国文学,但他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浸润既深,使他能守住人文批评的传统,与马修·阿诺德、T.S.艾略特处在同一个世界中,这在一个大家纷纷向政治意识形态妥协,人云亦云的时代,明炜的坚守尤为显得难能可贵。所以,我要说,《德尔莫的礼物》值得与大家分享。
——夏志清
宋明炜的文字既不失学理思辨,又有小品的灵秀韵味。到美国之后,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让他的文章更显气度,是难得的能把大道理讲得浅白的学者作家。
——陈思和
明炜是一个难得的好朋友:忠实而诚恳,热情而优雅,睿智而感性。
这也是我对他所有文字的评价,他有这个时代难得的博学、洞见、敏感和一颗天然的活泼泼的文心,于沉稳中见灵动,生气贯注,绵绵不绝。
——严锋
编辑推荐 《德尔莫的礼物》:海上风丛书
目录 人物与思想
德尔莫的礼物
附:责任从梦想中开始
批评家特里林
附:特里林阅读笔记三则
夏氏兄弟的人文关怀
附:夏志清先生访谈录
钟为谁鸣:纪念萨伊德
走出巴别塔——读《思想的遇合》兼评当代美国学院文化
流亡与还乡
印象与杂感
“9.11”日记
附:寄自上海(张业松)
致陈思和老师——谈美国大学教育
纽约速写
曼哈顿渡口
四十二街上的波德莱尔
中央公园的“门”
地铁艺术家
迷宫书店
电影笔记
对她说
绿巨人
上帝之城
骑鲸少女
XX/XY
神秘河
特洛伊
傲慢与偏见
后记
……
文摘 我见过无数在四十二街卖艺的音乐家、舞者,往往看上两眼就继续走我的路,但卡洛斯和他的塑料女孩却让我停在那里,拔不动腿了。一曲终了,卡洛斯搂着他的女孩向墙角走去。人群散开,地铁的钢筋交响曲又轰鸣起来,其他卖艺者的声音——黑人小伙子的打击乐、忧伤的手风琴、二胡演奏的教父主题旋律——重新又传入耳中。四十二街的喧嚣就是平静。我看到卡洛斯疲惫地坐下,擦一把汗,拧开一瓶矿泉水,递到那塑料女孩的嘴边。然后他自己喝一口,喂那女孩一口。
此后的半年中,我又在同一地方两次看到卡洛斯和他的塑料女孩鲁西娅——卡洛斯身后的墙上后来有了一面红色的旗子,上面写下女孩的名字——鲁西娅,这名字真是再合适不过,也让我不禁浮想联翩:南美洲也许有无数的卡洛斯和鲁西娅,曾经有过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故事。纽约地铁里的卡洛斯和鲁西娅,为了生计,在人前表演热烈的艳舞,但也许只是想在纽约重温他们的爱情。
半年以后,卡洛斯和鲁西娅就都不见了。我再走过那个角落,只看到三个海地人在吹拉弹唱。
后记 这本小书收录的多是我在纽约读书期间课余所作的随笔,书名副题为“纽约笔记本”,应是名副其实。严格说来,这都是“不务正业”之作——本来在美国学校读书,应付课堂必读书目,写学期报告,后来写博士论文,已经将学习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用中文写随笔,便纯粹是一种“课外”活动。
然而,我必须承认,这些“笔记”文章却也为我提供了从“遵纪守法”的学术世界中暂时逃逸出去的通道,让我可以在理论话语的丛林中艰难爬行的时候,也能偶尔去史华慈、索尔·贝娄、特里林、阿尔莫多瓦的想象世界中去喘息、嬉戏片刻。这种逃逸出去的愿望,或许表明我对于想象性的文学世界依旧充满乡愁——虽然我似乎并无办法来真正满足这种乡愁的渴望,但在它的驱动下时常“走火入魔”,我相信仍是学术生活中的一种健康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喜欢特里林的文章,对于我如同一种宿命的遭遇;特里林的一个“简单”启示是:理论性的解剖虽然锋利无比、所向披靡,但看上去“简单”的文学想象却其实才有着最为复杂、丰富的启示与魅力。正因为此,我的那些偏入“歧途”的小小的远足,往往令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书的正题为《德尔莫的礼物》,不仅仅是对我极喜欢的《洪堡的礼物》的直露的模仿,更是为了表达这样的意思:阅读和体验“洪堡”的原型——美国作家德尔莫·史华慈的作品与生活,走入他的文学想象的世界,对于我,就如同满怀惊喜地领受了一件“礼物”;而就一般而言,这“礼物”也可泛指文学想象的赐予。
现在,我谨将这“礼物”呈现在读者面前,希望能够与您一起分享它所带来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