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010-04-16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108028972/9787108028976 ·条形码:9787108028976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去商家看看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去商家看看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34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6月
·ISBN:7108028972/9787108028976
·条形码:9787108028976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李泽厚集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并以此贯穿论说了自先秦至明清的各种主要思潮、派别和人物。其中着重论证了中国的辩证法是“行动的”,而非“思辩的”,论说了秦汉时期所形成具有机反馈机制的“天人感应”宇宙观流传至今,庄子、禅宗的哲学是对人生作形上追求的美学,宋明理学作为道德形而上学仍具有重要价值,以及在明清时期思想中“内圣”与“治法”已出现分离,标志着中国式的政教合一将逐动摇,认为这是走向近代的重要趋向等等。
编辑推荐 他是一个思想的引领者,他始终是在提出问题并做出自己的解释,而这种解释的新颖性、敏锐性足以引领人们的兴趣。我不能忘记第一次阅读《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给我带来的快乐。——于春松
目录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985)
 孔子再评价
一 “礼”的特征
二 “仁”的结构
三 弱点和长处
四 附论孟子
 墨家初探本
一 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典型
二 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孙老韩合说
一 兵家辩证法特色
二 《老子》三层
三 所谓“益入神智”
 苟易庸记要
一 人的族类特征
二 儒家世界观的建立
三 天、道、人
 秦汉思想简议
一 道、法、阴阳、儒家的合流
二 天人宇宙论图式
三 阴阳五行的系统论
四 五行图式的历史影响
 庄玄禅宗漫述
一 庄子的哲学是美学
二 人格本体论
三 瞬刻永恒的最高境界
 宋明理学片论
一 由宇宙论到伦理学
二 理性本体的建立及其矛盾
三 “心”的超越与感性
四 遗产的两重性
五 《片论》补
 经世观念随笔
一 “内圣”与“外王”
二 “治人”与“治法”
三 经学与史学
 试谈中国的智慧
一 时代课题
二 血缘根基
三 实用理性
四 乐感文化
五 天人合
 后记
补篇
 中华文化的源头符号(2005)
一 鱼:生命的符号
二 龙:权威/秩序的象征
三 汉字:并非口头语言的记录
 说巫史传统(1999)
  一 巫君合
  二 “巫”的特质
  三 由“巫”而“史”
  四 “德”与“礼”
  五 “仁”与“诚”
 六道家及中国文化基本范畴
 说儒法互用(1999)
一 “礼”“法”区别
二 “礼”“法”交融
三 借鉴历史
 初读郭店竹简印象纪要(1998)
 “说巫史传统”补(2005)
一 由巫到礼
二 礼的特征:宗教、伦理、政治三合一
三 天道与天主
……
文摘 孔子再评价
  关于孔子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意见分歧也许更大。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当时社会变革不很清楚,从而对孔子思想的性质和意义也就众说纷纭。本文无法涉及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而只想就孔子思想本身作些分析,认为其中包含多元因素的多层次交错依存,终于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对中国民族影响很大的文化一心理结构。如何准确地把握和描述这一现象,可能是解释孔子的一条途径。本文认为春秋战国是保存着氏族社会传统的早期宗法制向发达的地域国家制的过渡,认为孔子思想是这一空前时代变革中某些氏族贵族社会性格的表现。但由孔子创始的这个文化一心理结构,因具有相对独立的稳定性质而长久延续和发展下来。
  一、“礼”的特征
  无论哪派研究者恐怕很难否认孔子竭力维护、保卫“周礼”这一事实。《论语》讲“礼”甚多,鲜明表示孔子对当时“礼”的破坏毁弃痛心疾首,要求人们从各方面恢复或遵循“周礼”。
  那么,“周礼”是什么?
  一般公认,它是在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本文认为,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原始巫术礼仪基础上的晚期氏族统治体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作为早期宗法制的殷周体制,仍然包裹在氏族血缘的层层衣装之中,它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直接从原始文化延续而来。“周礼”就具有这种特征。一方面,它有上下等级、尊卑长幼等明确而严格的秩序规定,原始氏族的全民性礼仪已变而为少数贵族所垄断;另方面,由于经济基础延续着氏族共同体的基本社会结构,从而这套“礼仪”一定程度上又仍然保存了原始的民主性和人民性。就在流传到汉代、被称为“礼经”、作为三礼之首的《仪礼》中,也还可以看到这一特征的某些遗迹。例如《仪礼》首篇的《士冠礼》,实际是原始氏族都有的“成丁礼”、“入社礼”的延续和变形。例如《乡饮酒礼》中对长者的格外敬重,如《礼记》所阐释“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人孝弟”。可见,孝弟以尊长为前提,而这种尊长礼仪,我同意杨宽《古史新探》中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种酒会中敬老者的仪式,而且具有元老会议的性质,这在我国古代政权机构中有一定地位”。中外许多原始氏族都有这种会议,如鄂温克人“在六十多年前,凡属公社内部的一些重要事情都要由‘乌力楞’会议来商讨和决定。会议主要是由各户的老年男女所组成,男子当中以其胡须越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