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页码:22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9787801057341 ·条形码:9787801057341 ·版本:第2版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
 |
|
 |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页码:22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3月
·ISBN:9787801057341
·条形码:9787801057341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精神分析经典译丛
·图书品牌:北京国文润华
内容简介 《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创立的。弗洛伊德最初是作为神经病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从事研究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歇斯底里症患者。他发现歇斯底里症的根源主要不是由于生理的原因,而是在于深刻内在的心理因素。他将这种存在的心理因素归结为儿童期被压抑的性意识,并由此创立了“无意识性本能学说”,认为神经症的发作就是性意识的长期压抑最后总爆发的结果。弗洛伊德将他的发现加以总结,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最富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编辑推荐 本系列丛书共18种,精心选取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荷妮和弗罗姆的经典之作,分别从性欲、社会、生活环境、文化传统等方面对人的状态心理大至精神病串,小至日常笔误、舌误等过失进行了深入的精神分析。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讨这些著作,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所有。《诙谐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是其中一册!
目录 第一章 分析部分 第二节 引言 第二节 诙谐的技巧 第三节 诙谐的目的第二章 综合部分 第一节 快乐的机制和诙谐的心理起因 第二节 诙谐的动机——作为社交过程的诙谐第三章 理论部分 第一节 诙谐和梦及无意识的关系 第二节 诙谐和滑稽的种类附录 弗朗兹·布伦塔诺的谜语
……
文摘 费希尔(1889)借助于其认为处在诙谐和喜剧之间的漫画来显示诙谐和喜剧的关系,喜剧与丑陋的联系是在喜剧与丑陋的某种表现方式上:“如果它(丑陋的东西)是被隐藏的,它必定在以观察事物的喜剧性方式下被揭露出来;如果它只被稍加注意或完全被忽视,它必定会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通过这种方式,漫画产生了”……我们整个精神世界,这个我们思想和观念的知识王国,在未被外部观察之前是不会展现出来的,它不能被形象地可见地直接想象;而且它还包含着抑制、不足和扭曲——大量荒唐、喜剧的对比。为了突出强调这些情况和使其更接近审美要求,就必须有一种它本身不仅能直接想象对象且其本身就能反映在这些想象上并使其清晰的力量:一种能显示思想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只能是判断。一个诙谐就是一个产生喜剧性对比的判断;它已经在漫画中发挥无声的部分作用,但只有在判断中它才能获得它的特殊形式和其显现的自由领域。
我们看到,李普斯的贡献是在喜剧范围内区分诙谐的特征为动作,是主体积极的行为,但费希尔则在诙谐与其对象的关系中区分诙谐的特征,这种关系,他认为是思想世界丑陋性的隐藏。不可能检验诙谐定义的有效性——的确,它们很少能被思虑到——除非将它们重新置于它们原来所处的情境中加以考虑。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作者对喜剧的解释,才有可能从其中得到一些有关诙谐的知识。然而,在其他文章中,我们看到相同的作者能无需关注诙谐与喜剧的联系而能基本地、一般地描述出诙谐的有效性特征。
最令费希尔自己满意的诙谐的特征在于:“诙谐是一个游戏性的判断”。为了显示这一点,他进行这样的类比:“正如审美自由存在于对事物游戏性的注视”。在另一处,他认为,我们没有对对象有任何需求的情况时才能成为审美的特征,特别是没有强烈需求的满足感时,我们才能满足于注视该客体的乐趣。审美态度和工作相比是游戏性的——“从审美自由中还可能涌现出:一类从常规和约束摆脱出来的判断,根据其起源,我将称其为‘游戏性判断’,在这概念里包含着上述的第一个决定因素,即使不是整个公式,但它能解决我们的问题。”“自由产生诙谐,诙谐产生自由,”保罗写道,“诙谐仅仅是概念游戏。”
一个长期存在的受人喜欢的诙谐定义是在不相似的事物——就是暗含着相似性中发现相似性的能力。保罗在一个诙谐的形式里表达这种思想:“诙谐是一个使每对夫妇结合到一起的伪装的神父。”维舍更进一步进行了解释:“他最喜欢的是将亲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