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2010-04-15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802372672 ·条形码:97878023726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去商家看看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去商家看看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基本信息·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802372672
·条形码:97878023726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中介绍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概念、事实与特征、原因、影响、预测、应对行动与措施、相关研究情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国防和军事思考等。"拾零"和"附录"列出了有关资料、知识,供查阅参考。此书是"关注军事气象水文空间天气"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仅供有关部门及人员参考。 编者一直密切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专门组织人员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请教专家学者,在比较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编辑推荐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
目录
序一
序二
题词
前言
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一)气候
(二)气候系统
(三)全球气候变化
(四)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时间段

2 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实与特征
(一)基本事实与特征
(二)中国情况

3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与气候变化
(二)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

4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有利影响

5 未来全球气候变化预测
(一)气候变化分析预测基本方法
(二)全球未来气候变化预测
(三)中国未来气候变化预测
(四)气候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
(五)关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同观点

6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措施
(一)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措施
(二)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措施
(三)欧洲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措施
(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与措施
(五)化“危”为“机”,实现双赢?
(六)个人应对措施和方法

7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
(一)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计划与进展
(二)中国气候变化研究
(三)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任重道远

8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国防和军事思考
(一)从国家和地区安全角度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二)气候变化对军事的影响
(三)外军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举措
(四)我军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威胁及可以采取的措施

9 气候变化拾零
(一)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戈尔获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二)美国科幻电影《后天》引发关于气候变化的讨论
(三)全球“地球一小时”活动、欧洲“节电5分钟”活动和亚洲“熄灯两小时”行动
(四)全球变暖引起十大惊异现象
(五)拯救气候的激进方案与奇思妙想
(六)全球变暖导致“末日旅游”趋火爆
(七)世界银行发起气候变化纪录片大赛
(八)“核冬天”——一种特殊气候变化

10 附录
(一)有关气候变化机构
(二)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主张
(三)《悉尼宣言》中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内容
(四)“巴厘路线图”
(五)第十次中欧领导人《联合声明》
(六)2007年气候变化大事记
(七)2007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八)2008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九)有关名词术语
(十)有关缩略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自古以来,军事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气象、水文和空间天气条件下进行的,其必然直接或问接地受到气象、水文和空间天气的影响。气象、水文和空间天气作为重要的战场环境条件,已成为军事决策、指挥和作战行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高、精、尖武器不断投入使用,气象、水文和空间天气对武器作战效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都说明了这一点。
气象、水文和空间天气知识专业性较强,非专业人员难以全面、深人地了解。如何把这些知识浅显地介绍给各级指战员,是摆在气象、水文和空间天气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前期由总参气象水文中心)组织有关人员,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编写了“关注军事气象水文空间天气”系列丛书。
文摘 1 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一)气候
“气候”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常听到也常看到。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暴雨、暴雪、龙卷风、沙尘暴、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多地亲密“接触”它。但是,对其概念未必人人都很清楚。
狭义地讲,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天气状况的长期平均”,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以均值和变率等术语对相关变量在一段时期内(从数月到数千年或数百万年不等)状态的统计描述。这些变量大多指地表变量,如气温、降水。广义上的气候,是指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
2007年10月出版的《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军事气象》学科分册对“气候”的解释是:某一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况。既包括大气的平均状况,也包括多种可能状态的统计特征及其极端状况。通常用某一地区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长期统计特性来描述,主要统计量包括:月(季、年)平均值、总量、极值、频率、方差、各种天气现象的日数及其初终日期,以及某些要素的持续日数等。世界气象组织将表征气候态的基本年限规定为30年,即以30年作为一气候统计周期的基本年限要求。
经典的气候概念主要是指大气温度、湿度、压力三大气象要素的平均状态。气候学者把多年大气温度、湿度和压力的平均值称为标准值,而且一般认为标准值是不变的。表示气候状况最常用的气象要素是温度和降水。
某一地区某个时期(如月、季、年),某气象要素值与其标准值之间的偏差被称为距平。衡量某气象要素值围绕其标准值摆动振幅的平均状况的量被称为标准差。就现代气候而言,以30年的气象要素月(季、年)平均值为气候正常值,当某个时期的距平绝对值达到2倍及以上标准差时,一般就认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
后记 2008年,是中国极其不寻常和不平凡的一年。仅就国家所遭遇的重大自然灾害而言,有年初的南方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5月的四川汶川8.O级特大地震,8月和11月的上海、广西等地百年一遇暴雨洪涝。透过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应该更加关注并重视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全球变暖问题,以及与气象、水文、空间天气变化有关的若干问题。
我们热切期待,在火热、多灾的地球上生活的人们能够取得更多共识,采取更积极更有效的行动,来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坚定相信,随着科技工作者对各种恶劣天气气候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深入监测、分析和系统研究,一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析预测水平。
我们密切关注,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如何更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进一步提高军队安全建设、军人安全生存和武器安全使用的质量,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