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4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802083240 ·条形码:9787802083240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公教育·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0-2011中公版) |
 |
|
 |
中公教育·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0-2011中公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页码:42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802083240
·条形码:9787802083240
·版本: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中公教育
内容简介 《中公教育·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0-2011中公版)》体例新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思路明晰,可使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避免因知识体系混乱而影响答题思路,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全书主体内容非常广泛,涉及时事、法律、政治、管理、经济、自然、科技等等,完全可以满足北京市的公考要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形式设计上,运用各种可行的方法,竭尽可能地把一些重要的常考知识很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就不至于使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分不清方向而把握不住重点。鉴于近年来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对时事热点部分的越来越重视的趋势,《中公教育·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0-2011中公版)》把时事内容提至全书第一部分,以方便考生对时事部分进行全面而详尽地把握。
《中公教育·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0-2011中公版)》专门为2010年的北京市公务员招考量身打造,针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对各个部分进行了大量增补和认真修订,尤其增加了大量最新知识点的解读,并针对这些知识点编撰整理了大量配套练习,配以详尽的解析,力争使考生在第一时间全面掌握最新信息。特别是法律知识部分收入了《刑法修正案(七)》的相关内容;时事政治部分全部采用2009年初至今的最热最新资料,使考生的知识结构保持最新。
作者简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具有极其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主持研发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效果显著的公务员考试辅导课程和全系列教材。讲授深刻、系统、精彩,极受考生欢迎。
张永生,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中公教育资深专家、顶级辅导教师。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公务员考试的教学研究。参与编撰了中央国家机关及各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培训针对性强、真题命中率高的特点。成为深受考生信赖的实力派讲师!
邓湘树,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曾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熟悉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招考有博大精深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面试经验。辅导课程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幽默生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李琳,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硕士,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面试有系统深入的研究,授课严谨、幽默,是中公教育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参与编写中公教育全系列教材,对公务员考试相关科目的研究具有强大的独创性。
刘彦,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物理学硕士,执教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及面试辅导造诣颇深,善于用简单方法解决看似复杂的问题,参与出版了人民日报版公务员考试系列用书,讲授生动,幽默,倍受学员推崇和欢迎。
吴红民,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对申论和面试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授课艺术,是中公教育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参与编写中公教育全系列教材,对公务员考试相关科目的研究具有强大的独创性。
田亚东,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中公教育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在人事部门工作十二年,潜心研究公务员考试达九年时间,为业内顶级专家,在申论和面试方面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极具个性思维和强大的研发能力。教学经验丰富,授课严谨,善于沟通,激情磅礴。一直深受学员欢迎与推崇,人称“魔力老师”。
李国斌,中公教育资深研究与辅导专家。从事多年高等教育数学教学工作,对行政能力测验科目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尤为擅长逻辑推理部分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授课艺术,对公务员考试相关科目具有独到的研究,授课逻辑思路严谨,语言生动幽默。其对面试体系的研究,同样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张晗,中公教育资深研究与辅导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从教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幽默生动,深入浅出,备受学员欢迎。
王学永,中公教育首席研究与辅导专家。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理论基础扎实。有着丰富的备考经验和技巧,受到各地学员的欢迎和认可,特别是对公务员考试的难点(演绎推理部分)有深入的研究,将理论与实战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最新成果,能让学员在考试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
编辑推荐 《中公教育·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公共基础知识(2010-2011中公版)》是达到北京市公务员考试难度的深度辅导教材,真正有效提高公务员考试成绩的深度辅导教材,独家解析最新题型、全面切中考试内容、深度点拨答题技巧。
全国首套拥有售后服务的辅导教材,售后服务网址:bs.offcn.com
人气火爆的职考家园,实时更新的免费资料,即时专业的在线答疑,迅捷权威的辅导资讯,丰富多彩的公考活动,方便快捷的图书商城。
目录 编写特点
第一部分 时政专题篇
考情盘点
第一章 时事政治
第一节 国内热点
第二节 国际热点
第二章 时事热点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节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
2009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节选)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
第二部分 法律基础篇
考情盘点
第一章 法理学
第一节 法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与实施
第二章 宪法
第一节 宪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 我国的国体、政体和其他基本制度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三章 刑法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及刑罚裁量
第四节 刑罚执行
第五节 刑罚消灭
第六节 刑法分则
第四章 民法
第一节 民法概述
第二节 合同法
第三节 知识产权法
第四节 婚姻法
第五节 继承法
第六节 物权法
第五章 行政法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行政行为
第三节 行政复议
第四节 行政赔偿
第六章 诉讼法
第一节 诉讼法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
第四节 行政诉讼法
第七章 劳动法
第八章 公务员法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与范围
第二节 公务员法基本原则
第三节 公务员的分类管理制度
第四节 公务员的素质保障制度
第五节 公务员的激励制度
第六节 公务员的监控制度
第七节 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制度
精选真题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三部分 公共行政篇
考情盘点
第一章 公共行政
第一节 公共行政概述
第二节 公共行政的职能
第二章 行政组织和行政体制
第一节 行政组织
第二节 行政机关的类型
第三节 行政组织体制
第四节 行政机构改革
第三章 行政领导
第一节 行政领导的涵义
第二节 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职责
第三节 行政领导和管理理论
第四节 行政领导体制
第五节 行政领导的方式
第六节 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结构
第七节 行政领导集体的结构
第四章 公共政策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涵义和功能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类型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第五节 公共政策的执行
第六节 公共政策的评估
第七节 公共政策的终结
第五章 行政执行
第一节 行政执行
第二节 行政沟通
第三节 行政协调
第四节 行政控制
第五节 行政监督
第六章 行政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 行政方法
第二节 行政技术的涵义、行政技术的类型
第七章 人事行政
第一节 人事行政
第二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八章 公共财政
第一节 公共财政
第二节 公共预算的涵义
第三节 公共预算管理的基本模式
第四节 税收管理的涵义和特点
第五节 政府收费管理的涵义和形式
第六节 公共支出的类型
第七节 我国公共财政的体制
精选真题练习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部分 政治篇
考情盘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第二节 唯物论
第三节 辩证法
第四节 认识论
第五节 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地位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五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六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第七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八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第九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节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第十一节 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第十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第四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五部分 科技人文篇
考情盘点
第一章 科技常考词条
第二章 文学常识
第三章 历史常识
第六部分 经济篇
考情盘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章 微观经济
第四章 宏观经济
第五章 国际经济
……
文摘 第二章 时事热点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节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严重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我们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极大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我们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全面部署,继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经过全党全国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应对、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会议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既取得了显著经济成果,又积累了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更加注重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