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46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 ·ISBN:7806686754 ·条形码:97878066867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历代家训观止 |
 |
|
 |
中国历代家训观止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460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4月
·ISBN:7806686754
·条形码:97878066867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家训是我国古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织部分。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借鉴、吸收和弘扬我国历代家庭教育的这些思想成果,特编选本书。本书选收我国先秦至辛亥革命前,历代120多位作者的215则家训。
媒体推荐 代序
弘扬传统文化,开发家训宝藏(代序)
家训是家庭内部,主要是长辈对年轻子孙进行为人处世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是鸿篇巨制、片纸短章,抑或口传心授、临终遗嘱,都可以成为家庭教育的思想结晶。家训涉及励志、劝学、修身、处世、治家、慈孝、为政、婚恋等方面,精深宏富,弥足珍贵,曾经受到古人的高度重视,并且发挥了积极的社会作用。从现人的观念来看,家训作为历史的产物,其中不免存在一些封建糟粕和过时之论。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推动家庭道德教育,均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
提起家训,人们便会想起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这部被称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专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夹叙夹议的形式,全面阐述立身治家之道,内容丰富,体例详备,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家训之一。但如果以为《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的家训,那就错了。我国的家训遗产,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就有家训留传于世:在(尚书》中,至今我们可以读到周公告诫侄子周成王(姬诵)的一篇诰辞。他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知稼穑之艰难”。这是现知我国最早的家训之一。早期家训,多为他人记录和整理的形式出现。我国家训史上第二篇由作者本人写成文字的教子遗书,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他在病重时,写了一封给儿子的遗书,“断楹”纳入,并要妻子等儿子长大后取出。遗书的内容是说:布帛不可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做衣服;牛马不可将其力气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使用牛马耕田驾车;任事者不可对其过分苛刻,否则就无人帮你做事了。此事见于《说苑·反质》。
家训也称家令、家戒、家规、家法、家范、家约、家仪、家语、劝言、世范、药言、庭训、女训,广义的家训也包括族规、斋规、遗言、遗训。这些家训,有的写成家信,有的留为遗命,有的编作故事,有的著为专书。内容也更加丰富、全面。其作者,有社会贤哲、政府官吏、名人学士、能工巧匠。不论其社会地位、政治态度、宗教信仰、贫富程度如何,上至帝王将
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常以家训来教诲子弟。只是由于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等原因,社会底层群众流传下来的家训较少。
《颜氏家训》以后,家训著作渐多,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代表性家训产生。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宋若莘的《女论语》,李恕的《戒子拾遗》,宋代司马光的《家范》,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明代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何伦的《何氏家规》,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清代爱新觉罗·玄烨的《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郑燮的《家书十六通》,曾国藩的《教子书》,甘树椿的《甘氏家训》,邹歧山的《启后留言》等等。不少家训(如《朱子家训》)琅琅上口,通俗易懂,因而家喻户晓,在民众中广泛流传,并产生了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成为社会教化的教科书。许多家训反映了不同类型家庭应该具有的不同文化色彩,反映了人们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认同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这也是家训深受社会各界群众欢迎、为人们传诵不绝的基本原因。
……
编辑推荐 家训是我国古代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织部分。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借鉴、吸收和弘扬我国历代家庭教育的这些思想成果,特编选本书。本书选收我国先秦至辛亥革命前,历代120多位作者的215则家训。
目录 弘扬传统文化,开发家训宝藏(代序)
编例
(一)立志
1.临终嘱子承父业/(汉)司马谈
2.勖求君子之道/(汉)郑 玄
3.誓不二嫁/(东汉)徐 淑
……
文摘 书摘
10.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明)姚舜牧
凡人须先立志,志不先立,一生通是虚浮,如何任得事。老当益壮,贫且益坚,是立志之说也。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①。娇养②太过的,好看不中用。
[题解]
录自《药言》。载《咫进斋丛书》,清光绪九年(1883)归安姚氏刊本。
姚舜牧(1543—1622),字虞佐。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明官员,历任广东新兴、江西广昌知县,代理全州知州。为官清正,口碑甚佳。
[注释]
①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这句话最早是宋人汪革(信民)说的,后常为人引用。菜根是被废弃的东西,一般人是不吃的。咬得菜根,表示这个人吃得起苦。②娇养:生活优裕,娇生惯养。
[评说]
作者主张为人先要立志,而且老当益壮,贫且益坚。再加上有咬得菜根的吃苦精神,那就什么事都能做成。这个道理,对我们今天为人做事也是很重要的。
18.舍伪从实,舍己就人
(三国·吴)姚 信
古人行善者,非名之务①,非人之为。心自甘之,以为己度②;峻易不亏③,终始如一;进合神契④,退同人道。故神明佑之,众人尊之,而声名自显,荣禄⑤自至,其势然也。
又有内折外同⑥,吐实怀诈⑦;见贤而暂自新,独居则纵所欲,闻誉⑧则惊自饰⑨,见尤⑩则弃善端⑾。凡失名位,恒多怨人而害善。怨一人则众人疾之,害一善则众人怨之。虽欲陷入而进己⑿,不可得也,只所以毁耳。顾⒀真伪不可掩,褒贬不可妄。舍伪从实,遗己⒁察人,可以通⒂矣;舍己就人⒃,去否适泰⒄,可以弘⒅矣。
贵贱无常,惟人所速⒆。苟善,则匹夫之子可至王公;苟不善,则王公之子反为凡庶⒇。可不勉哉!
[题解]
本文为姚信的诫子书,选自唐欧阳询辑《艺文类聚》卷23,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11月汪绍楹校订本。
姚信(生卒年不详),字元直,一字德佑。三国吴武康(今属浙江)人。官太常卿,精天文易数之学,著有《周易注》。
[注释]
①务:追求,谋求。②度:法则,准则。③峻(xiǎn)易不亏:险要与平易不会减损。岭通“险”。④神契:与神灵相合。契,相合,投合。⑤荣禄:功名利禄。⑥内折外同:内心曲折,工于心计,外表合俗,与人相同。⑦吐实怀诈:言谈似忠实,内心则诡诈。吐,谈吐,言谈。⑧闻誉:听到赞誉。⑨饰:矫饰。⑩见尤:被怨恨、责怪。⑾善端:善言美行的端始。⑿进己:使自己晋升,意为抬高自己。⒀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