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50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7306319 ·条形码:97878073063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谍战与孙子兵法 |
 |
|
 |
谍战与孙子兵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50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807306319
·条形码:97878073063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谍战与孙子兵法》力争从反间谍侦察谋略学的角度,编撰人们运用《孙子兵法》时发生的谍海故事。作者在这里收集、整理、编写了古今用间、谍海实例、商场谍战等近二百个故事(其中有谍中谍,故事中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谋略如何在极端复杂、残酷的谍战中得到体现。“一条妙计,可以赢得一场战争;一个良策,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一份情报,可以韬光俟奋,改变历史;一步妙棋,可以绝处逢生,化险为夷;一番心机,可以出其不意,反败为胜。”
作者简介 姚华飞,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人。原名姚留宝,笔名姚海波、姚泓,秦岭雪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毕业于空军政治学院。1966年参军,在空军导弹部队任新闻干事、宣传干事、独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等职。参加过自卫反击战。1986年转业到地方。任《谍海嘹望》杂志编委、副主编15年。16岁曾在家乡小报发表散文《野菜》,现已公开发表小说、故事、散文、随笔等两千佘篇,八百多万字,其中《乌龙茶香》、《裂陷》等十佘篇作品获省、市级报刊征文奖;作品有谍海三部曲《烟雨谍海》、《没有地址的信》、《爱恨情仇》;长篇小说《特殊的人生轨迹》、《陈养山传奇》;中短篇小说集“谍海情网》、《失踪的女名模日记》、《风云谍海》;反间谍专著《环球经济间谍战揭密》、《谍影——以案说法精选》;散文随笔集《山野萤火》、《奇趣故事》;侦探故事系列《智破疑案》(1—4册)、《智破疑案007》、《智破谍海疑案》、《限时破案》(上下册)、《逻辑断案》;编著文坛轶事集《趣闻奇观》、《趣闻·轶事·奇观》与他人合作故事集《谍海烟云》、《大蒙大骗》、《中外间谍故事集》、《间谍篇》等;辞典《世界侦探推理小说大观》的主要撰稿人,电视剧《湖畔谍影》的制片人。
编辑推荐 《谍战与孙子兵法》收集、整理、编写了古今中外用间、谍海实例和商场谍战近二百个故事,让人们看到兵家谋略如何在极其复杂、残酷的环境中得到体现。
一条秒计,可以赢得一场战争
一个良策,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一份情报,可以改变一段历史
一部险招,可以铸就一个人生
目录 第一篇 始计篇
一、“五事”不忘“七计”活用
二、欲擒故纵乱而取之
三、未战“庙算”多算则胜
四、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五、侦其不意攻其不备
六、兵不厌诈因敌制胜
第二篇 作战篇
七、就地取材以战养战
八、兵贵神速 以快制快
第三篇 谋攻篇
九、上兵伐谋其下攻城
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四篇 军形篇
十一、创造条件 以弱制强
十二、藏于九地动于九天
第五篇 兵势篇
十三、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十四、出奇制胜防不胜防
第六篇 虚实篇
十五、示形以敌避实击虚
十六、随机应变用兵如神
十七、瞒天过海示假隐真
第七篇 军争篇
十八、以迂为直 以退为进
十九、纵横捭阖攻心为上
第八篇 九变篇
二十、利而诱之将欲取之
二十一、防患未然有备无害
二十二、处变不惊从容对敌
二十三、韬光养晦 以静制动
第九篇 行军篇
二十四、恩威并重刚柔相济
第十篇 地形篇
二十五、巧借地形所向无敌
第十一篇 九地篇
二十六、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二十七、察微知著胸有成竹
第十二篇 火攻篇
二十八、行火有因 巧借“东风”
第十三篇 用间篇
二十九、上智为间谍战有术
后记
……
序言 《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春秋末吴国孙武作。今存有13篇,有: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等。它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作战经验,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该兵书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问世两千五百多年来,在海内外影响极广,被当今世界公认为中国“兵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东方兵家鼻祖”。西方许多军事理论专著和一流的军事理论教科书在提到最卓越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家时,第一个就是孙武,然后才是亚历山大、拿破仑和克劳塞维茨等。
这部兵书在我国盛唐时期就东渡日本,被日本历代军事家、战略家奉为至宝。在英国,继1905年被一位炮兵上尉翻译成英译本后,汉学家又推出了不同版本的《孙子兵法》。在法国,1772年法国神父阿米奥特将《孙子兵法》翻译成法文版在巴黎出版。在俄国,1880年由汉学家斯列兹夫斯基以《中国将军孙子对部将的训示》为书名出了第一本俄译本;二战中,苏军将《孙子兵法》列为军事学术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德国,1890年布鲁诺·纳瓦拉以《兵书——中国古典军事论文集》为书名推出德译本。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孙子兵法》由军界关注继而风靡了社会各领域。蒙哥马利元帅甚至提出要把这部兵书作为世界各国军事院校的教材。现在全美著名的大学均将其列入必修课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也就是海湾战争期间,人们在美英等多国部队指战员的行装中也曾发现英译本的《孙子兵法》,从将军到士兵,人手一册,他们无不认真品味和体会中华谋略之深厚功力。
西方分析家称,去世了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国著名军事思想家孙子,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在伊拉克战场上美英战地指挥官的思想和行动方式。这部经典著作《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贯穿在攻克巴格达的整体战略构思之中。
美国前步兵军官、《孙子与现代战争兵法》一书的作者马克.麦克尼利说:“这绝对不是巧合!《孙子兵法》是美高层军校学生必读的一本书,已经融会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事学说之中。”
指挥两次海湾战争的几代美国军官都从《孙子兵法》的攻心战略和诡诈方式中汲取了养料,其中包括此次伊拉克战争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他常常引用孙子的话来指挥战斗。
弗兰克斯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战争的进程中,这位中国古代军事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设在弗吉尼亚州的斯托瓦尔·格兰杰咨询公司的汤姆。斯托瓦尔经常在空军所属的空军指挥和参谋学院讲解孙子兵法。他说:“盟军最初采取的一些战术直接源于孙子的军事思想。”
孙子在《谋攻篇》中说:“百战百胜”,算不上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而使敌人的军队屈服,才算得上是高明的,杰出的战争指导者应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前和战争期间对敌方情报的刺探,是己方制定正确作战和应战方案的依据之一。因此,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孙子就阐明了自己用间的理论。他说贤明的国君和善战的将领,都十分重视战前对敌方情报的掌握。使用间谍的方式有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如果同时采取这五种方式,就会使敌人无法了解其中的奥秘,这便是使用间谍的神妙之处。
近年来,西方的军事和情报机构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东方的智慧,将西方的军事优势和东方的间谍方法融合一身。目前世界各国的情报机构对我国古代军事兵书十分重视,其中美国战略情报局、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以及俄罗斯、德国、法国的情报机关都把《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兵书作为研究重点。
文摘 2004年10月,联合国安全官员透露,日内瓦联合国驻欧洲办事处的一间会议室发现了一套窃听装置,随后联合国女发言人玛丽·厄兹证实了这则消息。玛丽对新闻媒体宣称:“我可以证实,在装修法国厅的过程中,联合国工作人员在房间的木质墙板内发现了一个精密窃听装置,但无法断定该装置是何人何时安装的。” “监视咨询机构”负责人尤格斯特研究分析后认为,这套窃听装置十分精密,一旦接收到声音就会立即转发出去。这个系统可能是由俄罗斯或东欧国家设计和制造的,它有两个麦克风,根据它的电路设计大小和外形尺寸上推断已有三四年的历史了。瑞士首都伯尔尼的安全专家、情报设施百科全书作者雅克·波特也评论说:“这是自冷战以来,首次有物证证明联合国遭到窃听。”
披露联合国发现窃听器一事的联合国安全官员认为,这次所发现的窃听器仅是遍布联合国欧洲总部众多窃听设备的“冰山一角”。他在接受新闻界的采访时打趣地说,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俨然“像一块瑞士干酪”,“浑身是孔”。这名官员进而表示,如果调动人力进一步做详细检测,“我敢肯定还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窃听装置。联合国在纽约和维也纳的办公室也不例外。”
发生窃听器事件的当天,瑞士政府已要求联合国取消外交豁免权,以便使瑞士警方能对此案进行司法调查。瑞士政府发言人声称,窃听器一案可能触犯瑞士刑法,但只有在联合国取消外交豁免权的前提下,警方才能展开调查。“如果不能进入联合国的建筑,不能接近某些联合国职员,那么瑞士就无法采取行动。”联合国驻欧洲办事处发言人玛丽已证实,联合国驻欧洲办事处已经收到瑞士方面的相关要求,但联合国方面不会立即就此作出答复。
后记 《谍战36计》出版后,没想到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上海的几家报纸如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劳动报、法制报先后刊发介绍文章,新华网、雅虎网等网站也有简介内容。新民晚报是以《姚华飞与谍战谋略学》为标题发表的。该书问世九个月后,出版社又重版了。
其实,在编撰该书之前,我已着手撰写《谍战与孙子兵法》,这是因为结合本职工作,为内刊“谍战谋略”专栏撰稿,每月一篇,三年共计36篇,其中与孙子兵法有关的28篇,与其他兵书有关的8篇。
我是2007年9月办的退休手续。此前,单位领导通知我可以“弹性工作”,但我离不开7009办公室,每天还是照样上下班,有好一段时间,即便节假日、双休日,我也来此写一段。不光是撰写“宣传资料”等文章,还搜集、整理、撰写了一部传记文学,直到今年春节后,才离开这个堆满各类书刊、资料的工作场所。
鼓舞我写作的,是有一位美国人尤金·奥凯利的事迹。他的《追逐日光》一书,饱含深情地记录下自己身患绝症、在生命最后100天里所感悟的人生体验。他的事迹对所有活着的人都是一个最珍贵的赠言:人生不能虚度光阴,我们只能选择以一种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那就是追逐阳光,活在当下!
介绍奥凯利与病魔抗争的《生命的最后100天》一文,刊登在2007年4月21日文汇报,这跟我办退休手续的时间正好是100多天。我将这篇与时间赛跑的文章放在办公桌上,鞭策自己要珍惜在职的分分秒秒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