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页码:49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534822378 ·条形码:97875348223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文化一隅 |
 |
|
 |
文化一隅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页码:49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2月
·ISBN:7534822378
·条形码:97875348223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哲学前沿丛书
内容简介 《文化一隅》共分五部分,古墓新知、三分浅说、文明世界、人文中华和箧边拾零,内容包括:“太一生水”说、形上形下之间、文明与冲突等。
目录 古墓新知
初读《郭店楚墓竹简》
古墓新知——漫读《郭店楚墓竹简》
孔孟之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地位
《语丛》臆说
抚心日辟
竹、帛《五行》篇比较
郢燕书说--郭店楚简及中山三器心旁文字试说
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
"太一生水"说
一种有机的宇宙生成图式--介绍楚简《太一生水》
震惊世界学术界的地下文献- - 关于郭店竹简的对话
"使由使知"解
天人三式——郭店楚筒所见天人关系试说
"仁"字臆断
亲手触摸一下历史--漫说郭店楚简之一
宇宙生成新说--漫说郭店楚简之二
存世最早的《道德经》——漫说郭店楚简之三
另有一种五行——漫说郭店楚简之四
本来样子的三纲——漫说郭店楚简之五
三重道德——漫说郭店楚简之六
《五行》补注
三重道德论
郭店楚简揭秘--湖南电视台"千年论坛"录制
三分浅说
浅说"一分为三"
一分为三——中国哲学的贡献(论纲)
形上形下之间
说"错综"
说"参加"
三分诸说试释
三分法论纲
偏执与超越
中庸与三分
"一分为二"说
三极:中国人的智慧
"鸡三足"说
四圣二谛与三分
"天参"试解
文明世界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的多元化
文明与冲突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世界文明走向的两种相反预测
仇必和而解
"文明"界说
愿21世纪不再是某某的世纪
多元世界与儒学精神
迎接和而不同的新世纪(论纲)
愿21世纪成为人的世纪
全球化与化全球
21世纪与东方--在成均馆大学校东Asia学术院开院纪念会
上的演讲
和而不同理想与21世纪现实(论纲)
人文中华
中华文化万古常青——为"中国与犹太文化今昔国际研讨会"作
学术反思与文化"着陆"——答《文艺理论研究》记者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论纲)——为参加“中华文化经济建设研讨会”而作
国人与国学
学派与学统
天人之学述论
儒家教育理念的最大特色
《庄子》的主要思想
道家的玄思和先民的纺轮
《周易》古法与阴阳观念
《老》、《庄》零诂
儒家的天(提纲)
箧边拾零
随想五十条
北游记--为《淮海晚报》作
我与将军的翰墨缘
数典请勿忘祖
我的语文老师们
艰难的羽化——80年代编辑生涯杂忆
《东西均》的版权谜
《中华文化通志》总序
《蓟门散思》前记
跳出一元主义窠臼——序《中国儒学》
非僧非道一醉翁——自选集自序
《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序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前言
《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引言
……
序言 我们确实需要正视运用西方范式和观念理解和认识中国学问所带来的许多负面性,且不说在教条化意识形态和“西方中心主义”之下那种运用所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但解决问题的办法决不能通过对术语的形式化拒绝来达到。严格来说,这些术语已经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新的内在部分。正因为如此,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反讽局面,即大量使用着翻译过来的源于西方“术语”的人,却同时又一味地主张放弃这些术语。这样,在他们的这种态度之中,就不知道他们究竟是要求放弃这些“术语”还是要求放弃他们的立场。我们毫不保留地赞成检讨和反思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问题,并为不能在此做出有意义的工作而忧虑。一种积极的办法是,我们在“谨慎地”并通过艰苦努力以“有效地”运用外来范式的同时,也要努力从中国哲学中寻找出我们所需要的范式来。不从事这种积极性的工作,而只是从表面上做文章,说到底不过是自欺欺人。必须承认,在一种情绪式民族主义和廉价式保守主义之下,走出了“西方中心主义”和“反传统主义”的困境,同时也就落入到了文化上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孤立主义”的陷阱。用这种立场研究中国哲学,我不相信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鼓舞人心的东西。
文摘 韩非曾说过,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实从大的思想路数来说,并没有那么多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派。起先孔子倡仁,对于人为什么能够仁这样的大问题,在孔子当时不曾提出过,也提不出来。孔子死后,学生们在探索这个问题上,逐渐分走两条路:一条是向外寻找,一条是向内追求。向外找的追到宇宙本体,有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之说,认为人之能仁,有着宇宙论上的依据。向内求的追到心性深处,有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诸说,认为人之能仁,有其心性论上的依据。向外派重视《易经》、《易传》,后来慢慢演变为苟学(苟子赞仲尼、子弓;子弓即传《易》的子弘);向内派发明《五行》、《六德》(郭店楚简篇名),不久遂直接形成为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