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农村金融比较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46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7201059653 ·条形码:97872010596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日农村金融比较研究 |
 |
|
 |
中日农村金融比较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页码:46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7201059653
·条形码:978720105965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南开日本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中日农村金融比较研究》向我们讲述了:世界已被称为“地球村”,各国、各民族的相互理解已成急务。日本为近邻,中日两国的交往不惟源远流长,且日渐密切。因而,研究日本、理解日本,更显重要。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南开大学即已建立专门机构,开展日本研究。进入80年代,研究人员渐多,研究成果颇丰。1988年,又成立了综合研究日本历史、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哲学、语言、文学的学术机关——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推动学术研究、培养人才、多出成果,为提高我国日本研究的水平略尽绵薄,是其宗旨。公刊《南开日本研究丛书》,即为实现此宗旨。
《南开日本研究丛书》刊行本研究中心成员的研究成果,以专著为主,亦包括少量日本研究名著的译作。遴选纳入丛书的著译,力求资料翔实、方法科学、立论新颖、具有开拓性。
《南开日本研究丛书》由本中心主管刊行,并委托几位成员负责编务。纳入丛书作品的体例、观点等,皆由作者文责自负。
《南开日本研究丛书》的刊行,幸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在此顺致谢忱。
作者简介 郑蔚,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金融学系。随后进入中国农业银行天津金融管理学院任教。获天津市首批经纪人资格证书,并兼任香港信源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外汇交易投资顾问。1997年赴日本国立岛根大学留学,从事国际证券市场研究,2001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日本国立鸟取大学从事中日农村金融比较研究,2004年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任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副教授,中华日本学会、日本金融学会、日本农业经济学会会员。专业方向为金融学、农业经济学。目前主要从事亚洲农村开发金融、各国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等研究。在日本《农林业问题研究》、《合作经济研究》等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目录 上篇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发展研究
第一章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
第一节 本篇的课题
一、农村金融改革的课题
二、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的诸项课题
第二节 本篇的分析方法与结构
一、农信社新型合作制度改革文献综述
二、分析方法
三、本篇结构
第二章 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的政策发展——基于政策构造论视角的分析
第一节 “政策构造论”的提出及其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政策效果与政策内容关系何在
二、“政策构造论”视角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与农业银行一体化组织时期的政策发展
一、“84报告”及其成立背景
二、新型合作制政策的制度性特征
三、新型合作制政策的组织管理特征
四、政策对农信社的适应性特征
第三节 与农业银行分离期的新型合作制政策
一、“97规定”及其成立背景
二、新型合作制政策的制度性特征
三、新型合作制政策的组织管理特征
四、政策对农信社的适应性特征
第四节“97规定”与“98方案”后的政策发展
一、“97规定”与“98方案”的成立背景
二、新型合作制政策的制度性特征
三、新型合作制政策的组织管理特征
四、政策对农信社的适应性特征
第三章 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金融机能的发展——基于stiglitz学说的中国合作金融实践分析
第一节 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农信社壁锨机能的课题
二、F.F学说与RFM学说的对比
三、一个理论框架:Stiglitz学说的引用
四、基于stiglitz学说的农信社金融机能分析框架
第二节 农村金融市场的储蓄动员
一、农村储蓄存款市场概况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储蓄动员
第三节 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职能
一、农发银、农业银行的贷款
二、农信社的贷款
第四节 金融中介职能的发挥
一、交易费用概念与合作金融制度安排
二、农信社的支付结算体系与交易费用
三、农信社的经营改革与技术革新
第五节 政府的作用
一、农信社与资金借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二、政府的政策扶持
第四章 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地区性发展特征——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农信社区域划分模型
第一节 农信社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课题
一、农信社地区差异的现状与课题
二、农信社地区差异模型的构建
第二节 农信社的区域划分
一、主成分分析(PCA)模型及分析结果
二、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农信社区域划分
第三节 基于经营结构、行为、绩效视角的地区特征
一、经营结构变化:“合并”、“改制”与“网点整顿”
二、业务经营的变化与农信社的地区特征
三、经营绩效与农信社的地区特征
第四节 农信社的地区差异:政策影响与制度创新
一、农信社地区特征的政策影响
二、不同地区农信社组织的制度变迁
第五章 农业地区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以吉林省T市的调查为中心
第一节 农信社改革与经营创新
一、农业地区农信社改革的新课题
二、经营创新:基于经营健全性的分析
第二节 农信社合作制改革的契机
一、调查地区概况
二、改革背景:“贷款难”与“难贷款”的博弈
第三节 合作组织经营理念的明确化
一、合作组织设立的目标与经营理念
二、业务对象的扩大
第四节 合作金融组织的事业发展
一、支店与职员配置的调整
二、新事业方式:“信用镇”与“客户经理制”的导入
三、开发"地区密集型"金融新商品与新业务
四、社员“直接对话制”与“问卷调查制”的采用
第五节 农信社公司治理行为分析
一、强化民主管理:“三会”与“社务公开”
二、经营管理者的民主选拔制度
三、职员管理制度的确立:强化业绩管理
四、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第六节 农信社合作制改革的经营绩效及其评价
一、经营改革绩效及其评价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经营效果分析
第六章 城市近郊地区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以天津市JN区农信社的事例为中心
第一节 城市近郊地区农信社发展现状及课题
一、城市近郊地区农信社发展的课题
二、一个新制度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第二节 农信社组织结构的发展及其原因
一、农信社组织结构的沿革
第七章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
第八章 西部贫困地区农信社新型合作制改革
下篇 经济发展与农协合作金融发展研究
第九篇 战后日本农协的演变
第十篇 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农协金融机能的形成
第十一章 日本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农协金融机能
第十二章 “失去的十年”与农协金融机能的转变
第十三章 金融自由化与农协金融机能的变革
第十四章 日本的结构改革与农协金融机能变革
结语 中日农村合作金融的课题及其发展
附论 中日现代农业与农村金融发展瓶颈的思考
……
文摘 第五节 农信社公司治理行为分析
一、强化民主管理:“三会”与“社务公开”
(一)强化“三会”制度
在T市农信社联合社新主任上任后的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上,公布了《T市农信社联社章程》,进一步规范了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了社员代表的构成比例,即“社员代表中农信社内部职员代表的比例不得超过代表总数的10%,农户社员代表和法人社员代表的比例必须超过代表总数的60%以上”。同时还规定:“社员代表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社员代表大会由农信社理事会负责召集,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同时具备临时召开社员代表大会的权力。”在新章程的第23条和第28条,还分别规定了理事会及理事长的职能及运营、行使权利等问题。其中,理事会的功能被分为11个具体项目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新主任上任后,对于以前理事会已经通过的、但尚未实施的“农信社中级以上领导干部选拔方案”、“贷款权限授予办法”、“不良债权管理方法”、“营业费用管理方法”等规章制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后颁布实施。在新章程的第29条和第31条,分别明确了监事会的构成、行使权力、监事会会议的召开、监事长的选聘方法等内容。
(二)突出“合作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