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科学与自然 >

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

2010-04-1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52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11085100/9787811085105 ·条形码:9787811085105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 去商家看看
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 去商家看看

 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52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11085100/9787811085105
·条形码:978781108510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是一部比较全面地颠覆有关宇宙、人类、文明三大起源现行观点的新著。在建立宇宙、人类、文明大起源的基础上,重新解释和解读了若干小起源。《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观点新颖,语言通俗,论理深邃,是一部难得的综合多学科“大视角”巨著。
编辑推荐 《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对我来说,生存与“思的事情”同样重要,同样神圣。海德格尔提出“面向思的事情”,并终生以“存在”与“思的事情”;我不是存在主义者,我将以“本源”与“思的事情”。《宇宙·智慧·文明大起源》即是我对本源“思”的部分“思绪”。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由“生日蛋糕”说起
二、“人的问题”或“人是什么
三、本书的构成和主要观点
四、主要的方法论原则

第一部 地球人类的由来
第一章 人类起源假说回顾
一、创世说
二、进化说
三、海洋说
四、外星说
五、多元说

第二章 历史与人类起源假说的局限
一、历史学科的缺陷
二、科学假说的回避
三、真理的隐与显

第三章 进化论留给我们的疑问和思考
一、未经“试验”的科学假说
二、“退化器官”的问题
三、从猿到人的几个环节
四、恐龙与猿猴的生存能力
五、“夏娃”理论
六、“自然选择”与“生存竞争”
七、牙齿与智慧的关系
八、美国的进化论“议案”

第四章 人类并非起源于地球
一、立体的三维历史构成
二、地球人类的外星籍特征
三、遥遥无期的“天地情结”
四、天人思想的由来

第五章 人类的适应性进化与进化论的得失
一、人类的适应性进化与种族的形成
二、人类的宇宙生物生理特征
三、进化论的地位与得失

第六章 人类的三大品质属性
一、“三性”是宇宙高级智慧生物的本质属性
二、人类拥有不同凡响的世俗性品质
三、人类同时拥有令人刮目的本性品质
四、人类还拥有潜藏很深的天性品质
五、性:“三性品质”的自然体现
六、神仙之道:人类的文化超越
七、人类是地球上的“暂住者”

第七章 太空移民计划
一、被地球“囚禁”的人类
二、迁徙目标的选择与期待
三、人类天性的狂热发作

第二部 人类文明的循环
第一章 “前文明”存在的两种可能性
一、数亿年间的“元文明”遗迹
二、千百万年间的“断代”遗迹
三、数十万年间的“前文明”遗迹
四、新的结论

第二章 地球人类的“灭顶之灾
一、重新认识“灾变论”
二、宇宙环境灾变的实证分析
三、地球环境灾变的实证分析
四、社会环境灾变的实证分析
五、戈壁与沙漠:社会灾变的物证

第三章 神话与宗教的起源
一、走出双重灾变的人类
二、幸存者的教诲与神话的起源
三、宗教的神圣使命

第四章 “中央文化地带”与旧石器时代
一、“中央地带”和“中央文化地带”
二、从“中央文化地带”到石器时代
三、“中央文化地带”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五章 “中央文化地带”的传说和遗迹
一、“东方乐园”与“西方仙乡”
二、岩画:冰河期的“石头书籍”
三、字符号:“前文明”的旋涡星系图
四、《山海经》的佐证
五、石头建筑:“前文明”灾变的见证

第六章 东西方文化的源渊
一、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源渊
二、东方的文化符号与符号文化
三、东西方文化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宇宙文明

第七章 无限使命
一、文明的成长标准
二、文明的循环机制
三、文明的发生与发展
四、人类的神圣使命
附:地球人类史前文明史(纲要)

第三部 宇宙智慧的起源
上篇:“双景子”宇宙起源
第一章 认识的新起点
一、宇宙认识论简史
二、“大爆炸”假说的缺失
三、必然性和可能性

第二章 “道”与“双母子”
一、中国古代的神话宇宙学
二、儒家和道家的宇宙生成记
三、宇宙的“三极状态”
四、旋涡星系的生成
五、行星、卫星及类太阳系的生成
六、星系的生成与演化
七、宇宙的存在状态
八、宇宙的未来

第三章 几个相关问题的解释和观测实证
一、几个必答的疑难问题
二、原生态星系生成的实证
三、宇宙存在状态的实证

第四章 黑洞的生成及其功能
一、黑洞的预言及发现
二、黑洞的类型与功能
三、黑洞扬尘
四、黑洞的观测与初步验证
五、黑洞的社会属性

第五章 “双母子”生成原理
一、“道生一”的内涵
二、“双母子”原理

下篇:智慧生成原理
第六章 太阳生命系统及其推论
一、中国传统的人类生成观
……
参考书目
图片来源
后记
……
序言 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曾流行过一句时尚的话,叫做“菜篮子工程”。其实,它不是老百姓的生活用语,是政府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政策。
我写完这本书的初稿,着手写自序,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宇宙中的一揽子事”。“菜篮子”关注的是油、盐、酱、醋、米、面、肉诸如此类的最基本的生活内容,我这本书关注的也不外是宇宙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特别是人类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人类究竟是怎么起源的,进化论“猿变人”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远古文明中为什么留有那么多神秘的遗迹。它们不是地球人类创造的吗?宇宙是怎么起源的,宇宙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没有任何连带关系吗?人类的智慧是怎么形成的,地球动物们为什么没有智慧?善与恶是确认人性的标志吗?人类除此还有什么品质属性}等等。通过探讨这些问题,解答这些疑惑,建立起与目前流行的起源假说完全不同的宇宙人类学,以此来改变地球人类早已习惯了的定势思维模式,显现一个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真实历史。要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至少要把“宇宙中的一揽子事”理顺,本书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
至于写作动机嘛,我可以这样说:好奇和生的神圣使命是我研究“一揽子事”的动力,独立的思考和拓荒性创作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读者朋友们也许不相信,由于好奇和生的神圣使命引出的这“一揽子事”耗掉了我十六个年华!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几个十六年啊?可我就这样走过来了。
现在,这本书已基本成形,出版社就要把它介绍给你了。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读一读,可你千万不要以为她是一本读起来很吃力的学术专著,也不要把它当作一本普及性的读物,它的通俗性会使你的阅读不会太吃力,它的原创性和整体思想会使你耳目一新。如果它调动起了你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引起你的思考,或者你也有和我相同或相近的思考,那就更好,我们可以找一些机会,坐下来聊聊。
一切因一个“缘”字引起;一切也因这个“缘”字而发扬光大。
此序权当是本书的开场白吧!
文摘 插图:


第一部地球人类的由来
第一章人类起源假说回顾
创世说/进化说/海洋说一水陆动物的对比一填补化石空白一海洋性反祖现象/外星说一存在的可能性一外星人在地球上的活动一扎伊尔的火星人一外星人与母猿杂交说/多元说
有关人类“生日”的话题,科学的说法其实就是人类的起源问题。
人类起源的问题,既古老而又新鲜。有史以来,人类就对着自己奇怪地问:“我是谁?”之后,就有一些圣哲大贤们从宗教的角度、哲学的角度探讨人类起源的问题。数千年来,这种疑问和探讨从未停止过,因此这是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反过来说,疑问了数千年,探讨了数千年,至今仍旧没弄清人类究竟起源于何时,如何起源,为何起源,即使目前流行的“进化论”也只是一种假说,一种声音,它的求证的征程似乎还很遥远,甚至渺茫无际。假如有一天,突然又冒出一种强劲的声音来,“进化论”立刻就会成为历史和古董。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起源的问题又很新鲜。
无论古老还是新鲜,在阐明我的观点之前,非常有必要回顾一下有关人类起源的假说。
概括地说,在人类起源问题上较有影响力的假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创世说
这一假说是由《圣经》这样的宗教典籍和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构成,说法各异,神秘玄虚,但它却是人类对自身起源的最早的假说或猜想。
比如在我国的汉族神话中,素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的说法。近些年,在山西、河南等地发现“女娲庙”以及女娲“抟土造人”的遗址。
后记 一篇长文杀青,就像一项大工程告竣,心里顿觉轻松了许多。
但是我知道这种轻松是暂时的,文中的很多问题、很多观点还在脑海里翻腾。很多的话已经说过了,还有很多的话似乎没有说出来,这就要求我在今后更深入地学习、观察、探索和研究。一部作品只能是一个阶段学习和思考的结果,过了这个阶段,新的材料又会发掘出来,新的思考和思想又会产生出来,这是一种必然。
让这个即将成为过去的阶段性对话就此打住吧!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所学习、研读和参考的所有书籍的作者们,是他们收集的大量资料给了我极大的方便,是他们苦心研究的诸多成果给了我力量和启发,没有他们直接和间接的帮助,就不会有我如上的话语,因此,在找不到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的情况下,我只能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文学老师颜明东先生,他的博学和“第一读者”的身份总能给我以力量,青年评论家徐平林先生,他为本书的修改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青年学者朵生春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做出了超凡的努力。我还要感谢所有关心和关注本书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们,正是他们期待的目光令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一阶段的研究和撰写工作。
本书因为工程浩大,涉猎领域广泛,加之本人的学养很肤浅,遗漏和错误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和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