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艺术 >

隔江山色

2010-04-14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8030101/9787108030108 ·条形码:9787108030108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隔江山色 去商家看看
隔江山色 去商家看看

 隔江山色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108030101/9787108030108
·条形码:978710803010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居翰作品系列
·外文书名:Hills Beyond a River

内容简介 《隔江山色》是作者关于中国晚期绘画史写作计划的第一种,探讨元代绘画。元代是蒙古人统治中国的时代,却也是中国文人画发展最具活力与原创性的时代。在蒙古人废科举制度的情形下,读书人面临着变节或失业的两难窘境,很多文人政途不通,转而以为人占卜、代书或绘画为业。《隔江山色》即讲述了在这个异族统治、志不得伸的年代里,画家如何以绘画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心声的故事。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
作者简介 高居翰(James Cahill),教授,192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是当今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权威之一。1950年,毕业于伯克利加州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之后,又分别于1952年和1958年取得安娜堡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追随已故知名学者罗樾(Max Loehr),修习中国艺术史。 高居翰教授曾在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服务近十年,并担任该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他也曾任已故瑞典艺术史学者喜龙仁(Osvald Sir6n)的助理,协助其完成七卷本《中国绘画》(Chinese Paintin9:LeadingMasters and Principles)的撰写计划。 自1965年起,他开始任教于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艺术史系,负责中国艺术史的课程迄今,为资深教授。1997年获得学院颁发的终生杰出成就奖。 高居翰教授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融会了广博的学识与细腻、敏感的阅画经验,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典范。重要作品包括《中国绘画》(1960年)、《中国古画索引》(1980年)及诸多重要的展览图录。目前,他正致力于撰写一套五册的中国晚期绘画史,其中,第一册《隔江山色:元代绘画》、第二册《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第三册《山外山:晚明绘画》均已陆续出版。第四、第五册仍在撰写中,付梓之日难料,但高居翰教授已慷慨地将部分内容及其他讲稿、论文刊布于网络,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www.jamescahill.info参阅。 1978至1979年,高居翰教授受哈佛大学极负盛名的诺顿(Charles Eliot Norton)讲座之邀,以明清之际的艺术史为题,发表研究心得,后整理成书:《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该书曾被全美艺术学院联会选为1982年年度最佳艺术史著作。1991年,高教授又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班普顿(Bampton)讲座之邀,发表研究成果,后整理成书:《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
媒体推荐 《隔江山色:元代绘画》是中国晚期绘画系列著作五册的第一本(陆续有《江岸送别:明代初期与中期绘画》、《山外山:晚明绘画》及计划中的清代与近代绘画出版),学习中国画史的学生,也终于有一本讲究架构、尝试把艺术品和艺术家联系起来的教科书。
  ——何传馨(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副研究员)
高居翰教授……最可钦佩的特色,一是描述画史的变迁,能扣紧时代、社会、文化、思潮乃至文学的发展脉络来论述,极富深度与广度……另一个特色是对重要作家作品的介绍不是一般概念化的陈述,而是极细腻的鉴赏与分析,不但深入浅出,引人人胜,而且以这种实证的方法,非常雄辩地印证了他的史观。至于时常以中西艺术史的轨迹来对比说明,对画史、画迹的资料巨细无遗的排比解析,充分显示作者知识博洽,见解独到,令人击节。
  ——何怀硕(台湾艺术学院教授)
编辑推荐 《隔江山色》是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
目录
三联简体版新序
致中文读者
英文原版序
地图

第一章 元代绘画的肇始
第一节 元代画坛的变革
第二节 业余文人画
第三节 元代的读书人
第四节 遗民
郑思肖
龚开
钱选
第五节 赵孟頫

第二章 山水画的保守潮流
第一节 赵孟頫的同辈与传人
高克恭
陈琳
盛懋
第二节 吴镇
第三节 马夏画派的传人
孙君泽
张远
第四节 李郭派的传人
唐棣
姚彦卿
朱德润
曹知白

第三章 元代末期山水画
第一节 元四大家其中三位
黄公望
倪瓒
王蒙
第二节 方从义
第三节 次要的苏州画家
马琬
赵原
陈汝言
徐贲

第四章 人物、花鸟、墨竹与墨梅
第一节 元代的人物画
颜辉与达摩图
因陀罗
刘贯道
张渥
陈汝言
任仁发
第二节 花鸟画
孟玉涧
陈琳
王渊
第三节 竹、兰、梅
李衍
吴太素
王冕
普明
赵孟頫
第四节 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
吴镇
倪瓒
注释
参考书目
……
序言 本书是所拟中国晚期绘画史一套五册中的第一册。其中有数册已经着手准备,希望在五年之内完成整套系列。其余四册将探讨明清两代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绘画。每册预计自成单元,分别包含晚期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如此一来将在范围上比拟——我原来也有此雄心——欧洲绘画中讨论文艺复兴(Renaissance)、巴洛克(Baroque)或其他时期绘画的著作。
一如每册自成单元,即使往后再有早期至宋代绘画的论著,这一套五册也可以独立。本册始于十三世纪末,那时中国绘画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这似乎是引领读者从中切入看中国画史。诚如后文各章显示,中国晚期绘画史始于元代,是个崭新的时期,而不只是旧世代的延续(虽然若干主题古已有之),是以非常值得纳入此一系列做个别介绍。
直到三十年前,远东以外的一些国家才开始严谨地研究中国晚期绘画,而且仍然有些争议。过去通常以为十三世纪末以降的绘画是鼎盛传统随宋代而亡,至少是明显式微之后每况愈下的产物。喜龙仁(Osvaldsiren)在《中国晚期绘画史》(HistoryofLaterChinesePainting)(1938年)之中,提纲挈领介绍了重要的画家、画派,刊出其代表作,但是他对十三世纪画风和美学背景与前代的差异这个基本问题着墨不多。其他的著者像司百色(WernerSpeiser,)和罗樾(MaxLoehr)(见参考书目1931与1939年的著作)则觉察到艺术价值上影响深远的转变藏在元代大师辉煌的成就之中。但是彰显那些艺术价值,从而熟悉这个广大而迷人的新领域,除了在中国与日本之外,往往碍于无法观览此一时期的真迹,仅有效果不彰的复制片,致使研究中断。直到1950年代情况才有改变,美国与欧洲两地的美术馆以及私人收藏家的典藏开始可以与远东国家并驾齐驱,而研究中国艺术的专家逐渐转移心力,从早期绘画移向晚期。
1950年代之后二十年间,中国绘画的研究进入百家争鸣的阶段。如今讨论宋代以后大师的文章多见于单篇论文、专书或博士论文,不是已经完成便是正在进行之中。画家传记资料渐趋完备,有助于澄清生平,许多中国画家与评论家的相关著作也有了翻译本。而最重要的是,风格的研究让画家与作品能在艺术史上定位明确,各个时期、画派与大师重大的贡献获得肯定,于是现在再写中国绘画史自然能从这些专门的研究中获益不少,我的收获可以从注解与参考书目中一目了然。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元代绘画的肇始
第一节 元代画坛的变革
十三世纪晚期,蒙古人推翻南宋政权,建立新王朝,是为元朝,中国绘画晚期的历史便在这改朝换代之际开展。宋朝由汉人皇帝世代相传,从公元960年到1279年,达三百余年之久;元朝自1279年起到1368年倾覆,大约只统治中国九十年,之后由另外一个国祚绵长的汉人政权明朝(1368-1644)所接替。对中国人而言,元代这段期间经济凋敝,生灵涂炭,精神抑郁苦闷。不过这个时代在文化上有好几个艺术领域却生气蓬勃,特别是戏曲、书法和绘画。其中尤以绘画为然,画史上正在酝酿一场空前的革命;元代以后的绘画除非刻意的模仿,面貌与1300年之前几乎完全不同。研究中国晚期绘画时,了解元代诸大家的成就非常重要,就如同研究欧洲绘画须先了解文艺复兴,道理是一样的。
艺术革命的原因可能比政治革命更难界定,但是若因此而说没有原因存在,也不尽然,变数总是来自艺术传统之内与艺术传统之外,两相激荡而共同决定新的方向。某些人有时候会指称,宋代的绘画气数已尽,多少注定要走下坡,即使宋朝国势仍然强盛,画风依旧有被取代的危险;这便是把艺术当作可以完全无视于历史影响,而独立发展。但事实上,元代画坛上的革命部分是由历史促成的。南宋(1127-1279)画坛上势力鼎盛的流派当属杭州画院,代表的大师是马远和夏珪【图1.1、图1.2]。院画在当时能独领风骚,不仅因为他们的作品有艺术上的实力和无与伦比的魅力,还由于与皇室的渊源而带来的权威。虽然他们在画坛上的势力稳若磐石,王朝一旦倾覆,一样无法幸免于难。宋朝的王室直到1276年才退出杭州,但是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1215-1294)所领导的蒙古政权,早在几十年前便已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杭州的画院似乎也在十三世纪中期之后不久便停止了活动,也许是战乱所带来的压力所致。院画中那种典型的安逸气氛,无论如何大概是不适合这个时代了。
画院在杭州正当极盛之时,宋代早期遗留下来的旧派绘画,便由北方金朝的中国画家延续着。金朝,一称女真,这支异族,从十二世纪早期便统治北方地区,与南方的南宋属于同一个时期,1234年遭蒙古人驱逐。金朝治下的中国画家那种十分保守、甚至落伍的画风,并没有随着金朝的倾覆而消失,反而到了元朝还继续存在,后文将会讨论到。不过,元人入侵所带来的混乱与困顿,无可避免地会阻断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