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506541629 ·条形码:97875065416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 |
 |
|
 |
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页码:338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1月
·ISBN:7506541629
·条形码:978750654162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中国军事学资深学者学术精品丛书
内容简介 《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汇集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吴春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关于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的18篇学术论文,集中反映出作者数十年来对中外古今大战略、世界军事革命、俄国对外战争以及二战的两线作战等问题的研究成果,对促进我国的战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吴春秋,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离休)。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校(今外国语大学前身)。先后在西北军区、朝鲜前线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工作。1960年初调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长期研究世界战争史和大战略。80-90年代曾任北京大学国政系兼职教授、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历史系三届客座教授。全军第二次英雄模范代表会议(1987)代表。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被认为是我国新兴的大战略理论研究学科带头人,倡导国家发展与国家安全有机结合的广义大战略。治学采用古今中外法。主要著作有:《俄国军事史略(1547-1917)》,《大战略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世界战争史分册》(执行副主编兼撰稿)和《世界战争通鉴》(主编兼撰稿)等。《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是在以往选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精选、修订和补充,是作者40年研究的基本总结。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军事学资深学者学术精品丛书》有以下特点:一是代表性。即选择当代中国军事学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选取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结集出版。二是开放性。即丛书不是一并出齐,而是根据情况陆续选择作者,接连不断地出版,最终构成新中国军事学的“宏篇巨著”。
目录 作者自序:一个探索者的自白
世纪之交话战略
百年战略研究的三大遗产
广义安全观与中国总体战略
新世纪呼唤战略巨人
大战略的真谛
为大战略正名
广义大战略
大战略与军事战略
大战略的基本原则
大战略作为最高决策者的思维方式
大战略研究在西方(20世纪20至90年代)
大战略概念的确立
大战略概念大二战中的发展和运用
冷战时期西方大战略研究的新发展
90年代初西方大战略研究的转变
几点看法
大战略与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概念及其意义
综合国力思想源远流长
综合国力研究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美国人看中国大战略——读兰德公司研究报告
引子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大战略
关于中国现行的大战略
关于中国未来的大战略
美国的对策
掩卷而思
我看美国大战略(时事评论三篇)
一、美国大战略与军界—工业集团
二、美国大战略与世界霸权转移周期论
三、从科索活战争看美国大战略上的弱点
大战略散论(五则)
一、广义大战略概念在中国
二、大战略与小国
三、战争爆发时间可以预测吗?
四、战争准备与不战而胜:朝鲜战争后期准备“大打”的启示
五、大战略与中医
《孙子兵法》与大战略
中国古典大战略思想发凡
顺天应人,利民为本
富国强兵,兵农结合
文武并重,不战而胜
刚柔相济,以弱胜强
破旧立新,贵在求实
志在天下,多谋善断
结语
世界军事革命与我国国防现代化
什么是军事革命?
历史上的军事革命
“核后时代”的新军事革命
对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启示
战略研究与现代国防
一、关于几个基本概念的说明
二、国防发展战略的首要问题是总体设计
三、怎样制定国防发展战略的总体设计
四、关于国防发展战略研究本身的现代化
世界战争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战争性质是研究战争的头号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加以区分
军事学术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不断演进
世界战争史对防御性国家说: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战争千年祭
俄国对外战争史的六个大战略问题
(附俄国对外战争史各时期简评)
一、战争性质
二、战略重点
三、两线作战
四、开战决策
五、军事思想
六、战略长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线作战问题
侵略国最害怕两线作战又最容易陷入两线作战
反侵略国应迫使侵略国处于两线作战威胁之下
反侵略国避免两线作战的可能性
反侵略国陷入两线作战时的方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先欧后亚”大战略方针
先欧后亚大战略方针的形成
先欧后亚大战略方针的实践
几点启示
杜鲁门一麦克阿瑟之争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
麦克阿瑟鼓吹亚洲第一,力主把战火烧到中国本土
杜鲁门遵循欧洲第一方针,坚持在朝鲜打一场有限战争
几个问题的思考
在美国大学的讲坛上(国外讲学稿四例)
说明
一、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中国为什么出兵朝鲜
四、中国学者看美国军事历史研究
尾声
附录:本书作者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撰写的战争条目释文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东普鲁士战役
加利西亚战役
戈尔利采战役
俄军西南方面军夏季进攻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
第二次美英战争
美国人侵墨西哥战争
美国内战
美西战争
……
序言 一个探索者的自白
应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之约,我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关于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的文章选编成这本集子,书名就叫《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奉献给感兴趣的读者。学海无涯,人生苦短。这本集子也算给自己数十年军事学术活动打一个结。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军事科研工作者,我深感改革开放前几十年基本上是学术准备阶段(可惜这段时间太长了些)。那时,精力充沛,常年笔耕不辍,但没有留下多少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改革开放迄今20余年,是出成果的阶段(可惜对我来说时间又太短了些)。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确实发表了一些当时起过积极作用、现在看来仍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章,也曾选编过几个本子。
文摘 三、综合国力原则
建设和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大战略目标,这是大战略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大战略不同于其他战略的基本特色之一。不论行为主体是政治集团、国家或国家联盟,其大战略都必须依靠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既包括军事力量,也包括非军事力量;既包括自然力量(土地、自然资源等),又包括社会(人为)力量;既包括物质力量(硬国力),又包括精神力量(软国力);既包括实力,又包括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但是,为了使综合国力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比性,人们通常抓住若干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力要素,形成国力指标体系。一般说来,国土、人口、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国际援助等项都是基本要素。综合国力的对比、建设和运用都离不开这些基本要素。
综合国力是大系统,国力诸因素互为依存,彼此制约、相得益彰。任何国家的国力诸因素都有长有短,有强有弱。但是只要巧妙运筹,就可以扬长避短,发挥综合国力的整体威力——这是综合国力原则的意义所在。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斗争中,综合国力是主要的砝码。为了运用综合国力以实现大战略目标,必须建设综合国力,这是需要进行长期艰苦努力的。综合国力的建设只能立足于国力诸因素整体威力的增强。为此要正确处理国力系统的结构,做到诸因素协调发展。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根据之一。片面地、孤立地发展某一因素,其结果要么是发展不起来,要么是破坏整个国力系统。例如畸形发展军事力量就是这样。在大规模战争中军事力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也必须植根于强大的综合国力土壤之中,否则是虚弱的。即使是经济和科技这样重大的国力因素,也不可能孤立地、片面地发展。国力诸因素的协调发展与优先保证重点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