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 ·ISBN:704007270X ·条形码:9787040072709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 |
 |
|
 |
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34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
·ISBN:704007270X
·条形码:9787040072709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
内容简介 《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是在建筑力学第三分册《结构力学》(第二版)的基础上,按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工业学校土建、水利类非结构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少学时)进行修订的。
《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主要内容有: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影响线和内力包络图、矩阵位移法、结构的计算简图和简化分析。在保持原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侧重介绍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突出结构受力特性和定性分析,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并附有平面刚架分析的计算机程序和复习思考题。《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使用了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
《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第二版曾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全书内容少而精,论述严谨,文字简炼,联系实际,便于教学。《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适用于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城镇建设、建筑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等非结构专业教学,也可作为土建类各层次有关专业的教材,以及供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建筑力学(第3分册):结构力学》为高等学校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杆件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2 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
1.3 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1.4 荷载的分类
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2.1 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2.2 平面体系自由度的概念
2.3 几何不变体系的简单组成规则
2.4 几何组成分析举例
2.5 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
3.1 静定梁
3.2 静定平面刚架
3.3 三铰拱
3.4 静定平面桁架
3.5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和受力特点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4.1 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
4.2 功广义力和广义位移
4.3 计算结构位移的一般公式
4.4 静定结构由于荷载所引起的位移
4.5 图乘法
4.6 静定结构由于支座位移、温度改变所引起的位移
4.7互等定理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力法
5.1 超静定结构概述
5.2 力法的基本概念
5.3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5.4 力法的典型方程
5.5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刚架
5.6 对称性的利用
5.7 用力法计算铰接排架
5.8 等截面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内力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位移法
6.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6.2 位移法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
6.3 用位移法计算刚架的步骤和示例
6.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力矩分配法
7.1 概述
7.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7.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
7.4 超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变形特点
思考题
习题
第八章 影响线和内力包络图
8.1 影响线的概念
8.2 用静力法作简支梁的影响线
8.3 利用影响线求量值
8.4 最不利荷载位置
8.5 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
8.6 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思考题
习题
第九章 矩阵位移法
9.1 概述
9.2 单元刚度矩阵
9.3 结构刚度矩阵
9.4 单元刚度矩阵的坐标变换
9.5 非结点荷载处理
9.6 用直接刚度法计算平面刚架
9.7 几个问题的简单说明
思考题
习题
第十章 结构的计算简图和简化分析
10.1 概述
10.2 将空间结构分解为平面结构
10.3 将板壳结构简化为交叉体系
10.4 将结构分解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10.5 忽略次要变形
习题
附录平面刚架分析程序
主要参考书目
……
序言 本书是在建筑力学第三分册《结构力学》(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1995年国家教委审定的高等工业学校土建、水利类非结构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少学时)进行修订的。
这次修订在保持前版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论述和训练,在个别章节删去了少量内容,适当增补了加强基本训练的思考题和习题;突出常用结构的受力分析和受力特性,注意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综合论述和小结。本书使用了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书中以“*”号注明的章节,仍为适应不同专业需要的选学内容。
本次修订工作是在李家宝、洪范文主持下进行的,参加修订工作的有李家宝(第一、十章)、汪梦甫(第六、七、八、九章)、童桦(第二、三、四、五章),最后由李家宝、洪范文定稿。衷心感谢湖南大学结构力学教研室王兰生教授、李存权教授对这次修订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他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具体修改意见,还参与了一些修订工作。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望读者多加指正。
文摘 插图:

支座简化:由于吊车梁两端的预埋钢板仅通过较短的焊缝与柱子牛腿上的预埋钢板相联,这种构造对吊车梁支承端的转动不能起多大的约束作用,又考虑到梁的受力情况和计算的简便,所以梁的一端可简化为固定铰支座而另一端可简化为活动铰支座。
结点简化:因AB是一根整体的钢筋混凝土梁,截面抗弯刚度较大,故在计算简图中,AB取为连续杆,而竖杆CD和钢拉杆AD、BD与横梁AB相比,截面的抗弯刚度小得多,它们主要是承受轴力,所以杆件CD、AD、BD的两端都可看作是铰结,其中铰C联在横梁AB的下方。
最后,用各杆件的轴线代替各杆件,则得图1—15b所示的计算简图。图中A、B、D为铰结点,C为组合结点。这个计算简图,保证了主要横梁AB的受力性能(有弯矩、剪力和轴力);对其余三杆,保留了主要内力为轴力这一特点,而忽略了较小的弯矩和剪力的影响;对于支座,保留了主要的竖向支承作用,忽略了微弱转动的约束作用。实践证明,分析时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合理的,它既反映了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特点,又能使计算比较简单。
由以上简例可知,选取结构的计算简图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1)尽可能正确地反映实际结构的主要工作性能,以使计算结果精确可靠。
(2)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力求计算简便。
用计算简图代替实际结构进行计算,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在力学计算中,突出结构最本质的属性,忽略一些次要因素,这样就能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实质。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恰当选取实际结构的计算简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仅要掌握选取的原则,而且需要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对一些新型结构,往往还要通过反复试验和实践才能获得比较合理的计算简图。不过,对于常用的结构,前人已积累了许多经验,我们可以直接采用那些已为实践所验证的常用的计算简图。在计算简图选定之后,在作结构设计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尽量使实际结构的内力分布和变形特点与计算简图的情况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