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笔记杂著卷:曾国藩家书

2010-04-13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古藉出版社 ·页码:21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805989508/9787805989501 ·条形码:9787805989501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笔记杂著卷:曾国藩家书 去商家看看
笔记杂著卷:曾国藩家书 去商家看看

 笔记杂著卷:曾国藩家书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古藉出版社
·页码:21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4月
·ISBN:7805989508/9787805989501
·条形码:97878059895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家庭基本藏书/笔记杂著卷

内容简介 《中国家庭基本藏书(笔记杂著卷):曾国藩家书(修订版)》内容简介:儒家讲“三立”,“立德”居第一位,然后才是“立功”、“立言”。曾国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笃学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认为家族兴旺不在积银钱,置田产,而在出贤子弟。他在政事繁劳、军务紧张之际,总共写了一千六百多封、近百万字的家书。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人际交往、家教家训等各个方面,不仅是研究近代中国的宝贵史料,而且是研究曾国藩生平、思想和学术的核心资料。这些家书过去曾经广为流传,而今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其影响已不局限于家教伦理,而扩展到了从政、练兵、处世、治学等方面。为了给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提供一个认识曾国藩及其家教内容、家教方法的简便途径,我们从其大量家书中精选了近百封有代表性的,加以注释评介,译成白话,编成这样一个选本,以便阅读,进而取其精华,探其奥义,从中获得借鉴和教益。
目录
前言
道光时期
与祖父书(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与父亲书(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初三日)
与父母亲书(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与父母亲书(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十九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道光二十四年九月十九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道光二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与叔父母书(道光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
与澄、沅、季三弟书(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与澄、沅、季三弟书(道光二十八年六月十七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咸丰时期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咸丰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与澄、温、沅、季四弟书(咸丰六年二月八日)
与纪鸿儿书(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六年十月二日)
与澄弟书(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与沅弟书(咸丰八年正月初四日)
与沅弟书(咸丰八年三月六日)
与沅弟书(咸丰八年四月九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八年八月三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与澄、季二弟书(咸丰八年九月十二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九年三月初三日清明)
与纪泽儿书(咸丰九年五月四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日)
与沅、季二弟书(咸丰十年七月三日)
与沅、季二弟书(咸丰十年七月初八日)
与沅、季二弟书(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三日)
与沅、季二弟书(咸丰十年八月十二日)
与沅、季二弟书(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
与澄弟书(成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与纪泽儿书(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同治时期
与纪泽儿书(同治元年正月十四日)
与纪泽儿书(同治元年四月初四日)
与纪泽、纪鸿儿书(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与纪泽儿书(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
与沅、季二弟书(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与沅、季二弟书(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与沅、季二弟书(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
与澄弟书(同治元年闰八月初四日)
与澄弟书(同治元年九月四日)
与沅弟书(同治元年十月十三日)
与沅弟书(同治二年正月二十日)
与纪泽儿书(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与沅弟书(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与沅弟书(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与沅弟书(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致沅弟书(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
与沅弟书(同治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与澄弟书(同治二年十月十四日)
与沅弟书(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与澄弟书(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与纪瑞侄书(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与澄弟书(同治三年正月十四日)
与澄弟书(同治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与沅弟书(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与纪鸿儿书(同治三年七月初九日)
与沅弟书(同治三年八月初五日)
与纪泽、纪鸿儿书(同治四年七月初三日)
与纪鸿儿书(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与澄、沅二弟书(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与澄弟书(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与纪泽、纪鸿儿书(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与沅弟书(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
与纪泽儿书(同治五年十月十一日)
与纪泽儿书(同治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与纪泽儿书(同治八年二月十七日)
与纪泽、纪鸿儿书(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与澄、沅二弟书(同治十年五月初十日)
……
文摘 道光时期
与祖父书(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由近及远地爱护救抚所有的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可谓身体力行。在写这封信时,他还是一个连年靠借贷维持生计的穷京官,湖南家中也负债累累,但他对同胞、族亲、同乡、同学、朋友等至仁至义,以扶危济困为己任,尤其重视对其家族声誉的维护及对家族成员的保护。从这封信中也可以看出,曾国藩的这种德操颇受其上辈家风的影响。这里节选的是全信的后半部分。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
楚善八叔事,不知去冬是何光景。如绝无解危之处,则二伯祖母将穷迫难堪,竞希公之后人,将见笑于乡里矣。孙国藩去冬已写信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有补益否。此事全求祖父大人作主。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伏念祖父平日积德累仁,救难济急,孙所知者,已难指数。如廖品一之孤、上莲叔之妻、彭定五之子、福益叔祖之母及小罗巷、樟树堂各庵,皆代为筹画,曲加矜恤。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而况楚善八叔同胞之亲、万难之时乎?孙因念及家事,四千里外杳无消息,不知同堂诸叔目前光景。又念家中此时亦甚艰窘,辄敢冒昧饶舌,伏求祖父大人宽宥无知之罪。楚善叔事如有说法之处,望详细寄信来京。
兹逢折便,敬禀一二,即跪叩祖母大人万福金安。
[1]楚善八叔:曾楚善,排行第八,是曾国藩的堂叔。他因为负债沉重,被债主逼迫,陷入了窘境,下文提到的“二伯祖母”即曾楚善的母亲。
[2]竟希公:即曾国藩的曾祖父曾竟希。
[3]溺:沉进水中,喻指陷于危难。
[4]嘘(xu)枯:温暖滋润枯死的植物,比喻扶危济困。
[5]孤:失去父母的孤儿。
[6]矜恤:同情救助。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
楚善八叔的事情,不知道去年冬天情形怎么样了。如果根本没有解危的办法,那么二伯祖母的处境将困苦不堪,竟希公的后代将要被乡亲们嘲笑了。我在去年冬天已经写了信去求东阳叔祖兄弟,不知道起作用了没有。这件事全求祖父大人做主,如果您能拯救他于水火之中,使他枯木再生又有何难?想到祖父平时常积德行善,救济危难,据我所知做过的好事已屈指难数,像廖品一的孤儿、上莲叔的妻子、彭定五的儿子、福益叔祖的母亲,以及小罗巷、樟树堂的各庵,您都替他们筹划,想方设法地加以同情救助。凡是别人束手无策,认为回天无力的事,通过您妥善地调停,便会扭转乾坤,没有不立即解脱危难的,何况楚善八叔是同胞骨肉,处在万分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