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特禽标准化生产技术

2010-04-1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35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1066591X ·条形码:97878106659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特禽标准化生产技术 去商家看看
特禽标准化生产技术 去商家看看

 特禽标准化生产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35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1066591X
·条形码:97878106659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特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内容简介:我国特禽的养殖历史悠久,但以往作为观赏为特禽养殖业,仅仅满足少数人娱乐的需要,从业人员少,规模小,档次低,效益无从谈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国际市场对肉食品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我国特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今天,特禽养殖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产业,前景极其乐观。
特禽包括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它们或者是食用,或药用,或观赏,或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手段,今天已经成为养殖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特禽是从野生禽类驯化而来,有的特禽驯化的历史还比较短,驯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在养殖技术方面有的还不十分系统和完整。尽管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在特禽的养殖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品种的选育、营养需要和疾病防治等,但对于多数家庭养殖来说,还是靠经验饲养,在实践中摸索。盲目性大,随意性强,技术不规范,产品无标准,影响了特禽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多年来,特禽是我国的出口商品。在人工饲养还比较落后,饲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时候,人们主要依靠对野姓禽类的捕捉来换取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捕捉力度和动物本身的自繁能力形成较大的反差,野生动物资源遭受极大的破坏,致使有的动物处于濒危状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呼声。因此,加强特禽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普及,是我们科技界同仁的共同任务。
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为我国特禽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对特禽的需求日益增多,而产品出口需要规范我们的养殖行为。为了满足广大特禽养殖者的迫切需求,指导他们走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养殖的道路,我们编写了《特禽标准化生产技术》。由于特禽种类繁多,我们从中选择了人工驯化历史较长、技术比较系统、饲养数量较多、产业化水平较高、市场需求旺盛和发展潜力较大的4种特禽,分别是肉鸽、乌鸡、鹌鹑和雉鸡。围绕标准化生产这一主题组织材料,内容包括品种选择标准化、繁殖技术标准化、饲料配制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环境控制标准化、场舍建筑标准化、卫生防疫标准化、产品加工和储藏运输标准化。在编写过程中,既总结了编著者多年来从事科研、教学和生产的经验,又吸纳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参考和借用了同行们的一些宝贵资料。
编辑推荐 《特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丛书
目录
第一章 肉鸽标准化生产技术
第一节 品种选择标准化
第二节 繁残技术标准化
第三节 饮料配制标准化
第四节 饲养管理标准化
第五节 环境控制与鸽舍建筑标准化
第六节 卫生防疫标准化
第七节 产品加工标准化
第八节 储藏运输标准化

第二章 乌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第一节 品种选择标准化
第二节 繁残技术标准化
第三节 饲料配制标准化
第四节 饲养管理标准化
第五节 环境控制与鸡场建筑标准化
第六节 卫生防疫标准化
第七节 产品加工与储藏运输标准化

第三章 鹌鹑标准化生产技术
第一节 品种选择标准化
第二节 繁殖技术标准化
第三节 饲料配制标准化
第四节 饲养管理标准化
第五节 环境控制与场舍建筑标准化
第六节 卫生防疫标准化
第七节 产品加工与储藏运输标准化

第四章 雉鸡标准化生产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品种选择标准化
第三节 繁殖技术标准化
第四节 饲料配制标准化
第五节 饲养管理标准化
第六节 环境控制标准化
第七节 卫生防疫标准化
第八节 产品加工与储藏运输标准化
附录1 家禽常用饲料营养成分表
附录2 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参考文献
……
序言 我国特禽的养殖历史悠久,但以往作为观赏为特禽养殖业,仅仅满足少数人娱乐的需要,从业人员少,规模小,档次低,效益无从谈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国际市场对肉食品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进了我国特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今天,特禽养殖业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产业,前景极其乐观。
特禽包括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它们或者是食用,或药用,或观赏,或成为增加经济收入的手段,今天已经成为养殖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特禽是从野生禽类驯化而来,有的特禽驯化的历史还比较短,驯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因此在养殖技术方面有的还不十分系统和完整。尽管国内外的科技工作者在特禽的养殖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品种的选育、营养需要和疾病防治等,但对于多数家庭养殖来说,还是靠经验饲养,在实践中摸索。盲目性大,随意性强,技术不规范,产品无标准,影响了特禽养殖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多年来,特禽是我国的出口商品。在人工饲养还比较落后,饲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时候,人们主要依靠对野姓禽类的捕捉来换取眼前的一点经济利益。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捕捉力度和动物本身的自繁能力形成较大的反差,野生动物资源遭受极大的破坏,致使有的动物处于濒危状态。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呼声。因此,加强特禽养殖技术的研究与普及,是我们科技界同仁的共同任务。
我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为我国特禽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对特禽的需求日益增多,而产品出口需要规范我们的养殖行为。为了满足广大特禽养殖者的迫切需求,指导他们走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养殖的道路,我们编写了《特禽标准化生产技术》。由于特禽种类繁多,我们从中选择了人工驯化历史较长、技术比较系统、饲养数量较多、产业化水平较高、市场需求旺盛和发展潜力较大的4种特禽,分别是肉鸽、乌鸡、鹌鹑和雉鸡。围绕标准化生产这一主题组织材料,内容包括品种选择标准化、繁殖技术标准化、饲料配制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环境控制标准化、场舍建筑标准化、卫生防疫标准化、产品加工和储藏运输标准化。在编写过程中,既总结了编著者多年来从事科研、教学和生产的经验,又吸纳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参考和借用了同行们的一些宝贵资料。
文摘 插图:


(二)鸽蛋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1.鸽蛋的结构
鸽蛋包括蛋黄、蛋白和蛋壳3个部分。蛋黄位于蛋的中央,外覆蛋黄膜,蛋黄约重3.2 g,其中水分占55.9%,固形物为磷脂、中性脂肪和蛋白质等,约占44.1%。蛋黄上面的白点叫胚珠。受精卵称为胚盘,胚盘是胚珠发育的原基。鸽蛋的蛋白按其成分、黏性和功能分为浓蛋白和稀蛋白,浓蛋白围绕着蛋黄,稀蛋白靠近蛋壳。蛋白中水分占89%,脂肪占0.89%,蛋白质占9.64%,其余为灰分。蛋壳的内层是较薄的乳头状突起,外层是较厚的海绵状结构,蛋壳上有气孔内外相通,由碳酸钙构成,比较硬,表面有一层胶质状保护蜡。新鲜的鸽蛋由胶护膜封闭蛋壳上的气孔,随着蛋的存放和孵化,胶护膜脱掉,空气进入蛋内,水蒸气或胚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经气孔向外排出。
2.鸽蛋的形成过程
卵巢上的卵泡可分为初级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3种。成熟卵泡破裂并同时排出卵子的过程叫排卵,排出的卵子在未形成蛋前叫卵黄,形成蛋后叫蛋黄。卵排出后立即进入输卵管,借助输卵管内壁纤毛的运动而下行。卵在通过输卵管上段的蛋白分泌部时,就被覆上一层层蛋白,在此过程中蛋黄发生转动,使部分蛋白发生扭曲形成卵黄系带。输卵管膨大部的运动推动卵进入峡部,在此形成蛋的内外蛋壳膜,再往下进入子宫部,子宫液通过内、外蛋壳膜渗入,使蛋的重量成倍增加。同时,蛋壳膜膨胀成蛋形,由于平滑肌的收缩,使卵反复旋转,在蛋壳膜外面形成了分布均匀的蛋壳和沉积色素。排卵时输卵管的体积增大至平时的50倍。鸽子的卵自排卵起20 h才到达子宫,在子宫中又停留20 h才产出。整个过程比鸡蛋的产出所花的时间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