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第1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页码:2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06557276 ·条形码:97875065572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第1卷) |
 |
|
 |
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第1卷) |
 |

基本信息·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页码:2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506557276
·条形码:97875065572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第1卷)》反映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的无限深情,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建设势不可挡的发展进程,反映了最高统帅部的高级将领们高超的观察能力和指挥艺术。有助于全军官兵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对于帮助广大群众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和国防教育。
编辑推荐 《强军之路:亲历中国军队重大改革与发展(第1卷)》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目录 在全军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
在全军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
回顾军队深化改革的几件事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
新时期军队建设改革的回顾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
难忘的九八抗洪斗争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
忆大转折中的几件事
原中共中央致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迟浩田
与时代同行的中国军事外交
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梁光烈
难忘汶川大地震救灾的日日夜夜
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陈炳德
军队援奥。载入史册的辉煌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
历史的抉择努力的探索
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
回眸参与东北边防建设的三年亲历
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
走进辉煌年代
中央军委委员、第二炮兵司令员靖志远
万里海疆推进暖心惠兵工程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
在改革开放中放飞梦想
中央军委委员、空军司令员许其亮
推动军队政治工作跨世纪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原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
……
序言 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经军委批准,总政治部在全军广泛开展了“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这次征文活动是军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是1956年开展“中国人民解放军30年”征文活动、结集出版《星火燎原》丛书以来又一次全军性征文活动。征文从亲历者和见证人的角度.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建设大跨越大发展的伟大进程和辉煌成就,总结了军队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讴歌了新一代官兵的崭新风貌和英雄壮举,对于激励广大官兵更加坚定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与改革开放30年”征文活动由总政宣传部和解放军报社主办.解放军出版社和解放军报社文化部承办。征文活动2008年3月1日全面展开以来,共收到征文2500多篇,在《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等报刊发表100多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营造了浓厚的纪念氛围。各大单位对这次征文活动高度重视,普遍成立征文小组,深入进行动员部署。精心策划重点选题,促进了征文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军上下广泛参与,从军委、总部、大单位领导、离退休老干部到普通官兵,踊跃参加征文活动,出现了官兵、父子、夫妻共同撰文赞颂改革开放的动人情景。征文以翔实的史料、饱蘸深情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从不同角度真实再现了军队建设和改革的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要工作,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可读性。根据军委、总政领导指示,现将优秀征文结集出版.作为改革开放教育的生动教材。
文摘 插图:

进入新时期以来,小平同志深刻洞察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战争力量的发展,我们有可能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的结论.继而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据此,1985年5月.军委确定对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这是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次重大改革。
这一年,我已年逾“古稀”,军委在3月间免去了我的副总参谋长职务。4月,正当我高兴地交接工作之际,中央军委决定:将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由我负责筹建工作。
作为一名老兵,我只能服从组织决定。我深知,培养高中级指挥员,正是为了从根本、从源头上促进我军建设指导思想战略性转变。
我曾是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办过抗大四分校,新中国建立后当过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对于培养军事人才情有独钟。因此,受领任务后,我就从调查研究人手,广泛听取部队、院校和机关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建校总体思路,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并于5月4日组成国防大学筹建领导小组,组织起草《关于筹建国防大学的方案》。9月25日,方案呈送军委审批,又经国家教委审议,最后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以第139号文件形式批准下发。《方案》规定国防大学的任务是:“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干部,大军区以上高级参谋人员,军队高级理论研究员和省以上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军委、总部决策起咨询作用。”建校方针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办成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我军特色的合同指挥大学,培养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战争要求的高级干部和理论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