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

2010-04-13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7201039830 ·条形码:97872010398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 去商家看看
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 去商家看看

 地缘政治与中国国防战略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7201039830
·条形码:97872010398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内容简介 一部从地缘政治角度国是论衡的著作。国事兴亡,众说纷纭:陆权论?海权论?空权论?作者创新地以地缘理论为奠基,以历史盛衰得失为镜鉴,以现实百国纵横捭阖为平台,令人信服地提出了我国国防之对策。

作者简介 楼辉亮,1963年生,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别教授。先后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国防大学研究生院, 获博士学位。曾参加《政治地理学》、《邓小平国防思想研究》、《中国边境军事地理》的研究和撰写,在军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译文30余篇。

媒体推荐 绪言
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国防。这个古老而神圣的字眼,联系着多少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数千年所走过的强盛一衰败一复兴的漫长历程也与国防的强弱息息相关。今天。虽然充满血腥和战火的20世纪已经过去,但人们希冀的和平并未到来。新世纪的国际形势仍然风云变幻,充满变数。大国关系更趋复杂,局部战争和:中突更为频繁,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曼趋多样,国防所担负的任务更为艰巨。因此,研究国防问题。必须适应形势,转变观念。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文化等不同视角和领域。进行多向、多维的研究。本书即试图从地缘政治角度对我国的国防问题作一探讨。

一百多年以前。英国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写道:“政治的进程是驱动和导航两种力量的产物。这种驱动的动量源于过去.它根檀于一个民族的特质和传统的历史之中。而今天则是通过经济的欲求和地理的机遇来引导政治的动向。政治家与外交家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些不可抗拒的力量。”虽然这一概括并不全面,但将“地理的机遇”作为推动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的观点却发人深省。地缘政治学就是对众多地缘政治学家各种思想和观点的理性认识。该理论自19世纪未产生以来就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和推崇。有的学者甚至将其与马克思的资本论、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潘恩的人权论等理论相并列,称其为改变世界近代历史的几大学术之一。

地缘政治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现代意义上的地缘政治是在对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地理分析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安全制定适当的对外政策和战略的一种理论。它用地理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及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包括战争活动),是介于战略学、国际政治学、政治地理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理论。它侧重于国家或民族间关系的全局性问题的研究,是战略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因而受到政治家、外交家和战略家们的高度重视。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观念的减弱,地缘政治的矛盾和斗争走上前台。成为新旧格局转换时期国际斗争的童要方式。使地缘政治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美国将地缘政治作为制定对外政策和战略的重要依据,俄罗斯也强调要更多地根据地缘政治来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我国建国以来的三代领导人在制定我国的对外战略时也十分重视地缘政治分析,并在不同场合多次明确提到地缘政治问题。如毛泽东曾强调,要研究国际政治中的地理问题。邓小平在1987年4月会见日本友人,谈到中日关系应世世代代友好时说:“这是客观决定的,从地缘政治上说也应该如此。”1996年11月江泽民在会见德国总统时又明确拽出,“中德两国之间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在地缘政治上也无直接的利害冲突。”钱其琛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美作为两个大国,不管建立或发展什么样的关系,都九然具有战略意义。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是如此,从经济合作的方面讲也是如此。”因此,要更深入地理解世界各国的对外政策和战略,更深刻地认识我国国防所面临的国际和周边安全形势以及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国防所面临的挑战和担负的任务,就需要了解地缘政治的理论和现实,了解地缘政治与国防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
……
目录
绪言
第一章地缘政治与国防
一、地缘政治辨析
(一)地缘政治的基本内涵
(二)地缘政治的主要特性
(三)地缘政治的理论框架
……
文摘 书摘
要制衡强敌应做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首先,应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广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是我们应当联合和依靠的力量。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和邓小平提出的“东西南北”理论都着眼于通过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来对付霸权主义。今后,中国仍应坚定地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积极促进南南合作,共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次,应利用大国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制衡。冷战后的大国关系纷繁复杂,美俄、欧俄、美欧、美日等都存在许多矛盾,为我们利用矛盾、借力制衡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余地。其中尤其要注意借用与我在地缘政治方面有较多共同利益的俄罗斯的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具有两面性的日本和欧盟各国,削弱甚至分化他们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其三,在地区问题上,要争取多数,扶持弱方,抑制具有霸权主义倾向的国家,以保持周边地区的力量平衡和稳定。


书摘1
(三)地缘政治斗争是国防斗争的重要内容
地缘政治斗争是因地缘政治因素而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主要包括地缘政治利益之争、对与国家安全有关的资源、战略要地等地缘政治要素的争夺以及因民族、宗教等人文地理因素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等。这些矛盾和斗争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原因,因而是国防斗争的重要内容。
1.地缘政治利益与国防斗争
地缘政治利益集中表现为从地缘政治角度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地缘政治利益之争历来是国防斗争特别是战争的重要诱因之一。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是要实现自沙皇以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地缘战略梦想——南下印度洋,获取暖水港。美国发动侵朝和侵越战争是以斯派克曼的地缘政治思想(边缘地带论)为蓝本,企图通过控制欧亚大陆边缘来遏制以苏联为代表的大陆势力,以夺取全球争霸中有利的地缘战略态势。冷战结束以后的多数战争,也都有大国争夺地缘政治利益的背景,特别是科索沃战争,其背后更是美国、俄罗斯、西欧各方进行的一场地缘政治争夺战。
美国之所以对远在欧洲、并不威胁其利益的南联盟大打出手,主要基于以下地缘政治考虑:第一,是美国推行北约东扩、挤压和打击俄罗斯战略的重要一环。在美国看来,目前俄罗斯虽然经济困难,但完全具备复兴为超级大国的潜力,是美国主要的潜在对手。削弱、遏制和防范俄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