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040199440 ·条形码:978704019944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毫米波准光理论与技术(第2版) |
 |
|
 |
毫米波准光理论与技术(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7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040199440
·条形码:978704019944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研究生教学用书
内容简介 《毫米波准光理论与技术(第2版)》介绍了毫米波的准光理论与技术,主要讲述高斯束理论、高斯束校正理论、准光元部件、准集成天线及其在准光技术中的应用、准光焦面阵成像等;阐述了作为近轴波动方程解的高斯束理论和满足亥姆霍兹方程的高斯束校正理论;介绍了准光振荡器、混频器与接收机、各种准光无源部件及一些准光光路组件等与应用联系紧密的内容;介绍了准光焦面阵成像的有关知识和已提出的各种焦面阵结构;分析了焦面阵透镜天线的辐射特性和小f成像透镜的焦区场分布等。
《毫米波准光理论与技术(第2版)》可作为电磁场、微波技术等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从事相关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编辑推荐 《毫米波准光理论与技术(第2版)》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
目录 第一章 高斯束理论
1.1 近轴波动方程与高斯束主模
1.2 厄米一高斯束
1.3 拉盖尔一高斯束
1.4 高斯束的变换
1.5 准光谐振腔
1.6 口径天线辐射高斯柬分析
1.7 高斯束有效的束腰条件
1.8 关于高斯束的佯谬
第二章 高斯束校正理论
2.1 摄动理论
2.2 复宗量高斯束与复源点场
2.3 高斯束校正理论
2.4 高斯束之间的关系
2.5 葛斯束校正理论应用例子
2.6 矢量场理论
第三章 准光元部件
3.1 准光振荡器
3.2 准光混频器与接收机
3.3 准光放大器
3.4 准光PIN开关
3.5 准光无源元件
3.6 一些准光光路组件
3.7 光路横向尺寸设计考虑
第四章 天线与准光技术
4.1 集成电路天线
4.2 口径天线
4.3 口径天线辐射场的平面波角谱方法
4.4 准集成号角天线分析与应用
4.5 几何射线场方法与准集成透镜天线分析
第五章 准光焦面阵成像
5.1 图像的基本描述
5.2 扫描成像
5.3 焦面阵成像
5.4 几种焦面成像阵
5.5 焦面阵一透镜成像系统电磁特性分析
5.6 毫米波焦面阵成像系统的应用
第六章 衍射元件及应用
6.1 概述
6.2 菲涅耳衍射与菲涅耳波带片
6.3 1/2k半波板
6.4 衍射透镜的标量衍射理论方法简介
6.5 衍射透镜的全波分析
6.6 波束整形与应用
后记
……
序言 《毫米波准光理论与技术》自2000年出版以来,毫米波准光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近年来短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研究在国内正在兴起,准光技术在这方面有广泛应用。因此,本书的再版将对短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承蒙评审专家厚爱,本书被教育部推荐为研究生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再版发行,在此向评审专家和出版社深表谢意。本书再版时修正了第一版中的一些笔误,补充了近年来一些新的成果,其中包括我们的工作,所引用的工作除在正文说明外,还在章末给出了参考文献。
限于本人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错误,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放大器阵列空间功率合成技术是一新技术,但实验结果已经表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技术,设计良好的空间功率合成结构可以有70%~90%之间的合成效率,且它的合成效率随着器件数目增加不变,直到结构的物理极限。由图中还可见,须合成的器件数越多,空间合成的优点越明显。
空间功率合成可用振荡器阵列和放大器阵列来实现。振荡器阵列输出信号可锁定在外部参考信号上或者由高Q谐振腔锁定。但工业界和军方对放大器阵列功率合成更感兴趣,因为用一个受控的参考信号作为输入可得到噪声很低的输出信号,且电路方式直截了当。关于基于放大器阵列的空间功率合成电路特性如稳定性、效率和噪声等已有相关的分析研究,可参见有关文献。国外一些学者对“空间功率合成”和“准光功率合成”两个术语的内涵有区别,他们认为,空间功率合成的结构通过自由空间耦合能量,包括开放阵列系统;“准光功率合成”含于“空间功率合成”之中,它一般通过透镜或反射镜控制电磁波能量,不包括开放阵列系统。其实,只要把空间能量传输或耦合的概念都包含在准光的概念之中,则空间功率合成也可称作准光功率合成。本书即采用这种广义的概念。
美国加州大学SantaBarbara分校在前面所述美国官方的多个项目的支持下,在空间功率合成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效。他们提出图3.19所示的空间功率合成结构,在x波段做了实验研究。使用24片(每片6w)封装的GaAs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功率放大器,把它们集成在渐变槽天线阵上,得到最大输出功率为126w的结果。在8—11GHz频率范围,增益变化1.9dB。这个结构有良好的散热特性,可以承受MMIc放大器消耗415w的直流功率。这个结构还具有容易拼装增加合成芯片数量从而扩大输出功率的优点。
后记 毫米波准光技术是一正在发展的技术,在充分利用电磁波在空间聚束传播以降低损耗这个优点的同时,还要利用其他技术的优点,例如采用毫米波集成电路片子与透镜结合构成毫米波集成前端与天馈系统;采用波导栅格阵列构成放大器阵列用于放大准光波束功率。衍射元件的引入丰富了毫米波准光技术的内容。短毫米波和亚毫米波技术的发展还会继续促进准光技术的进步。这方面的工作还将继续。
电磁波在空间的聚束传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应用,即电磁功率的无线传输,这个思想在100年前就已提出。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长期的探讨论证,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日地太阳能输能的方案。这个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1.在太空建造极大的太阳能电站,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再把这个电能以2.45GHz的微波频率向地球聚束发射。
2.在地球建造相应的电站以接收太空电站送来的微波能,再将微波能转换成常规电能输送到各用户。
由于太阳能的巨大,这个方案的成功实施无疑将给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能源。这个方案原理上是可行的,需要解决的是国际协议和实际技术以及投资问题。
与此思想相联系,还可把大功率聚束电磁波用作武器对付外来侵犯的飞机和导弹。聚束电磁波还可用来对采用离子推进器的火箭输能,其效率比采用化学燃料高得多。若在太空中进行星箭之间、星星之间输能,则采用毫米波可以使系统紧凑。这些研究工作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都有。依靠微波输能的飞机已经能在天空飞行了几十分钟。小型离子推进器已研制成功。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受限于投入的财力。相信在21世纪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会获得实用化的成果。